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坊七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坊七巷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2006年,三坊七巷与朱紫坊一起以“三坊七巷和朱紫坊建筑群”的名义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坊七巷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项9处,其它各级文物19处,保护历史建筑131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同时这里还有闽剧、寿山石雕、脱胎漆器[1]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三坊七巷以最高票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

2010年,三坊七巷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5年升格为5A级。

中央电视台曾拍摄电视连续剧《三坊七巷》。

历史

三坊七巷,始建与西晋末年,八姓入闽之际,唐代“安史之乱”后,南迁避难的人们聚居于此,形成了一个以士大夫阶层、文化人为主要居住民的街区,至今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她占地约40公顷,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是老福州城的社会名流聚居区之一,人杰地灵。林则徐左宗棠、郑孝胥、陈宝琛、邓拓、严复、甘国宝、冰心、林觉民、沈葆祯等近现代名人的故居镶嵌其中。“一片福州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三坊七巷在历史上名人辈出,所以福州流传着“三坊七巷,出将入相。”说法。

1949年以后,吉庇巷(今名吉庇路)、杨桥巷(今名杨桥路)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所以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

2006年12月,水榭戏台修复工程正式动工,标志着三坊七巷文保单位修复工程全面展开[2]。2007年福州市政府颁布了《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搬迁修复保护办法》。整个工程总投资达40亿元,全面修复159座明清古建筑,2010年基本完成。

视频

三坊七巷 相关视频

三坊七巷宣传片
福州三坊七巷纪录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