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隅顽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负隅顽抗,汉语成语,【拼音】:fù yú wán kàng,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凭借险阻,顽固抵抗。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1]
出处
《孟子•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
【示例】:
徐海东《奠基礼》:“最后牛元峰逃到镇东头的小寨里,指挥着一个多营负隅顽抗,死不投降。”
相关成语
【近义词】:负险固守
【反义词】:束手待毙、束手就擒
典故
战国时,有一年齐国发生饥荒,许多人饿死。孟子的弟子陈臻听到这个消息,急忙来找老师,心情沉重地说:“老师,您听说了吗?齐国闹饥荒,人都快饿死了。人都以为老师您会再次劝说齐王,请他打开棠地的谷仓救济百姓。我看不能再这样做了吧。”
孟子回答说:“再这样做,我就成为冯妇了。”
接着,孟子向陈臻讲述了有关冯妇的故事。
冯妇是晋国的猎手,善于和老虎博斗。后来他成为善人,不再打虎了,他的名字也几乎被人们忘掉。有一年,某座山里出现了一只猛虎,常常伤害行人。几个年轻猎人联合起来去打虎,他们把老虎追至山的深处,老虎背靠着一个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面向众人。
它瞪圆了眼睛吼叫,没有人敢上前去捕捉。
就在这时,冯妇坐车路过这儿。猎手们见了他,都快步上前迎接,请他帮助打虎。冯妇下了车,挽起袖子与老虎搏斗起来,经过一场拼搏,终于打死了猛虎,为民除了害。年轻的猎手们高兴地谢他,可是一些读书人却讥笑他。 [2]
负隅顽抗的故事点评
东瓯君为了解决国内问题不惜花费重金来引进人才,并且礼贤下士,值得称赞。但负责引进人才的东瓯君,在没有辨别出真假前,便盲目地引进人才,出事后还将罪责归于商人,则有推卸责任之嫌。再有,东瓯国多火灾,商人想为国人做点好事,他的动机应该说是好的,只是错把打虎能手当成救火能人,以至酿成大祸,最后冯妇被当作替罪羊,实属可悲。孟子以之设喻,告诉弟子自己并非救济天下苍生的主角儿,也不想因此命丧黄泉,引人深思。
视频
成语故事 第62集 负隅顽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