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
圖片來自環球信息網

語言表達能力是指在口頭語言(說話、演講、作報告)及書面語言(回答申論問題、寫文章)的過程中運用字、詞、句、段的能力,[1]二者均以語言為基礎媒介,雖然書面語言可以是對口頭語言的歸納總結,但是兩者並無直接關係,口才不好不一定筆才也不好。

語言表達能力還來自發音,口才是語言表達能力的一種體現,唯美的語言是自身素質的體現,更多來自於教育,後天的學習。它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2]

它是國家及地方公務員考試申論科目考查的重點能力之一。

目錄

重點能力

國家及地方公務員考試申論科目考查的其他重點能力有:閱讀理解能力、概括總結能力、策劃分析能力、論證表述能力等。

能力要求

得體、清晰、連貫;概括、簡潔、精煉;準確、貼切、犀利;生動、含蓄、明快;觀點鮮明、是非清晰、褒貶明確。

能力提高

語言能力具體指用詞準確,語意明白,結構妥貼,語句簡潔,文理貫通,語言平易,合乎規範,能把客觀概念表述得清晰、準確、連貫、得體,沒有語病。但是,想做到以上這幾點,是非常不易的,下面問渠心理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提高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1.巧用圖畫,形象表達。

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部分課文都配有相應的插圖。這些圖畫都具有一定的編排目的,體現了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而且它們色彩鮮明、形象生動,感染力強,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這些插圖的特點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激起學生表達的欲望,豐富表達的內容。教學《為人民服務》一文時,學生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深刻思想內涵的認識比較模糊。為突破這一難點,我讓學生交流課外資料,結合插圖了解張思德的平凡事跡,並從這些平凡的事跡中體會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將比較深刻的道理與形象具體的圖畫聯繫在一起,學生說話的興趣和願望自然會被喚起,他們語言的表達也就更加豐富具體了。從學生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他們的觀察是細緻的,想象是豐富的,思維是活躍的。這種看圖說話訓練,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感悟重點,個性表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有效的對話能創造精彩的課堂。與文本對話,感悟語言,就是要抓住課文中重點部分和關鍵語句反覆涵詠、體會、揣摩、品味。如抓「題眼」,能感悟文章的主旨;抓中心句段、過渡句段、重點難點,能把握作者的寫作思路和布局謀篇的技巧;抓文中比喻、擬人、反問等特殊表達形式的語句,能體會特色表達在表情達意方面的差別;抓精彩的語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能感悟作者遣詞造句的生動形象、準確精妙;抓標點符號的不同用法,能感悟句意,辨明語氣,理解課文內容;抓住刻畫人物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及情感變化的線索,能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和人物的性格特徵……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品味重點詞語,同時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在《釣魚的啟示》的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先找出重點的字、詞、句,細細感悟,通過誦讀悟出作者對大鱸魚的喜愛,悟到爸爸在道德抉擇面前堅決、不容爭辯的嚴肅態度;然後我鼓勵學生圍繞「放」和「留」的「是」與「非」展開辯論,明白父親對作者道德實踐提出嚴格要求的重要意義……學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對話和思辨,能夠在品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對話,在對話中體現出個性化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以教材為依據,與學生進行思想、知識、能力等方面的交流,大膽地說出自己獨特的體悟與感受,能使課堂成為學生彰顯個性的舞台。

3.形式模仿,遷移表達。

為了幫助學生感受課文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提高語言表達的規範性和靈活性,課堂上,教師要善於抓住語言訓練的遷移點,讓學生從文中悟出說寫規律,從而使不拘一格、精彩紛呈的語言表達變得有章可循。教學中,我們要注意藉助課文中特殊的語言形式,精心為學生設計說寫練習,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學《鳥的天堂》一文時,可讓學生練習用「起初……後來……接着……」「到處……到處……有的……有的……」句式練習說話,讓學生學會動靜結合地表達,並掌握排比句式的用法。教學《長城》一文時,可讓學生按「站在……看着……扶着……很自然地想起……」的句式練習說話,指導學生按「所見—所聞—所感」順序連貫有序地表達。同時,根據不同年級的特點,我們的訓練要體現出層次性和遞進性:

從最簡單的訓練內容,如仿詞、造句、換詞、仿說句子,到稍難一些的常用句式、構段方式、仿寫片段的練習,再到模仿整篇文章的結構、敘述說明的方法練習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地進行訓練。在訓練中,學生的思維被激活,興趣提高了,想象豐富了,表達能力實現了由簡單的操作到複雜的模擬遷移和創造,提高了語言表現力,實現了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飛躍。

4.想象情境,拓展表達。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豐富的想象、優美的意境、生動的故事最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它不僅能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教材中的名篇佳作中隱含着作者的靈性思維,是讓學生展開想象的讀說寫結合點。教學時,教師應立足文本,創設語言表達的氛圍,積極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鼓勵思維的創新。如教學《媽媽的賬單》一文時,教師可設計這樣的想象拓展訓練:「如果你是小彼得,此時此刻,你會想些什麼?會對媽媽說些什麼呢?」讓學生角色互換,表達自己的感受。教學《凡卡》一文後,可讓學生想象凡卡睡醒後會發生什麼事情,以及自己想對凡卡說些什麼,然後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續寫《凡卡》的故事。通過這些拓展想象訓練,學生的思緒能夠自由飛翔,表達的內容和形式也精彩紛呈。

提高方法

(1)多聽,是在與別人交流的時候多聽別人的說話方式,從中學習其好的說話技巧,從而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是為多說做準備。由於國考申論的特殊性,所以聽的時候一方面學習好的說話技巧,另一方面聽的時候要有側重點。例如聽新聞聯播,學習其對時事的報導性、概括性、新聞性的語言。

(2)多讀,是多讀好書,培養好的閱讀習慣,從書中汲取語言表達的方式方法和技巧,知識會增加語言的素材,增加一個人的氣質涵養,而多讀也是為多寫做準備。而讀的時候也和聽的時候一樣,一方面增加素材,另一方面讀的時候要有側重點。可多讀人民日報的社論,學習其對事物評價、分析的表述方法和語言。

(3)多說,並不是逮什麼說什麼,亂說一氣,而是有準備、有計劃、有條理地去說,或者是介紹,或者是演講,要說得好、說得精彩,必須有充分的準備,而這一準備過程和實際說的過程,也就是在練習語言表達的過程。

(4)多寫,平日養成多動筆的習慣,把日常的觀察、心得以各種形式記錄下來,定期進行思維加工和整理,日積月累提高寫作技巧,在平時的寫作練習過程中,也可以同時養成整潔的好習慣,在申論考場上不會因格式、字謎、標點或卷面給閱卷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

易誤分析

(1)語不合體

語不合體就是不合申論文體。申論考試考查應試者閱讀、理解、概括、總結、分析、策劃、論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語言表達的能力。但有些應試者在答題過程中,把概述說明題答成了敘述題;把評議分析題寫成了隨筆;忽略了申論考試中所設定的虛擬身份,而是以錯誤的身份、錯誤的角度答題,必然失分嚴重。

(2)詞不達意

有些應試者把握好了自己的身份,或者看清楚了申論答題的要求,並且也按照要求作答,但由於語言表達能力弱,故而說不到要害,雖然閱卷老師明白他的意思,但是無法做到一言及的,一針見血。

(3)遣詞造句能力差

有些應試者的語言表達比較弱,基本功不紮實,造句能力差,措詞不當。或者出現別字、錯字,或者用詞不當(包括詞義理解、褒貶選擇、俗語成語選擇不當),或者出現病句(結構不全或長句出現語病),或者有歧義。

(4)語言囉嗦

本來可以用簡潔的語言就說明白的,有些應試者卻翻來覆去地說。無論國考還是省考申論,都對「簡潔」、「簡練」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而國考對於這一要求尤其嚴格。所以應試者在考場上一定要注意,以免因此而不符合答題要求,失分嚴重。

(5)缺乏過渡

寫文章一般都要求起承轉合,承上啟下。雖然不會對任何地方都提出這一要求,但在轉換討論話題的時候,必然需要過渡,否則兩個話題之間不夠連貫,斷續跳躍。閱卷老師在閱讀過程中無法一氣呵成,自然不會給出高分。

(6)標點不當

標點錯誤是考場上常見的錯誤。具體表現形式為:引用他人的話未加引號;逗號、頓號分號、句號的誤用;省略號與其他標點符號共同使用;冒號的誤用等。

(7)其他問題

語言不夠平易近人,不夠生動形象,修辭誤用等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問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