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川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英川鎮位於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西南山區,平均海拔430米,距縣城63公里。東接沙灣鎮,北鄰龍南鄉,南與慶元縣百山祖鎮毗鄰,西和北與龍泉市交界,屬高山丘陵地區,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鎮中山巒疊嶂、群峰林立、高聳入雲。鎮域形態呈蝴蝶狀,四面狹窄,中腹寬闊,東西寬15公里,南北長13公里,總面積為127.26平方公里,占縣域面積的6.2%。耕地面積296畝,林地面積1738畝。 全鎮人口2363人(2017年),畲族320人。[1]
歷史沿革
該鎮駐地英川村,明為鳴鶴鄉升天西里,清屬三都,民國20年(1931)建鄉,屬第三區。1990年建鎮,1992年撤銷黃湖鄉、隆川鄉擴鎮後,東鄰鸕鶿鄉,南連沙灣鎮、秋爐鄉,西南與慶元縣百山祖鎮交界,西北與龍泉市接壤,北倚葛山鄉。 轄英川、三川、黃垟口、隆川、榲茶口、崗粗嶺、鳳凰寨、蓮湖、黃鮑石、董坪10個村民委員會,88個自然村。
自然環境
英川鎮屬高山丘陵地區,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山巒疊嶂、群峰林立、高聳入雲。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主要山峰馬頭山海拔1610米以上,豬窟峴海拔1595米,香爐尖海拔1507米;寨後山、天師岩、箬寮尖等海拔無在1400米以上;隔葉坪、牛赤坪、企額林、馱洋峴、鐵尊岩等山峰海拔在1000米以上。英川鎮區周圍梅山寮、葉毛寮、西夭尖山峰海拔為800-900米左右。多山多水,與慶元縣境分水,主要山口合湖隘通往慶元縣境。發源於慶元縣百山祖的黃謝坪坑匯入莢川港;白坦、箬寮、鳳洋、張川諸水北出黃洋口入英川港;南部黃水坑東入簇川港。 境內水利資源豐富,已經開發的電站有15座,全縣最大的庫容水電站,裝機4萬千瓦的英川水電站就在英川鎮境內。[2]
氣候條件
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8℃,極端最高氣溫為41.4℃,極端最低氣溫為-5.3℃。年平均降雨量為1900毫米,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勻,春季多雨高濕,梅雨期和颱風期多暴雨,夏秋多乾旱。年無霜期為241-196天,平均日照時數為1728.5小時,為全省日照時數最少的地區之一。
由於地形、海拔差異,垂直氣候變化明顯。氣溫隨海拔升高的遞減率為0.5℃/100米,降雨量的遞增率為26.5毫米/100米,無霜期的遞減率為4.9天/100米。小溪兩岸低海拔地區為典型中亞熱帶氣候。由於季風交替和季風活動的不穩定性,常有暴雨、冰雹、大風和"倒春寒"、"五月寒"等災害性天氣出現。
地質條件
英川鎮區(未開發地帶)表面有3-5米厚為含粉砂質粘土:黃色、中密、稍濕,含砂20-30%,系殘破積成因,下層為二長花崗岩。溝谷處見不同程度基岩裸露,岩性為二長花崗岩,淺肉紅色,中等風化。岩體未見裂隙發育,山谷其它地覆蓋1-2米厚的殘坡積層。整個山體未見陡崖、危岩及孤體立岩體。據國家地震局南京地質大隊研究資料,我省各地地震烈度均在Ⅱ-Ⅲ度,本地區工程建築的場地烈度將低於基本烈度Ⅱ。
資源情況
英川地屬縣西南低中山林、糧、食用菌、牧、藥綜合農業區。鎮域耕地面積7875畝,占總面積的4.7%。耕地包括水田、旱田和農民自留地。全鎮林業用的面積為127219畝,占總面積的70%。英川鎮處于山區,靠山、養山、吃山,堅持做好"山"的文章。重點開發英川板栗、高山蜜梨、薄殼田螺、田鯉魚、木本藥材等地方特色產業。獨特的自然資源和人文底蘊讓這個地處偏遠的小鎮向世人展示了它獨有的魅力,這裡有英川高山蜜梨、田螺、南瓜籽等綠色食品。
文化教育
該鎮設初級中學兩所,小學53所,醫院1所,衛生院3所。有郵電局、文化站、廣播電視站、電影隊、供銷社、農村合作基金會、營業所、信用社、工商所、稅務所等機構。
這裡有英川菇民戲、木偶戲、龍燈廟會等特色文化。
經濟狀況
建鎮20年來,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有了很大改觀,社會經濟有了長足發展,2003年工農業總產值突破億元大關。全縣最大的水果基地,面積3512畝的英川密梨基地就在英川鎮境內。英川田螺、英川南瓜籽等農副產品小有名氣。英川菇民戲、英川木偶戲遠近聞名。
近年來,該鎮成立了經濟社會發展諮詢委員會,聘請了部分英川籍社會能人擔任諮詢委員會委員,做到集思廣益,聚智借力,使該鎮的工作思路更具實踐性、指導性、前瞻性。 具體做法是:一是掌握基本情況,建立社會能人信息庫。通過全鎮普查的方式摸清社會能人的基本情況,將這些資料分析歸納後輸入電腦,建立百名社會能人資源信息庫,實行動態管理。二是建立聯絡制度,暢通參政議政渠道。要求鎮黨政班子成員各自聯繫8-15名社會能人,不定期與聯繫人員交流,聽取建議和意見,提高他們參政議政,服務家鄉的積極性。三是成立組織,明確分工。首期從百名社會能人中聘請具有代表性的七人組成諮詢委員會,由鎮政府發出聘任書,明確各人分工,構成政府"智囊團"。四是發揮"智囊團"參謀作用,提高政府決策水平。
鎮政府在作出重大決策一個月之前,均以書面方式將決策的背景資料、決策的目的意義告知諮詢委員會成員,讓他們有足夠時間去調研、去思考,並在決策前夕召開座談會,聽取"智囊團"的意見。五是接受諮詢委員會監督,推進行政效能建設。及時將決策落實情況和決策修正情況反饋給諮詢委員會成員,接受監督,切實提高工作效率。200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935萬元,糧食總產量3885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669元。
英川建鎮20年來,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有了很大改觀,社會經濟有了長足發展,2009年全年實現經濟總量1.569億元,同比增長9.2%,其中農業總產值4900萬元,工業總產值7700萬元,勞務輸出收入3090萬元;糧食播種面積11910畝,糧食總產量3755.9噸;農民人均收入4051元,同比增長8.5%。社會事業方面,近年來英川鎮通過對基礎設施建設的大力投入,有效地改善了村級生產生活條件,全面提高城鎮化水平,社會事業穩步協調發展,群眾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全鎮25個行政村有22個村通康莊公路;全鎮94%的農村居民飲用水問題得到解決;實現了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全鎮23個村接通了有線電視, 86個自然村已完成聯網33個,安裝入戶900餘戶,在家農戶入網率達85%以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