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府城大东门
台湾府城大东门别称迎春门、东安门,是清朝台湾府城的14座城门之一,位置位于今日台湾台南市东区胜利路口,为中华民国三级古迹。迎春门是台湾现存最具规模的城楼。
目录
历史
清雍正三年(西元1725年),是台湾府建城第一座动工兴建的城门,是一座木造有楼台的栅门。城门位于东安坊,也称东安门。清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改木栅门为砖石城门。清乾隆五十一年(西元1786年),台湾爆发林爽文事件,平定之后,清乾隆五十三年(西元1788年),城垣改为三合土,大东门改为两层的城楼,重檐歇山式屋顶,台湾府城各门的城台加高,台上加建城楼,加强府城的防御能力[1]。大东门周围民宅遍布,居民依城门石壁筑屋而居。
西元1895年爆发乙未战争,日方由三面围攻台南府城,日军入城以后,城垣开始遭遇被拆除的命运,城门因年久失修,日渐倾朽。
日本明治三十四年(西元1901年),日方发布市区改正计画,大东门才被规画为圆环绿园获得保存。
二次大战后,大东门遭违章建筑占用,城楼在民国41年(西元1952年)时便已拆除。民国44年(西元1955年)8月艾瑞丝台风带来连日豪雨,以致城垣崩塌,大东门仅存基座。
民国64年(西元1975年)修建城楼,古貌未减,窗的造型多变化。
配合台南市观光年的“台南市整修名胜古迹三年计画”,政府于民国66年(西元1977年)将大东门依原外貌形式重建。
民国74年(西元1985年)11月27日,政府公告大东门为三级古迹[1]。现在的大东门位于台南市东门路与胜利路口,为台南市的地标,以圆环形式坐落于道路中央。
建筑结构
大东门在石砌城台上建有城楼,外有瓮城环绕,瓮城今已不存在。
大东门城楼高两层,为重檐歇山式结构,二楼开有八角窗和扇型窗[1],为台湾现存最具规模的城楼。
大东门的基座以花岗岩为材料堆砌而成,西侧拱门刻著“迎春门”,东侧有石质横额一块题“东安门”。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作者不详(1736)。[台湾府城大东门]。《数位典藏联合目录》。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URN=3140581 (2010/02/11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