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

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
圖片來自大紀元

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英語: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Nike of Samothrace)[1],又名《沙摩特拉的勝利女神》、《薩莫色雷斯尼開像》(尼開,即希臘神話中的勝利女神,在羅馬神話中稱維多利亞),大理石雕像,高328厘米。創作於公元前190年,[2] 是希臘神話中勝利女神尼克雕塑。自1884年起開始在羅浮宮的顯赫位置展出,是世界上最為著名的雕塑之一。藝術史家約翰遜(H.W. Janson)形容她為「希臘雕塑最偉大的傑作」[3],同時她也是現存為數不多的主要希臘原始雕像,而非羅馬複製品。

簡述

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發現於1863年。關於她的創作背景仍然存在爭議,有人認為是為了紀念公元前306年的薩拉米斯戰役或是公元前31年的亞克興角戰役。不同方法的年代鑑定都得到了類似的結果,創作時間大致在前後三個世紀之間,不過較早年代的可能性更大。[4]20世紀的主流觀點基於赫爾曼·蒂爾施(德語:Hermann Thiersch)和卡爾·萊曼(英語: Karl Lehmann)的研究成果,認為勝利女神像是羅得島的紀念碑,用以紀念公元前190年在西代和Cape Myonessos取得的勝利,可能是由羅德島雕塑家Pythocritus所雕刻的。[5]然而近些年來,萊曼提出的紀念碑重建被證明是錯誤的(勝利女神周邊建築的殘餘其實屬於羅馬時期)。至於為何勝利女神像會被用以紀念薩拉米斯(當時屬於馬其頓王國)的問題,至今仍然無人能夠解答。[6]

勝利女神像高2.44米(8.01英尺)[7],她不僅表達了對勝利女神尼克的崇拜,更是一場海戰的象徵。她代表着戰鬥與勝利,衣裙迎風飄揚,仿佛女神從天而降,落在戰艦的船頭。

現代發掘顯示,勝利女神像原本位于山丘山壁鑿出的聖龕,她同一座聖壇一起,與德米特里一世戰艦紀念碑對望。神像由灰白兩色的薩莫色雷斯帕羅斯大理石組成,最初是薩莫色雷斯神廟建築群的一部分,向偉大的諸神致敬。她站在象徵戰艦船頭的灰色大理石基座上,代表女神從天而降,落在勝利的艦隊中間。雕塑的胳膊至今也未被發現,不過人們普遍認為尼克的右臂舉起(她軀體的彎曲可以顯示出手臂的動作),手指在唇邊捲成杯狀,傳達着勝利的吶喊。[8]勝利女神像的出色之處在於將動態的動作與突然間的靜止融為一體,女神保持着優雅平衡的身姿,垂下的衣裙在強勁海風中隨風擺動。類似的表現手法也出現在拉奧孔與兒子們。拉奧孔與兒子們是複製作品,原作早已遺失,但創作時間和地點與勝利女神像相近。拉奧孔與兒子們在文藝復興時期被古典派藝術家們廣為推崇,被認為是自我意識與人類行為的體現;與此不同的是,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則是對勝利精神的如實刻畫,亦展現出神短暫地與人類面對面的場景。

女神像展開的右翼由原本的左翼鏡像而來。與手臂一樣,女神像的頭部從未出現過;但多個其它部分曾被陸續發現:1950年,一支由卡爾·萊曼帶領的小組發掘出了女神像缺失的右手。這隻沒有手指的手掌被發現隱藏在一塊巨大的岩石下面,靠近女神像最初的位置。回程的路上,菲利斯·威廉姆斯·萊曼(英語:Phyllis Williams Lehmann)博士在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收藏有另一件勝利女神像)的儲藏抽屜中辯認出了女神像的拇指和無名指指尖。如今這兩個部分與手掌一起放在玻璃櫃中[9],在羅浮宮女神像所在的平台旁邊展出。

歷史

公元前334年,馬其頓亞歷山大東侵波斯, 建立起了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流域、南跨埃及、北抵中亞的大帝國,並努力推行東西文化合流,使這些地方都受到了希臘文化的影響。直到公元前30年,羅馬征服希臘文化最後的陣地埃及托勒密王朝, 這300年藝術史上稱為"希臘化"時期。這一時期的希臘藝術風格呈現出多樣化特徵,並從鼎盛的古典主義時期逐漸衰落下去。

在這段時期的希臘本土雕塑中,出現了整個古希臘最輝煌的兩件作品,一件是《米洛斯的阿佛洛狄特》,即《斷臂的維納斯》,另一件與其齊名的作品就是這尊《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

雖然勝利女神是希臘雕塑中的常見題材,但這一尊卻與眾不同。雕像的構思十分新穎,底座被設計成戰船的船頭,勝利女神猶如從天而降,在船頭引導著艦隊乘風破浪沖向前方,既表現了海戰的背景,又傳達了勝利的主題。雖然女神的頭和手臂都已丟失,但仍被認為是古希臘雕塑家們高度藝術水平的傑作,不論從哪個角度,觀賞者都能看到和感受到勝利女神展翅欲飛的雄姿。她上身略向前傾,那健壯豐腴、姿態優美的身軀,高高飛揚的雄健而碩大的羽翼,都充分體現出了勝利者的雄姿和歡乎凱旋的激情。海風似乎正從她的正面吹過來,薄薄的衣衫隱隱顯露出女神那豐滿而富有彈性的身軀,衣裙的質感和衣褶紋路的雕刻令人嘆為觀止。[10]

這尊雕像於1863年發現於愛琴海北部的薩莫色雷斯島,又名為《薩莫色雷斯尼凱像》。最早只是碎塊,後經多年修復才得以重新站立起來,但仍然缺頭少臂(1950年僅有一隻手臂被找到)。雕像的作者難以考證,創作年代至今也沒有最後定論,但大多數意見認為是創作於公元前200年左右, 是小亞細亞的統治者德梅特里奧斯一世為紀念他在海戰中打敗托勒密王國的艦隊而創作的,最早矗立在薩莫色雷斯島海邊的懸崖上,面對著茫茫大海。

這尊雕像原為純白色的雪花石雕塑,由於長期浸泡在愛琴海中,微生物的繁衍與海水的浸蝕,使得現有的雕像呈現出目前的歷史滄桑。[11]

參考文獻

  1. In Greek the statue is called the Niki tis Samothrakis (Νίκη της Σαμοθράκης) and in French La Victoire de Samothrace. There are two further statues of Winged Victory found in the Samothrace temple complex: a Roman copy found by a team of Austrian archaeologists, now at the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Vienna, and a third Winged Victory found by Dr. Phyllis Williams Lehmann in 1949, now in a museum at the Samothrace site.. 
  2. 最特殊的勝利女神——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每日頭條,2017-11-08
  3. Janson, H.W. (1995) History of Art. 5th edn. Revised and expanded by Anthony F. Janson. London: Thames & Hudson, pp. 157–158. ISBN 0500237018. 
  4. Smith, 78. 
  5. Stewart 2016, p. 399. 
  6. Stewart 2016, p. 400. 
  7. Honour, H. and J. Fleming, (2009) A World History of Art. 7th edn. London: Laurence King Publishing, p. 174. ISBN 9781856695848. 
  8. Louvre Website: the discovery of her right hand, identified by Phyllis Williams Lehmann, now also at the Louvre, settled questions of her gesture, whether to bring a trumpet to her lips as she is depicted on earlier coins or bearing a wreath to crown the naval victor.. 
  9. Fox, Margalit. Phyllis Williams Lehmann, 91, Archaeologist of Samothrace, Dies. The New York Times. 2004-10-16 [2017-06-08]. ISSN 0362-4331 (美國英語). 
  10. 最特殊的勝利女神——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每日頭條,2017-11-08
  11. 羅浮宮三件鎮館之寶,每日頭條,2015-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