萇池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萇池鎮隸屬於山西省陽泉市盂縣,地處盂縣西北,東與孫家莊鎮接壤,南與秀水鎮、南婁鎮、東梁鄉為鄰,西與西煙鎮毗鄰,北與西潘鄉、上社鎮連接,鎮人民政府距縣城約11千米,總面積225.95平方千米。 1949年,萇池鎮境域屬盂縣第九區2000年12月,萇池、王村、肖家匯3個鄉合併為萇池鎮;截至2018年末,萇池鎮有戶籍人口23511人;截至2020年6月,萇池鎮下轄1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東萇池村。 2011年末,萇池鎮有商業網點380個,職工620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6億元,比上年增長10%;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8億元,比上年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6340元 ;2018年,萇池鎮有工業企業39個,規模以上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1]
建置沿革
1949年,萇池鎮境域屬盂縣第九區。 1958年,屬先鋒公社。 1959年,設立萇池公社。 1984年2月,萇池公社改萇池鄉。 2000年12月,萇池、王村、肖家匯3個鄉合併為萇池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萇池鎮下轄39個行政村:東萇池村、西萇池村、南萇池村、西掌村、北莊只村、南莊只村、韓莊只村、芝角陳家莊村、窨子溝村、河口村、段家山村、熬子坡村、紅土坡村、臥龍坡村、下羅村、上羅村、羅坪村、小獨頭村、紅崖底村、張家莊村、田家莊霜、神泉村、柏石村、藏山村、普賢村、大圍村、和安村、水嶺底村、北連巔村、小連巔村、大連巔村、下王村、上王村、北興道村、南興道村、東興道村、橋上村、中興道村。 截至2020年6月,萇池鎮下轄18個行政村:東萇池村、西萇池村、南萇池村、南莊只村、芝角村、龍泉村、熬子坡村、鑫羅村、小獨頭村、紅崖底村、神泉村、藏山村、大圍村、水嶺底村、連巔村、下王村、上王村、興道村;鎮人民政府駐東萇池村。[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萇池鎮地處盂縣西北,東與孫家莊鎮接壤,南與秀水鎮、南婁鎮、東梁鄉為鄰,西與西煙鎮毗鄰,北與西潘鄉、上社鎮連接,鎮人民政府距縣城約11千米,總面積225.95平方千米 。 萇池鎮
人口
截至2011年末,萇池鎮轄區總人口2428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000人,城鎮化率20.6%,另有流動人口158人,總人口中,男性14913人,占61.4%;女性9368人,占38.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4177人,占99.6%;有壯、彝、水等5個少數民族,共104人,占0.4%,人口出生率10.6‰,人口死亡率6.2‰,人口自然增長率4.4‰。 截至2017年,萇池鎮常住人口22635人。 截至2018年末,萇池鎮有戶籍人口23511人 。
經濟
綜述
2011年末,萇池鎮有商業網點380個,職工620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6億元,比上年增長10%;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8億元,比上年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6340元 。 2018年,萇池鎮有工業企業39個,規模以上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
農業
2011年,萇池鎮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耕地面積33810畝,農業總產值5800萬元,比上年增長8%,糧食作物以玉米、穀子為主,生產糧食14302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為主,生產肉類257噸;畜牧業總產值1000萬元,森林面積11000畝,林地面積45000畝,林木覆蓋率51%,水果種植面積400畝,產量220.2噸,主要品種有梨、蘋果、桃、核桃,大型農業機械93台(輛)。
工業
2011年,萇池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5億元,比上年增長10%;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職工1553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億元,比上年增長10% 。[3]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萇池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43人,專任教師11人;小學15所,在校生1500人,專任教師16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50多人,專任教師3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7%,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20所 。
科技事業
2011年末,萇池鎮有各類科技人才21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0人,經營管理人才20人,技能人才50人,農村實用人才130人 。
文體事業
2011年末,萇池鎮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39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42人 。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萇池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1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9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7張,專業衛生人員92人,其中執業醫師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5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8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6000人次,出院病人180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7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8600人,參合率90% 。
社會保障
2011年,萇池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68戶,人數318人,支出89萬元,比上年增長16.32%;城市醫療救助7人次,共支出19000元,比上年降低70.4%,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60戶,人數1359人,支出183萬元,比上年增長44.2%;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54人,支出95.58萬元,比上年增長73.2%;農村醫療救助26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02人次,共支出53萬元,比上年增長13.71%;農村臨時救濟32人次,支出30000元,比上年增長2.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2萬元,比上年增長12.4% 。[4]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萇池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000千米,投遞點8個,鄉村通郵率100%,固定電話用戶2000戶,移動電話用戶1400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300萬元 。
道路
2011年末,萇池鎮有鎮區道路總長度8千米,人均道路長度0.33米。
交通
萇池鎮有鐵路石太線、314省道過境,縣鄉級公路6條,總長42.6千米,2011年末,鎮區開通公交汽車線路1條。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萇池鎮,因東南兩村之間有一長水池而得名。
風景名勝
萇池鎮境內有藏山祠和諸龍山兩處景點。 藏山祠是祭拜趙武的祠廟,因為趙武諡名文子,也叫文子祠;藏山祠創建年代不詳,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重修,元、明、清歷代屢有修葺;祠址向南,依山建造,建築分布於三層遞高的平台上,祠前為明代「藏孤勝境」牌樓,祠內中軸線上依次布列山門、樂台、正殿、寢宮、梳妝樓,東西兩側為鐘鼓樓、配殿和耳殿;除寢宮部分梁架保存金代風格外,余皆清代建築。
藏山祠
正殿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殿內山牆和北壁繪壁畫69平方米,以連環畫形式表現趙武生平。色調淡雅,手法尚佳,寢宮面寬、進深均三間,平面近方形,單檐歇山頂;前檐雙步樑上墨書清嘉慶三年(1798年)重修寢宮題記,院內存有宋宣和六年(1124年)鐵鐘1口,金、元、明碑各一通,清碑72通,明嘉靖鐵焚爐3個。
諸龍山位於山西省陽泉市盂縣城西北15公里處,萇池鎮段家山背後;山上建有諸龍廟;關于山名與廟號的由來,《光緒盂縣誌》這樣記載道:「縣西十五里有山,峰巒秀叢,林壑幽深,神來隱於此,遂以山名。按蘇龍傳譜,神乃江南人,諸姓,號希默,明洪武時總兵官,靖難兵起義不服,隱於此山之偏西石洞,久之安坐而化……後立廟祀之。階前有泉湧出,水極清澈,士人呼為滿泉;清光緒五年撫縣曾有祈雨,故奉神入省,事畢奏封清典,賜名諸龍神。諸龍山方圓數平方公里,諸龍廟依山勢而建,院落廣闊,布列舒款。現存正殿三間,山門一間,石洞三眼,禪房九間,保存完好,為清代所造,廟內存有碑碣12通,其中最早的一通為明弘治年間(1488——1505)所立,其餘皆屬清代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