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墩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翁墩鄉隸屬於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位於金安區東北部,面積68平方公里,南與城北鄉為鄰,東西分別隔瓦西河、三源河與東橋鎮、木廠鎮相望,為安徽省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重點鄉鎮之一。
翁墩鄉經濟農業以優質水稻、小麥、油菜、玉米、棉花等為主;工業以建材業、精米加工業為主。2006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達到2.05億元,全國"文化之鄉"農民剪紙藝術作品走向全國市場。
翁墩鄉轄13個村(街),247個村民組。35個黨組織,黨員總數1129人。2006年度市、區、鄉三級授予我鄉先進黨組織14個,其中市級授予一個先進黨組織(夏崗村黨支部),區級2個,鄉級11個,區級授予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黨員5人,鄉級授予先進黨組織8個,先進個人57人。
2017年,翁墩鄉行政區域面積606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4492人。[1]
文化生活
早在八十年代初的時候,翁墩鄉黨委、政府就高度重視群眾的文化生活,鼓勵他們積極進行剪紙、農民畫等藝術創作,對於表現突出的給予表彰,並給一定的獎勵,這樣就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剪紙愛好者的積極性,他們農忙時辛勤勞作,農閒時激情創作。鄉黨委、政府還成立了翁墩鄉農民剪紙藝術協會,由鄉黨委書記任名譽會長,鄉文化站長任協會秘收長,把全鄉剪紙能手都吸納到協會中來,經過多年不懈努力,翁墩鄉發展群眾文化,促進經濟發展的先進做法,收到了顯著的效果,特別是剪紙藝術創作方面,得到各級領導的贊同。
1994年10月還光榮的出席了在河南許昌召開的全國村落文化研討會,是全國唯一的鄉鎮代表,時任中宣部常務副部長高占祥同志對翁墩鄉的先進做法給予了懇定,並揮毫提詞(文化興鄉一枝花),翁墩鄉剪紙藝術協會從剛開始的十幾個人發展到近五十幾人,他們中湧現出像孫蘭勤、徐聖年、汪明業、文才美等許多的剪紙藝術能手,他們的作品在全國、省、市的各類民間藝術類比賽中都獲得較好的名次,其中孫蘭勤的作品《有餘年》還被日本友好人士收藏。
優勢產業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翁墩鄉四季春花圃
皖西白鵝養殖翁墩鄉蚯蚓繁育場
翁墩鄉蚯蚓繁育場始建於1994年,由優秀共產黨員、金安區科範戶、青年農民張杰組建。從開始的十幾個平方米養殖面積發展到今天的540平方米專業養殖面積,己有十一個年頭了,年產優質種蚓幾噸。本場致力於"日本大平2號蚯蚓"的提純、復壯,採用先進的母子分離;種蚓提純、種卵專育的大田開放式高產養殖技術,使蚯蚓的繁殖倍數大大提高。
剪紙文化
剪紙,作為以紙為加工對象的藝術,它在悠久的歷史,它在民間的分部非常之廣泛,其表現手法因地域、風土人情、審美情趣的不同,其創作風格也有特色,大文學家郭沫若先生曾這樣稱讚我國的民間剪紙藝術:"曾見北國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渾厚,今南方這剪紙,玲瓏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奪神功,美在民間永不朽"。
早在解放前,翁墩鄉就有許多剪紙藝人。他們都是農忙時辛勤勞作,農閒時進行剪紙藝術創作。特別是娶新媳婦、生孩子、過新年,家家貼雙喜,戶戶貼窗花,那些剪紙藝人就忙的不亦樂乎。
解放後,中央提出全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進行改革開放,翁墩鄉黨委政府根據自身的鄉情,獨闢蹊徑,決定以大力發展群眾文化為突破口,帶動全鄉經濟發展。先後成立了農民書畫協會,農民體育協會,農民音樂協會,農民剪紙、農民畫協會。其中農民剪紙開展的最為活躍(因為剪紙的主要工具是剪刀和紙張,簡單經濟)在政府的正確引導和扶持下,廣大剪紙藝人創作激情高漲,老藝人向青年人傳授傳統的技法,青年人有新的創作思路,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翁墩鄉的剪紙藝術已達到一定的水平。九十年代初在黨委政府的精心組織下,翁墩鄉的廣大剪紙藝人多次參加六安地區以及安徽省的大型民間藝術展覽、展出活動,影響頗大,並湧現出像孫蘭勤、鄧仲英、汪明業、方昌才等剪紙藝術高手,其中孫蘭勤還被全國婦聯評為"中華巧女"。
在他們的影響和帶動下,加之鄉黨委政府很好的組織引導,許多農民都自願加入到鄉成立的各種協會中來,並積極主動參加鄉舉辦的農民夜校和農民科技培訓班,爭當致富帶頭人。翁墩鄉發展群眾文化帶動全鄉經濟增長的先進做法,得到了各級領導的肯定,九四年還光榮出席了在河南許昌召開的全國村落文化研討會。
時任中宣部副部長高占祥同志對翁墩鄉的先進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並提詞:"文化興鄉一枝花",同年翁墩鄉還被省文化廳定為"省杜鵑花試點鎮"之一,"文化先進鄉"。[2]
文化遺產
2007年6月9日第二個"文化遺產日",安徽省文化廳、省文物局等部門為全省30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25個安徽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授牌。
30位"非遺"傳承人
安徽省文化廳負責人介紹,成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有30位,分別為:
殷光蘭(民歌·合肥市);2.楊在先(花鼓燈·蚌埠市);3.常中山(花鼓燈·蚌埠市);4.陳永蘭(花鼓燈·蚌埠市);5.常麗華(花鼓燈·蚌埠市);6.馮國佩(花鼓燈·蚌埠市);7.陳敬芝(花鼓燈·淮南市);8.王考千(花鼓燈·淮南市);9.張士根(花鼓燈·淮南市)10.鄧 虹(花鼓燈·淮南市)11.賈德雲(門歌·合肥市);12.洪富根(裝裱技藝·合肥市);13.王炳華(剪紙·亳州市);14.鄭 正(民間美術·宿州市);15.孫淮濱(鍾馗畫·宿州市);16.蘇肇平(漢石刻畫·宿州市);17.李 英(樂石硯雕·宿州市);18.朱堃英(剪紙·阜陽市);19.盧群山(界首彩陶製作·阜陽市);20.王京勝(界首彩陶製作·阜陽市);21.劉繼成(剪紙·阜陽市);22.張 蘇(宣筆製作·宣城市);23.蔣勁華(撕紙·黃山市);24.鄭 寒(硯雕·黃山市);25.王金生(徽州木雕·黃山市);26.周美洪(徽墨製作·黃山市);27.詹運祥(羅盤製作·黃山市);28.吳水森(羅盤製作·黃山市);29.曹篁生(徽派木雕·黃山市);30.洪建華(徽派竹刻·黃山市)。
25個民間文藝之鄉
安徽省文化廳負責人介紹,成為"安徽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有25個,民間舞蹈類分別是:合肥市包河區大圩鄉(綜藝)、亳州市譙城區雙溝鎮(大班會)、蚌埠市懷遠縣萬福鎮(花鼓燈)、蚌埠市禹會區秦集鎮(花鼓燈)、淮南市鳳台縣新集鎮(花鼓燈)、淮南市潘集區夾溝鄉(綜藝)、蕪湖市南陵縣何灣鎮(十獸燈)、宣城市郎溪縣梅渚鎮(跳五猖); 民間音樂類的有:淮北市濉溪縣臨渙鎮(嗩吶)、蚌埠市五河縣(民歌)、馬鞍山市當塗縣(民歌)、巢湖市居巢區(民歌); 民間戲曲類有:安慶市懷寧縣(黃梅戲)、宿州市泗縣(泗州戲)、池州市貴池區梅街鎮(儺戲)、池州市青陽縣杜村鄉(青陽腔)、宣城市績溪縣伏嶺鎮(徽劇); 曲藝類有:滁州市鳳陽縣(鳳陽花鼓);民間雜技類有:阜陽市臨泉縣(雜技馬戲),黃山市歙縣三陽鄉(疊羅漢);傳統工藝類的有:阜陽界首市田營鎮(彩陶燒制)、阜陽市潁州區(剪紙)、六安市金安區翁墩鄉(剪紙)、銅陵市銅陵縣鐘鳴鎮(燈彩紙紮)、安慶市望江縣鴉灘鎮(挑花)。
經濟發展
具體來說,翁墩鄉"四業"並舉興鄉富民:
發展種植業。鄉黨委政府先後多次組織鄉、村幹部和部分黨員及群眾代表赴外地參觀取經,開闊眼界,變"指揮農民干"為"做給農民看",用黨員幹部的實際行動來引導農民,用市場規律指導農業生產。全鄉發展優質農作物種植蔚然成風。
壯大畜牧業。鄉根據自己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養殖業,把養殖奶牛、生豬作為支柱產業來抓,並帶動了養雞、鴨、鵝羊業的蓬勃發展。
做強加工業。鄉二是壯大畜牧業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激勵"能人"興辦近農企業,重點引導其圍繞優質水稻生產基地,大搞農副產品加工業。全鄉範圍內,以興達精米加工廠為龍頭的10家精米加工企業,產品遠銷國內外。
搞活流通業。為了搞活流通業,激活鄉域經濟,黨委政府每年派人不定期參加產品貿易訂購會和新聞發布會,向外地發布信息,動員家居本地在外務工的各界人士為推銷家鄉農產品牽線搭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