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霍普特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霍普特曼
出生 1862年11月15日
萨尔茨布伦
逝世 1946年6月6日
国籍 德国
职业 剧作家
知名作品 《日出之前》《沉钟》等。1912年作品《群鼠》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欲以表扬他在戏剧艺术领域中丰硕、多样的出色成就”。

人物评价

霍普特曼,當他开始文学创作的时候,正当自然主义文学思想在德国兴起。他是德国自然主义诗人团体通讯社的成员。他的第一个剧本《日出之前》就是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19世纪末,德国工人运动高涨,俾斯麦被迫取消"反社会民主党人法",社会民主党又在选举中获胜。无产阶级力量的增长对进步的资产阶级文学产生了影响,霍普特曼在这一巨大的政治潮流推动下也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他创作了《獭皮》《车夫汉色尔》、《火焰》等一系列优秀的现实主义剧本。特别是他以1844年西里西亚织工起义为题材创作的剧本《织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剧本中被压迫被剥削的工人第一次以英雄人物的姿态登上舞台。剧本向人们指出:安分守己只能招致敌人的残杀。只有起来斗争,才是唯一的生路。列宁很重视这个剧本,在1905年革命的准备阶段。列宁曾亲自审阅《织工》的译文。

人物生平

格哈特·霍普特曼1862年11月15日出生在西里西亚北部的小镇上萨尔茨布伦,他的父母在当地经营一家旅馆,他有两个哥哥格奥尔格·霍普特曼卡尔·霍普特曼和一个姐姐约翰娜·霍普特曼。年轻的霍普特曼喜欢传奇文学。1868年起霍普特曼在小镇上读小学,1874年来到了当时的德国文化名城布雷斯劳(又名"弗罗茨瓦夫",二战后割让给波兰)读中学,霍普特曼不适应大城市的生活环境和普鲁士的学校教学,他尤其对老师的强硬态度和贵族同学的优雅举止产生反感,加上经常生病不能正常上学,不得不重修第一年的课程,但这段时间却给了霍普特曼机会,去剧场听戏。霍普特曼在七年级以勉强合格的成绩离开了中学,去他叔叔的农场工作,此后他又参加了艺术考试,但没有获得通过。 1880年霍普特曼被布雷斯劳的皇家艺术职业学校的雕刻班录取,但是一年后因为"不良的行为举止和不够勤奋"被退学,后来又被重新录取,1882年离开学校。霍普特曼曾为他哥哥格奥尔格·霍普特曼的婚礼写了一出戏剧"爱情的春天",并在婚礼上首演,在哥的婚礼上上霍普特曼认识了新娘阿黛勒·蒂讷曼的妹妹玛丽·蒂讷曼,他们一见钟情,在婚礼上便私订终身。玛丽·蒂讷曼是拉德博伊勒的一位商人的女儿,她们姐妹三人分别嫁给了霍普特曼兄弟三人,阿黛勒·蒂讷曼嫁给了格奥尔格·霍普特曼,玛丽·蒂讷曼后来也嫁给了格哈特·霍普特曼,她的妹妹玛尔塔·蒂讷曼则嫁给了格哈特·霍普特曼的另一个哥哥卡尔·霍普特曼。 私订终身后,玛丽·蒂讷曼资助霍普特曼1882年开始他在耶拿大学的哲学和文学史学习,但是霍普特曼很快又放弃了学业。玛丽·蒂讷曼又资助霍普特曼去地中海旅行,他决定在罗马定居做一名雕刻家,但是他在罗马德国人聚集区落脚的想法遭遇失败,失望的他回到了德国,在德累斯顿皇家学院学习绘画但并没有完成学业,此后在柏林洪堡大学的历史学习也同样是无疾而终。霍普特曼在戏剧上的浓厚兴趣远胜于他在学业上的多次半途而废。 1946年6月6日,霍普特曼因支气管炎在西里西亚去世。6月27日施特拉尔松市政厅举行盛大的悼念仪式,由德国统一社会党的创始人之一、后来的民主德国总统威廉·皮克主持。6月28日早上日出之前,在波罗的海上的希登泽岛也举行了葬礼,霍普特曼葬于希登泽岛修道院中,希登泽岛是霍普特曼最钟爱的旅游地。1951年在希登泽岛修道院中竖起一块花岗岩墓碑,依霍普特曼的遗愿,墓碑上只刻了霍普特曼的名字。霍普特曼的第二任妻子玛格蕾特·霍普特曼1957年去世后,于1983年合葬在希登泽岛。

人物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法国大文学家罗曼·罗兰写信给他,要他对战争进行批判,但他拒绝了。希特勒 [1]在德国上台后,他没有及时看透第三帝国的法西斯本质。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步认清了希特勒的本质。可是,当他认清历史潮流的趋势时,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1946年7月28日,这位文学巨匠与世长辞了。但他留下了丰富的著作,对德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全世界享有很高的誉。 主要作品有剧作《日出之前》、《沉钟》等。 1912年盖哈特?霍普特曼因作品《群鼠》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该奖历史上第13为得主。颁奖辞:“欲以表扬他在戏剧艺术领域中丰硕、多样而有出色成就” 目前国内有他的作品译本《霍普特曼小说选》、《霍普特曼戏剧两种》等。

參考來源

  1. [1]德国元首阿道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