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經方 |
經方是指漢代以前經典醫藥著作中記載的方劑,以張仲景的方劑為代表。
張仲景方
我們叫經方(古方),經方以後之方,我們叫時方(今方)。經方藥少而精,療效驚人,有鬼斧神工之力,起死回生之妙,而且方義雋永,藥味精當,耐人尋味,不可思議。
據梁陶隱居云:「依《神農本草經》及《桐君採藥錄》,上中下三品之藥,凡三百六十五味,以應周天之度,四時八節之氣。尚有聖相伊尹,撰《湯液經法》三卷,為方亦三百六十首。上品上藥為服食補益方者百二十首;中品中藥為療疾祛邪之方,亦百二十首;下品毒藥,為殺蟲避邪、癰疽等方,亦百二十首,凡共三百六十首也。實萬代醫家之規範,蒼生護命之大寶也。」由此可見,經方乃古之聖賢為濟世活人而留傳於世。
經方的實踐性、科學性、創造性有無窮無盡的潛力,傷寒學問貴在其方。日本古方派的吉益東洞先生曾說:「張氏之為方也,雖復稍後扁鵲,而其藥劑之富,法術之存,蓋莫古焉。而醫之學也,方焉可!吾亦何求?」東洞氏能於千軍萬馬之中,獨具卓識,不愧為大家風範。
中國之文化,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英雄輩出,繼仲景方之後,如雨後春筍,又產生了數以萬計的「時方」使方劑學大興。方有古今之異,格調不盡相同,但它們都具有血緣的內在關係,以及與之不可分割的家族史。《傷寒論》為方書之祖,比做母親是之方源,而時方如同子孫,乃是方之流也。有源才能有流,有流才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時方中亦不乏有上乘之品,如《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本事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等,馳名醫壇,與經方並駕齊驅。
方雖有古、今之分,亦有同氣連枝之義,都是我們偉大寶庫中的瑰寶。應當兼收並蓄,使其古今相互補充,互相借鑑,因證制宜,把古、今之方,變成一個既有淳樸的古意,又有靈活的新態,且能切中病情一針見血地達成「古今接軌」創舉。切不要厚古而薄今,更不要倡新而非古,應當主動而積極地創造古今之方接軌的新產品。[1]
含義釋義
①漢以前臨床醫方著作及方劑的泛稱。《漢書·藝文志》:「方技略」:「經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經方者, 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齊,以通閉結,反之於平。」
②經典醫著中的方劑。指《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中的方劑。
③專指《傷寒論》、《金匱要略》中的方劑。即張仲景方。《金匱心典·徐序》:「惟仲景則獨祖經方,而集其大成,惟此兩書,真所謂經方之祖。」通常所說經方,多為此指。
一是指《漢書·藝文志·方技略》所記載「醫經、經方、神仙、房中」的經方十一家,但經方十一家,包括《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三十卷、《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四十卷、《五藏六府癉十二 病方》四十卷、《風寒熱十六病方》二十六卷、《泰始黃帝扁鵲俞跗方》二十三卷、《五藏傷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客疾五藏狂顛病方》十七卷、《金瘡瘲瘛方》三十卷、《婦女嬰兒方》十九卷、《湯液經法》三十二卷、《神農黃帝食禁》七卷,原書今俱已失傳。梁代·陶弘景曾經親眼見過《湯液經法》,從中摘抄部分方劑,寫成《輔行訣藏府用藥法要》一卷。據說1907年,法國人伯希和從敦煌莫高窟盜取古書卷,委由莫高窟道士王圓籙裝箱時,王道士受人所託,隨意抽出一卷醫書暗藏,此卷即《輔行訣藏府用藥法要》。1915年為河北威縣張渥南所購,傳於嫡孫張大昌,但原書在文化大革命時被毀,所幸當時有人已將全書默記,而有傳抄件存世。中國中醫研究院馬繼興根據傳抄件整理成書,附於《敦煌古醫籍考釋》一書中,公諸於世。
「經方」來自於殷商時代伊尹所著的《湯液經法》,其上而又源於《神農本草經》及《桐君採藥錄》。據梁·陶弘景說:「依`神農本經'及`桐君採藥錄'上、中、下三品之藥,凡三百六十五味,以應周天之度,四時八節之氣。尚有聖相伊尹撰《湯液經法》三卷,為方亦三百六十首:上品上藥為服食補益方者百二十首;中品中藥為療疾祛邪之方,亦百二十首;下品毒藥,為殺蟲避邪癰疽等方,亦百二十首,凡共三百六十首也。實萬代醫家之規範,蒼生護命之大寶也。」
所以「經方」最初的含義是這經方十一家,即十一部古籍中所記載的方劑。
說法二
中醫學界最為普遍的說法,是指中國漢朝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後世分為《傷寒論》及《金匱要略》二書)所記載之方劑。乃是相對於宋、元以後出現的時方而言的。其中《傷寒論》載方113首,《金匱要略》載方205首,除去重複的38方,共計280方。《傷寒論》載藥90味,《金匱要略》載藥192味,除去重複的76味,共計206味。經方是「醫方之祖」,後世中醫學家稱《傷寒雜病論》為「活人之書」、「方書之祖」,讚譽張仲景為「醫聖」。古今中外的中醫學家常以經方作為母方,依辨證論治的原則而化裁出一系列的方劑。經方的特點可概括為「普、簡、廉、效」。所以後世所公認的」經方「是指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所記載的方劑。
經方分類
桂枝湯類
麻黃湯類
葛根湯類
柴胡湯類
瀉心湯類
白虎湯類
承氣湯類
陷胸湯類
抵當湯類
五苓散類
苓桂劑類
四逆湯類
理中湯類
附子湯類
相關文獻
明·吳綬,《傷寒蘊要全書》
清·徐彬,《傷寒原方發明》
清·文夢香,《百一三方解》
清·魏念庭,《金匱要略方論本義》
清·莫文泉,《經方例釋》
參考來源
- ↑ 什麼是中醫經方、時方?,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