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语数教育郑老师 的图片

专(拼音:zhuā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 ,其古字形像一只手摇动纺锤,将丝盘绕在纺锤上,本义应是转动,后造"转"代替本义。手转纱轮纺纱,离散的纤维被集中于一束,所以"专"引申出专注、专一的含义。由专一义又引申指独自掌握和控制,再引申为独断专行。

"专"另有异体字作"端"。《通用规范汉字表》确认,"端"读duān时为规范字,可用于姓氏人名;"端"读zhuān时简作"专"。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专

拼音; zhuān

注音字母; ㄓㄨㄢ

平水韵部; 下平一先

部首; 一

总笔画数; 1+3

四角码; 5030₂

繁体字; 专

异体字;

  • 端、ࠧ�、ࠧ�、ࡵ�、ࡴ�、ࡴ�

五笔; FNYI

仓颉; QNI

郑码; BDZS

造字法; 会意字、形声字

结构; 合体字,独体结构

字级; 一级(0083)

统一码; 基本区 U+4E13

文字源流

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作图1-6,字形由又(作图B)、叀(zhuān,作图A)两部分构成。"叀"是一种纺线的工具--纺专(也叫纺砖)。纺专是由陶质或石质做的一个圆形的"盘",叫"专盘",中间有一个孔,插一根杆叫专杆。纺纱的时候,先要把纺的麻或其他纤维捻一段缠在专杆上,然后垂下,一手提杆,一手转动圆盘,向左或向右回转,就可以使纤维牵伸和加拈。待纺到一定长度后,就把已纺的纱缠绕到专杆上去。这样反复,一直到纺专上绕满纱为止。"专"字的产生,便与这种纺线工具有关。由繁体"专"不难看出源流关系。从甲骨文描画的图形看,"叀"上面是三根纤维(实际是多根纤维的简约形式),中间是缠绕在杆上的纱球,下边是圆形的纺轮,一侧是手(又)。可以想象,随着转动,多根纤维便会捻成一股,缠绕在杆上,越缠越大。"叀"也有表音作用。

甲骨文专字异体较多,手可左可右;纺砖有底、身、顶,腰身有缠线与不缠者,所缠线数不一。西周时基本上固定作图7。战国时的主要变化是以寸代又(寸与又是形义皆近偏旁之互换),此后这种结构为《说文》采纳,替代了从又从叀的主流地位。隶变时通常省略纺砖下体写作图18-20,但楷书最后还是依从小篆结构,纺专形与"惠"字的上部相同。简体"专"源自汉晋草书,楷化的"专"最先见于清初刊行的《目连记弹词》,现代汉字简化以此为简化字。"专"可用作简化偏旁。

古文字"专"取像于手转纺轮,所以,可以引申表示"转动"之意,后再加偏旁"车"造"转"字专门表示转动。在汉字中,以"专"为偏旁的字多有盘旋、转动、转递之义,如抟、团、传等。手转纺轮纺纱,离散的纤维被集中于一束,所以"专"引申出专注、专一的含义。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专一"与现代的"专一"在词义上有所区别,如《史记·孝文本纪》:"今大臣虽欲为变,百姓弗为使,其党宁能专一邪?"这里的"专一"有"专擅"或"独断独行"的意思。

"专"另有异体字作"端"。《通用规范汉字表》确认,"端"读duān时为规范字,可用于姓氏人名;"端"读zhuān时简作"专"。[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