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鞑靼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鞑靼族

 

 

 

鞑靼族(Tatar或Tartar)属突厥语民族,混合了蒙古血统。鞑靼族是东欧伏尔加河中游地区的居民,广义可指俄罗斯境内使用突厥语各族的统称。鞑靼族是广义上的鞑靼人的一种。

20世纪末人数约达600万。他们大体上居住在俄罗斯中西部,沿窝瓦河中游及其支流卡马(Kama)河两岸,东抵乌拉尔山脉。鞑靼人也有居住在哈萨克斯坦的,少部分在西伯利亚西部地区。

鞑靼族是俄罗斯第二大民族,(2002年俄罗斯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鞑靼族人口为556万,占俄总人口的4%)。

形成过程

鞑靼(Tatar或Tartar)族属突厥语民族,混合了蒙古人和跟随蒙古人西征的突厥语部落血统,鞑靼斯坦共和国的鞑靼人属喀山鞑靼人,他们的祖先主要是伏尔加-保加尔人(The Volga Bolgars),保加尔人原居中亚一带,后随匈奴人西迁到黑海以北,七世纪时分成五部,一部西迁到多瑙河下游地区,联合斯拉夫人打败了东罗马帝国的军队,建立保加利亚汗国,后被当地的斯拉夫人同化,成为基督徒。后来保加利亚人就成为同化了这支保加尔人的斯拉夫人的名称。另一支保加尔人北上到伏尔加河中游、卡马河流域一带,称伏尔加-保加尔人,蒙古西征时称他们为不里阿耳,被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征服。拔都在西征结束时建立钦察(金帐)汗国,蒙古人和钦察汗国统治下的伏尔加-保加尔、钦察(奇卜恰克)等突厥语民族融合,形成鞑靼族

历史

1206年,一个由蒙古人建立的国家在亚洲腹地诞生。由此,一个对欧亚大陆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蒙古人的征服——拉开了序幕。

1243年,成吉思汗之孙拔都在伏尔加河下游扎营,以萨莱为中心建立了一个西至多瑙河、东至额尔齐斯河的幅员辽阔的蒙古国家——金帐汗国。蒙古大军所到之处,富庶的城市变为废墟,无数的居民遭到杀戮,喀山也未能幸免。

1438年,鞑靼贵族兀鲁·穆罕默德在伏尔加河中游建立了一个封建国家——喀山汗国。成立之初,喀山汗国曾一度相当强盛。 1445年,喀山汗击败莫斯科公国军队,俘获大公瓦西里二世。此后,喀山汗国与莫斯科公国的战争不断。

1469年,沙皇伊凡三世利用喀山汗国的内讧,曾夺取喀山城。

1487年,莫斯科公国再度占领喀山,并扶植了以穆罕默德·阿明为首的傀儡政府。

1504年,阿明摆脱了俄国控制,并于1521年同克里木汗国和诺盖汗国结盟起兵包围了莫斯科。不久,汗国依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喀山汗国造成毁灭性打击的是伊凡雷帝。传说,当叶莲娜1530年生下伊凡雷帝时,远在上千公里外的喀山汗妻子都听到了这个婴儿的啼哭,对来自莫斯科的使者说:“贵国刚刚降生了一位皇子。他长着两副牙齿,一副要吃掉我们鞑靼族,另一副会将莫斯科公国给吃下去。”叶莲娜的预言没有错,正是这位伊凡雷帝成了喀山汗国的终结者。

1552年,伊凡雷帝亲率15万大军进攻喀山汗国。8月底,莫斯科公国军队包围喀山,用150门重炮向城内守军发起毁灭性轰击,炸塌了供应全城的水井,喀山城陷落,汗国最终并入俄国版图。在“恐怖伊凡”的野蛮征服中,当地的著名伊斯兰学者和导师几乎全部遭受杀戮,大部分清真古寺也被夷为平地。

18世纪时,喀山发展成为重要的行政、贸易、工业和文化中心。

历史名城

喀山位于卡赞河与伏尔加河的交汇处,如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样,伏尔加河也哺育了俄罗斯族以及包括鞑靼人在内的众多民族,大约至少4万年前,这里就已经有人类活动的遗迹了。而喀山的历史则可以上溯到1000年前,大约11世纪初,当时统治卡赞河流域伏尔加-保加尔公国为了抵御外敌入侵,在卡赞河的东岸的一个山坡上修建了一座木质的关隘,这也就是喀山的雏形。

在鞑靼语中,“喀山”的意思就是“大锅”,这是因为当时这座城堡的形状如同一个倒扣着的大锅而得名。与此同时,伊斯兰教也传入鞑靼人居住的地区,在此后的一千年间,尽管这块土地几经易主,但鞑靼人的信仰始终没有改变。

13世纪初,蒙古人的铁骑宣告了伏尔加-保加尔公国的灭亡,这个当时东欧最强大的政权,在蒙古骑士的铁蹄下,顷刻间土崩瓦解。

1242年,一个西至多瑙河、东至额尔齐斯河的幅员辽阔的蒙古国家——金帐汗国宣告成立。两百年之后,内讧不止的金帐汗国终于分裂成为若干个小汗国,其中之一,就是鞑靼贵族于1438年建立的喀山汗国。而与此同时,在西方一千公里外的地方,一个名为莫斯科公国的国家也开始悄悄的崛起,由此揭开了鞑靼人与俄罗斯人之间一场持续100多年的战争。

十五世纪末到十六世纪中叶,俄罗斯人同鞑靼人之间的连年征战,互有胜负,鞑靼人曾俘虏御驾亲征的莫斯科大公,而俄罗斯人也曾经一度占领喀山城。

直到1530年,一个名叫伊凡的俄罗斯王子的降生,改变了这一切,他就是后来的第一位俄罗斯沙皇——伊凡四世。伊凡出生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喀山王妃伊琳娜从梦中惊醒,惊魂未定的她对喀山汗说:“莫斯科出生了一位皇子,他有两幅牙齿,一幅会吃掉我们鞑靼人,另一幅则会吃掉莫斯科公国”。

1548年,年仅18岁的伊凡加冕为俄罗斯的君主,并改称沙皇,莫斯科公国也从此改称沙皇俄国。这位以暴戾和智慧而著称的年轻人,被后人称为“伊凡雷帝”。正是他,宣告了俄罗斯人与鞑靼人之间这场百年战争的终结。

1552年,22岁的伊凡率领15万大军和150门大炮渡过了喀赞河,在喀山城下同鞑靼人展开血战。鞑靼人退回城内死守,伊凡雷帝下令坚壁清野,切断水源,欲不战而胜。然而十天、二十天过去了,鞑靼人依旧生龙活虎,令伊凡雷帝百思不得其解,最终一个鞑靼人的叛徒道出其中秘密:鞑靼人在城内的水塔下修建了一条密道,通往数百米之外的喀赞河。伊凡雷帝立即下令集中火力炸毁水塔,然后对喀山城发起强攻。几天之后,喀山沦陷,喀山汗国这个鞑靼人的政权,也就此灭亡。

今天的喀山,是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的首都,在过去一千年中积淀下来的历史遗产,使喀山与莫斯科、圣彼得堡并列为全国仅有的三座“A”级历史文化城市。[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