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利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阿利烏(拉丁語:Arius,250年-336年),又譯亞流,天主教稱亞略,是領導阿利烏教派的早期基督教人士。
受難節是紀念耶穌受難[1]的節日。據《聖經·新約全書》:耶穌於復活節前三天被釘在十字架而死[2]。這天在猶太教的安息日前一天,因此規定復活節前二天星期五為受難節。基督教多數教派都紀念這一節日。
簡介
阿利烏及其教派是一位神論者,認為聖子耶穌基督次於聖父,阿利烏認為,聖父是上帝,是永恆而獨一的存在,在上帝以外沒有能與上帝平等的,因為一切在上帝以外的個體,都是上帝所創造的,並且地位都在祂以下,連聖子耶穌也不例外。因此,阿利烏認為耶穌比上帝低一等,是受造的,他認為聖子不是永恆的,而是「有開始的」,因為祂是「從父而出」的受造之物。阿利烏的論點,與三位一體的基督教傳統教義是對立的,以致引發爭論。結果,在公元325年的基督教大公會議(即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被取消教席和斥為異端。
後來因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神學態度上的變更,勢力得以保存,君士坦丁的支持,或許與阿利烏反對教會占有大量財富有關。
阿利烏在歷史上似乎沒有留下個人的著作,對於阿利烏的認識,只能從側面來理解,透過從教會歷史的背景,阿利烏的次位論神學可能來自當時的哲學傳統如:柏拉圖主義、新柏拉圖主義、亞歷山太的邏各斯哲學及斯多亞主義,以及希羅思想與猶太信仰的融合。阿利烏的神學可說是深受兩大教會的傳統影響。阿利烏是亞歷山太教會的神職人員,可能受到當時的主教狄奧尼修斯(Dionysius)的影響,但在神學傳統上卻淵源於安提阿教會的路加諾(盧奇安/Lucian)。同時阿利烏也引用許多過去的觀念,如:撒摩撒他的保羅的養子論、教父俄利根的次位論(Subordinationism)等說。
阿利烏曾在安提阿的路加諾門下受教,而路加諾的思想源自撒摩撒他的保羅。安提阿學派曾對基督的人做了敘述:「耶穌基督必須跟我們一樣,有七情六慾的 試探、干擾,這樣,祂對抗罪惡才是真實的。」撒摩撒他的保羅與在主後260-268間擔任安提阿主教。他的教導屬於養子論,又稱動力神格唯一論的一種形式,強調神的唯一性。養子論認為「耶穌基督是完全的人,但上帝使神聖的力量充滿他,上帝在瑪利亞懷孕生子或耶穌受洗時收納他作上帝的兒子。」阿利烏堅信的「聖子為次位神」顯然與撒摩撒他的保羅的思想有關。
視頻
阿利烏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耶穌受難日,搜狐,2020-04-13
- ↑ 實拍巴西耶穌受難節:信徒模仿耶穌受難全過程,場面震撼人心,搜狐,2017-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