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约但,外文名:JORDAN,基督教圣经地名。
按照基督教经典的说法,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他30岁左右(公元一世纪30年代)开始在巴勒斯坦地区传教。耶稣声称,他的来临不是要取代犹太人过去记载在旧约圣经[1]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稣思想的中心,在于“尽心尽意尽力爱上帝”及“爱人如己”两点。耶稣传道宣讲天国的福音[2],劝人悔改,转离恶行。
简介
在天然地理的众多特色中,约但河洼地有其独特之处。它是由裂谷形成,是地球上最低的洼地。约但河发源自一些水泉,上游的水流入呼勒湖,这湖海拔70公尺。但在稍南10公里的提比哩亚湖那儿,这河已差不多比地中海低200公尺,而在死海北端的河床又再下跌177公尺,这时候约但河已低于海拔393公尺。故此“约但”(来:yarde{n)这名称(意即“下降者”)很是贴切。这河是巴勒斯坦地最长、四季川流不息的河。呼勒湖与死海相距120公里,但这河有许多迂回曲折之处,因而它有差不多两倍的长度。在圣经中没有其他河比它更重要,或比它提及的次数更多。
Ⅰ 考古地点
约但河谷的一些考古地点显示,约但河是世上其中一处最早有人以都市方式定居的地方。拿吐飞人(Natufian)在耶利哥由狩猎改为以城市方式居住这段过渡期,可能早至主前7000年。一个制有陶器的部族在主前5000年左右来到这地方,再加上后来制的陶器(新石器时代 B 种文化),于是便首次出现了一些证据,证明这民族与约但河谷的其他地点并“肥瘦月弯”的北部有联系。铜是在铜石器时代(主前4500-3200)才出现,譬如在死海北面不远的特利拉迦苏(Teleilat Ghassul)便是如此。在迦苏发现了三层城市,最早的出现在主前四千年期,当时已有灌溉耕种法。按考古学者的鉴定,这种迦苏文化广泛出现于巴勒斯坦,但它特别集中在约但河谷,例如在墨扎(Mefjar)、亚布哈比(Abu Habil)、栖力伯珊(Jiftlik Beth-shan)、隐基底(En-gedi)、加利利海南面的逊尼废丘(Tell esh-Shuneh)。
在四千年期末叶,至少有三种人从北面进入约但河谷,定居在以斯德伦平原一些没有城墙的村庄,或是从东面经过耶利哥而来。肯扬(K. M. Kenyon)称这时期为前都市时期。接着在约但河谷开始有城邦的出现,如南面的耶利哥、中央的伯珊、北面的野拉之家(Beth-yerah,克拉克废墟,[Khirbet Kerak])。这些城邦都与埃及和米所波大米进行贸易。
约主前2200年,亚摩利游牧民族入侵河谷,毁坏了许多城市中心。这些人可能属于主前2300至1900年(即直到青铜器时代中期开始时)这段时期内,广泛的人种暴增的一部分。亚伯拉罕可能就是在这段不安的游牧时期来到约但河谷。这段时期以后就是许克所斯文化往北的进侵,他们在耶利哥这类城镇建造了繁复而坚固的都市防御设施。埃及人打败许克所斯人后,约但河谷一些建有防御工事的大城镇(如伯珊和夏琐等)都获重建,并驻扎有埃及军队。然后在青铜器时代,即不迟于主前1220年,以色列人跨过约但河谷进入巴勒斯坦。资料显示当时一些城市(如夏琐、底璧、拉吉等)都被摧毁。但有关约书亚占领耶利哥的考古资料则不明确。
Ⅱ 地形特色
a. 呼勒盆地
约但河谷始于黑门山脚(海拔2,814公尺),约但河就是发源于黑门山的一些石灰石水泉。后来称为该撒利亚腓立比的巴尼亚斯(Banias),可能就是“利巴嫩”谷的巴力迦得(书十二7)的中心。它位于以色列北面边界、但支派的领土内,其中的居民控制了进入叙利亚的重要贸易通道,并被比喻为一群毒蛇(创四十九17)。从上游河谷往下就是呼勒地区,这是一个5x15公里的洼地,在那里上古时代的熔岩堵住了河谷,使约但河在经过长15公里的峡谷后便下陷了280公尺。壮伟的迦南城镇夏琐就是位于俯瞰呼勒平原的高原。
b. 提比哩亚地区
经过呼勒的峡谷后,约但河在海平面以下213公尺之处进入加利利海。后者是一个形状像竖琴的湖,长21公里,阔约13公里。湖附近有许多温泉,使湖水量增加。这个淡水湖内有丰富的鱼产;湖水最深处为50公尺,鱼类得以按照季节的温度变化上下迁移。耶稣曾告诉渔夫“到水深之处下网打鱼”(路五4),那时候可能是炎热的夏天季节,只有离湖面37公尺水深的地方才有正常冬天十三度摄氏的温度。福音书提及的*捕鱼方法至今仍然采用:单钩钓鱼法(太十七27)、圆形鱼网网鱼法(太四18;可一16)、要用船的拖法(太十三47-48)、深海网鱼法(太四18-19;可一19-20)、要用双船的深海捕鱼法(路五10)。
我们的主在生的年日,这湖的周围人口稠密;他所斥责的哥拉汛、伯赛大、迦百农便是一些繁荣世故的城市(太十一20-24)。“在整个巴勒斯坦,没有一处地方像迦百农那样留下了这么多的回忆”(G. Dalman)。迦百农的众会堂里,跳动着犹太生活的脉搏(太十二9;可一21,三1,五22;路四31,六6,八41)。在那城市住有管会堂的睚鲁(可五22)、建造会堂的百夫长(路七5),以及税吏利未(太九9;可二14;路五27)。在迦百农的东面是伯赛大;腓力、安得烈、彼得都来自那城镇(约一44)。再过去就是人湮没那么稠密的加大拉,异教徒在那地方养猪(路八32)。湖水、平原、陡峭的多石山城,再点缀以巨砾以及蓟花(蒺藜)的田野,构成了撒种比喻的背景(可四2-8)。此外,春天时候大地上由日光兰、白头翁、鸢尾花所组成的地毯,也可成为有力的讲章。
湖的周围群山迭起,特别是在西北方;这些山岭在主耶稣的祈祷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在山上教训门徒(太五1),也在山上以复活主的姿态出现(太廿八16)。湖的东北角据说是主行神迹喂饱五千人的地方(路九10-17)。
c. 歌珥(Ghor)或约但河谷
这河由提比哩亚湖流至死海,全长超过105公里。在距离这湖下游8公里处,雅姆克河(Yarmuk)从左岸流入约但河,使流量增加一倍,河谷逐渐下陷,有些地方甚至低于地槽底部50公尺。在这地区我们看到三个明显的天然地带:上新世(Pliocene)地槽构成的广阔上层阶地,即真正的歌珥;来自第四纪(Quaternary)的下层阶地及琐尔(Zor,即约但河的冲积平原);介乎两者之间,是称为昆他拉(Qattara)的深深切割的山坡和荒地。昆他拉和琐尔一起形成的屏障,而不是约但河本身,使这地域有边界的性质(书廿二25)。歌珥的北半部分是一块广阔、适合耕作的地土,但横跨上新世地槽的犹大──基列穹地却收窄了基列南以的河谷。过了这地区后,地槽变得越来越干旱,到了死海北端的地区,每年平均雨量不足5公分。昆他拉荒地由泥灰岩和粘土构成,被沟、谷深深切割,成了陡峭而荒芜的斜坡,下到河谷的河床。但下面的琐尔则长有鲜绿茂盛的植物,使它与昆他拉荒地成强烈对比,因此琐尔被称为约但河的 ga{~o^n (“丛林”)(耶十二5,四十九19,五十44;亚十一3;参:诗四十七4,五十九12;箴十六18)。这琐尔经常有野兽出没(耶四十九19),春天时河水也在部分地区涨过两岸(书三15)。因此我们更能理解以下这问题:“你在平安之地,虽然安稳,在约但河边的丛林要怎样行呢?”(耶十二5)
在北面雅姆克河与雅博河之间,有九条四季流水的溪涧,从左边流入约但河。这些水源解释了为什么所有重要的定居地都是位于歌珥的东边,譬如割、撒分、撒拉但、基列雅比、珀拉等城镇。这些地方既有灌溉的帮助,大概就是罗得所看见的“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之景象(创十三10)。基立溪可能是雅比较北的一条季节性支流,而原居于基列雅比的以利亚便是躲在这里逃避亚哈(王上十七1-7)。在割与撒拉但(革路克 [Glueck] 认为今日的西迪耶废丘 [Tell es-Saidiyeh])就是这地方)之间有铸造场,所罗门利用当地的黏土及燃料,以土制铸模来铸造铜器(王上七46;代下四17)。这部分的河谷有许多浅滩,但一直到罗马帝国时代,这河上才建有桥梁。亚伯拉罕和雅各都在靠近雅博河口的地方渡河(创卅二10)。米甸人被基甸追赶时,大概在这地区渡河(士七24,八4-5)。在押沙龙叛乱期间,大卫两次在这里渡河(撇下十七22-24,十九15-18)。但介乎雅博河〔跟约但河〕汇合处与死海之间,因为水流太急,要过河便比较困难了。以色列人那次神奇渡河的地点,似乎是在耶利哥以北二十六公里处的亚当城(今日的德米耶废丘 [Tell Da^miyeh])(书三1-17,四1-24;诗一一四3、5)。
介乎雅博与伯宁拉之间这长二十六公里的一段距离(赛十五6),没有任何溪河流入约但河,附近也甚少人烟。在水泉附近出现有绿洲城镇,例如约但河西面有耶利哥,此外东面的摩押平原(民廿1)有什亭,摩西就是在这地方差遣探子的(书二1-7)。
参考文献
- ↑ 《文学回忆录》听与读 | 第五讲:新旧约的故事和涵义 ,搜狐,2017-04-14
- ↑ 耶稣基督的福音,教会,2009-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