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南国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国蓟,菊科,头状花序。喜欢生长在海边崖地、砾石地或沙地。浑身是刺,为常见的园艺植物。具有凉血、止血方面的药效,对火烫伤也具有消炎作用。[1]

南国蓟照片来自
南国蓟照片来自

‧英文名称: Formosan Thistle

‧学名:Cirsium japonicum DC. var. australe Kitamura Cirsium japonicum var. japonicum auct. non DC.: Li

‧科名:菊科(Compositae)蓟属(Cirsium)

‧别名:刺蓟、小蓟、南国小蓟、野蓟、虎蓟、猫蓟、山牛蒡、鸡项草、鸡角刺、鸡脚刺、野红花、千针、红花、铁甲武士、马刺草、山萝卜、牛母刺花

‧原产地: 北半球

‧分布: 分布于低至中海拔之开阔地,如路旁、山野及海滨砂砾地附近,尤其是平野废耕地、土壤层肥厚的道路两旁。

‧茎: 茎直立多分枝,株高有时可达一公尺,有时单独一株,有时自成一片灌丛,密被长柔毛,常呈丛生状,根粗大。冬季不开花时则仅存根生叶。

‧叶:叶披针形,先端锐尖,叶基下延、抱茎,叶缘羽状全裂,多刺,上表面密被毛,下表面沿著叶脉密生毛。

‧花:总苞片贴伏,先端开展。头状花顶生枝端,花冠紫红色或白色,筒状先端 5 裂成针状集生,裂片线形。具蜜腺,有黏性。

‧果实:瘦果长椭圆形,4 棱;冠毛褐色,易脱落。[2]


南国蓟的小档案:

南国蓟照片来自

南国蓟为蓟科植物,民间闽南语俗称“鸡角刺”,在台湾中南部的山区如南横的桃源到天池路旁,及阿里山附近路旁有它的踪迹,喜温暖潮湿,阳光充足的环境。蓟科植物全草一般含有水飞蓟素,其为西药中的保肝的成分,因而被民间视为保肝草药。

另有相关文献记载:“鸡角刺”全草能活血化淤,行血解毒,清热火(肝火旺),凉血消肿(尤其肝肿大),具有治疗白带、肺热咳嗽及火烫伤的功效,其性甘、凉,入肝、脾二经。在六至十月开花前连根挖出,根与地上全草分开,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与水熬煮汤汁服用。(中时电子报2015年5月24日)

根据台大医学院研究报告指出,鸡角刺的叶子含有伤害脑神经系统的毒素,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脑部受伤。所以想拿鸡角刺当保肝的药草,还是得有专业的医师指示才行,千万不要自行服用,以免保肝不成,反而误了身体。[3]


特性:

多年生草本,根粗大,茎直立,密生细毛,高约 30~100 公分,但冬季不开花时则仅存根生叶,高度在 10 公分以下;叶披针形,具深浅不一的缺刻,裂片末端突出成为锐刺,头状花序生于枝端,呈紫红色,大型,颇美,总苞片尖端也变成针刺状,花均为筒状花,两性,瘦果长椭圆形,顶端具有白色冠毛约30条。[4]

根具香味可食用一如牛蒡,采掘之时先以镰刀断其植株,再沿著轴根慢慢往下挖掘,相当费功夫。近缘种还有滨刺蓟,一般而言,本种轴根多短促,较无食用价值。


用途

1.食用:主根及嫩根茎及花下麟片可食用。食用之前先洗净根部的泥土,再以钢刷轻轻刷掉根的外皮即可炒食。

2.蜜源植物:是常见且很好的蜜源植物,可吸引大量的蝴蝶昆虫优游其间吸食花蜜。

3.药用:性味:全草或根:甘、凉。效用:全草或根:具有凉血、止血方面的药效,其茎、叶及根以水煎服,能治火伤消肿,对火烫伤也具有消炎作用。主根可入药,可作为凉血及止血药,主治吐血、血尿、外伤出血及疮毒痈肿等。[5]


生长环境和特性

多年生宿根性草本,分布于低至中海拔,如路旁、山野及海滨砂砾地附近。

根粗大,茎直立,密生细毛,高约 30~100 公分,但冬季不开花时则仅存根生叶,高度在 10 公分以下;叶披针形,具深浅不一的缺刻,裂片末端突出成为锐刺,头状花序生于枝端,呈紫红色,大型,颇美,总苞片尖端也变成针刺状,花均为筒状花,两性,瘦果长椭圆形,顶端具有白色冠毛约30条。[6]


国宝植物

南国蓟为什么会誉为国宝植物?可能是国人罹患肝病居全球之冠,而南国蓟又是保肝药草,才因此而得名?南国蓟是台湾特有的植物,一般作物或野草无法适应的荒地,南国蓟都能顺利成长,这种能在坷苛环境成长的精神,蛮符合国人的个性。

在雾社通往合欢山武岭的山间,都可看到满山遍也的野生紫花、白花南国蓟,然而民间不知从哪儿传来消息,说南国蓟可治许多毛病,甚至将它的药效说成有如仙药一般。让南国蓟在合欢山上一夕之间消失无踪,所以现在想要看到野生的南国蓟都很困难了。[7]


图片集锦

  • 南国蓟头状花序单一或数个生于枝端集成圆锥状,花两性,一个头花有上百个花管状直立,紫红色或白色,先端成针状集生,花径长2–4公分。
  • 南国蓟的种子上约有30条白色冠毛,长椭圆形,约3公厘长,能随风四处散播。


蓟科类的植物

蓟科类的植物分有:南国蓟、阿里山蓟、玉山蓟和塔塔加蓟


大武垅民族植物志-南国蓟

从山上迁居到山下,在没有耕地的情况下,部落耆老们向邻近的客家人承租土地,大量种植南国蓟来贩售,型成部落的新兴产业。

种植南国蓟需要大量的水源,而部落耆老承租耕作的农地因无引水道灌溉,所以从耕种到收成更显珍贵。全株带刺的经济作物,考验著耕作者的耐性与智慧。

部落故事:

小林部落产两种蓟科作物,一为族人自山上取回栽种之华蓟(属濒危植物),族人称为“小号鸡角刺”;另一种为大众较熟悉之南国蓟,又称为“大号鸡角刺”,因南国蓟根茎多而收成好,因而较多族人栽种贩卖。

每年农历 8 月播种,隔年农历 3 至 4 月收成。

大武垅(南国蓟酒)

产地:台湾

主原料:南国蓟、水、二砂糖、酵母

产品种类:其他蒸馏酒

酒精浓度:39度

容量:500ml

台湾国宝作物南国蓟,俗称鸡角刺,是大武垅族(日光 小林)传统用来增强体力、维持健康的作物。莫拉克风灾后,小林村民积极复育,我们与小林村民契作,开发成“大武垅”(南国蓟酒),可望成为小林村居民发展地方创生的新助力。

这一款别具意义的大武垅酒,维持对等、公平、尊重的合作原则。我们将20%的贩售收入,投入支持日光小林社区重建。[8]


视频

南国蓟与纹白蝶 (Formosan Thistle and Butterfly)

【鸡角刺】

1080730【港都新闻】 小林村传统作物拼经济 南国蓟待出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