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经义考补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粤雅堂丛书·第六集·经义考补正:卷五


朱彝尊撰《经义考[1] 三百卷,为清代以前最完整之经学目录;惟由于此书所涉范围过广,疏漏难免。罗振玉撰‘目录’八卷,‘校记’一卷;翁方纲王聘珍亦撰《经义考补正》[2]十二卷,1997年中研院文哲所筹备处亦出版排印本《(点校补正)经义考》,凡此,对从事经学研究者之助益,无庸赘述。


经义考补正‧通志堂经解目录序

经义考补正‧通志堂经解目录序1

  清秀水朱彝尊撰《经义考》三百卷,每一书前列撰人姓名、书名、卷数,其卷数有异同者,则注某作书几卷,次列存、佚、阙、未见字,次列原书序跋,诸儒论说,及其人之爵里。彝尊有所考正者,即附列案语于末。(四库全书总目卷八十五)博征传世之书,识其存佚,提衡众家之论,判厥醇疵。见浅见深,咸网罗而不失,识大识小,悉隐括以靡遗。论说有资于考镜,见闻可藉为参稽。较陈振孙之解题,更加繁富,比晁公武之书志,尤觉精详。(卷首卢见曾进书表)上下二千年间,原原本本,使经传原委,一一可稽,可云详瞻矣。[3] (四库提要)故清毛奇龄序其书云:“非博极穷书,不能有此。”皆非溢美之辞也。


  然草稿粗定,即以次付梓。其宣讲、立学、自序四种及补遗,属草未具,不幸遘疾。(卷首朱稻孙识语)故其书亦颇有阙失。


  序跋诸篇,于本书无所发明者,连篇备录,未免少冗,一也。隋书经籍志,凡于全经之内专说一篇者,如易类之系辞注,皆与说全经者通叙前后,俾条贯易明,后世宗之。经义考乃以专说一篇者,附录全经之末,遂令时代参错,于例亦为未善,二也。所注佚、阙、未见,以四库所录校之,往往其书具存。三也(以上四库提要。按四库未录而其书尚存者,又复不少。已佚而清人有辑本者尤多。)尔雅类下,宜列训诂、六书诸目,(翁方纲经义考补正序)四也

经义考补正‧通志堂经解目录序2


。所著录诸书,有不详其所自来者,使人览之茫然,于例亦不纯一,五也。今存之书,往往但载史志及前人目录所载卷数,又书名或与今传本不同,卷数与今传本或异,或尚存之书失记卷数,或不分卷之书多至数百叶而误作一卷,或误以篇为卷,或撰人名字仕履有误。(罗振玉经义考目录序)六也。朱氏引书,皆现存者,惟阮孝绪七录已佚,而仅见于隋书经籍志注文,称‘梁有某某书卷若干’者。而朱氏皆直书七录,一似七录至今存者,似有未合。然据法应著‘隋志著七录云云’,方合于例,而其亦繁累无取。且此事本亦人所共知,朱氏不为欺人。(章学诚史学考释例。按朱氏引书,如崇文总目、直斋书录解题等,亦已亡佚,而当时又无辑本,当系引自文献通考经籍考,俱不加说明。虽云不为欺人,究亦不足为法。)七也。序跋固多附载本书,亦不乏录自文集或他书者,而俱云某某曰,不明其出处,八也。所著录之序跋,或删其岁月。(翁方纲复初斋文集卷三十二跋竹垞文稿。[4] 琯按经义考所引序跋之年月,[5] 删落殆尽。盖朱氏于序跋实多未能录自原书,而颇自他处转钞,年月不可悉考,如文集所载序跋,即每无年月,因并可知者亦删之。盖其例使然,非如翁氏所言“小吏钞胥之脱漏”。)九也。元明以下,或仅据书目甄录,并序跋亦未多载,十也。(郑堂读书记卷三十二)。


  经义考既未尽善,后人遂颇思补正。清谢启昆之小学考等,自成一书,卷帙亦富,固无论矣。(章学诚撰史考释例,用谢氏语,故有“予既为朱氏补经考”云云。)四库提要等书目于引用经义考时


,亦每指陈其阙失,亦姑不计。其撰为专书,文献可征者,计有:沈廷芳(见杭州府志、隐拙斋诗文集、东湖丛记),冯浩朱休承(俱见国朝未刋遗书志略),钱东垣(见嘉兴县志、郑堂读书志、书目答问)[6]林国广陆茂增胡尔荣(见杭州府志),翁方纲罗振玉诸家。然多未见传本,仅翁、罗二家之书存。


经义考补正‧通志堂经解目录序3

  翁书名经义考补正,凡十二卷,其次第一依经义考,卷首有目次。其书颇引史志及诸家书目,考其异同,贾公彦周礼疏条云:“应将公彦序略曰以下三十一行删去,另载公彦序周礼废兴一篇于此。”春秋古经条指陈朱氏所引王观国说自相矛盾。杜预春秋释例条补录刘蕡序。[7] 程公说春秋分记条云:程氏著有左氏始终三十六卷,通例二十卷,比事十卷,竹垞未采应补入。卷十一、卷十二据金石增补者尤多。[8] 如朱氏于隶释、隶续所载石经,删去其残字而引其跋尾,但残字既不载,则跋尾亦无从考证。故为之补入。凡此俱足有功于朱氏书。


  李慈铭越缦堂日记云:“阅翁方纲朱氏经义考补正。竹垞之书,捃摭繁富,诚不能无舛漏,补正之事必不可少。惟覃溪实不知学,[9]仅一二订其卷数错误之字,篇帙寥寥。而时阑入其诋訾近儒,皮傅宋儒之谬论。[10][11] 盖覃溪初亦依傍汉儒,[12] 思亦以考据自见。既而硕学辈出,其陋日形。又为戴东原所讥,遂老羞成怒,逞肊妄訾。[13] 于是骂朱竹垞,[14] [15] 骂纪晓岚,[16] 骂阮芸台。[17] 及陈恭甫致书直争其失,[18] 而覃溪底蕴全露,而覃溪亦老不可复为矣。[19] [20] 是书自言本与丁小雅共为之,[21] 其中小有补益,当出小雅之手也。”(同治癸酉五月二十九日)[22]


经义考补正‧通志堂经解目录序4


  翁书诚多片言只字之订正,李氏诋訾方纲,亦颇言过其实。[23] [24] 且补正经义考者多家,所存者罗氏校记篇帙尤少,惟翁书最早且较详。书成乾隆五十七年自刻于苏斋丛书中,后又刋入粤雅堂丛书第六集,丛书集成则以铅字排印。兹据粤雅堂本影印,列入书目续编。卷首有乾隆五十七年自序,卷末有道光庚戍伍崇曜跋。[25]


  据自序翁氏于丙申(乾隆四十一年)录存丁杰所考数十条。[26] 后三年又得门人王聘珍相助。书中丁杰按、聘珍按诸条是也。[27] [28] 复初斋文集丁小雅传称,[29] 尝补正经义考序尾年月,其事未成。


  纳兰容若辑刻通志堂经解,收宋元人解经之作百六十种,何焯手勘其目,方纲因时有以不全本别为目录以眩人者,故就其原刻次第,略叙原委,录为目以备检查,据自跋云曾与丁小雅共相商榷。足与经义考相发明,亦刻入粤雅堂丛书,今一并印行。


  方纲字正三,[30] 一字忠叙,[31]号覃溪,[32] 一号苏斋,[33] 顺天大兴人。幼年家贫,年十二补府学生,十五举于乡,二十成乾隆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34]  湖北,二十九年督学广东,历三任八年。四十四年,典江南乡试,擢司业,[35] 五十五年,扈跸山东,[36] 擢内阁学士。嘉庆元年,与千叟宴,四年左迁鸿胪卿。[37]十九年又预琼林宴,[38] 赐二品衔。二十三年(公元一八一八)卒,年八十六。[39]


经义考补正‧通志堂经解目录序5


  方纲擅书法,[40] 乾隆十九年,与朱珪卢文弨等奉诏写诏明文选。[41] [42] [43][44]其目力过人,至老不衰,每岁新正于十粒芝麻上各写四字,[45] 至卒之年不辍,然写至第六粒而目力顿眊,[46]遂于正月二十七日卒。[47] 生平精心汲古,博览多闻 ,尤精于金石之学,抉摘精审,剖析确当。[48] 著述甚富,有两汉金石记二十二卷、粤东金石略十二卷、苏米兰亭考八卷、复初斋文集三十五卷、诗集六十六卷、苏诗补注八卷、米海岳年谱一卷、元遗山年谱一卷、多收入自刻之苏斋丛书。

  丁杰字小雅,[49] 浙江归安进士,王聘珍字实斋,江西城南拔贡生。

  民国五十七年岁次戊申二月二十日乔衍琯识于望云楼

参考资料

  • 经义考》翰林院检讨朱彝尊
  • 翁方纲《经义考补正》
  • 按:当作赡字
  • 按:翁方纲与朱彝尊
  • 按:乔衍琯
  • 按:原讹间,今径改.
  • 按:教育部国语辞典【蕡】艸-12-16 注音一式 ㄈㄣˊ 解释 杂草的香气。说文解字:蕡,香艸。草木果实很多的样子。玉篇˙艸部:蕡,草木多实。诗经˙国风˙桃夭: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毛亨˙传:蕡,实貌。扰乱。墨子˙天志下:故墨子言曰:是蕡我者。则岂有以异是蕡黑白甘苦之辩者哉! 【刘蕡下第】 注音一式 ㄌ|ㄡˊ ㄈㄣˊ ㄒ|ㄚˋ ㄉ|ˋ 注音二式 liu fn shi d 相似词 相反词 解释 刘蕡,字去华,幽州昌平人,生卒年不详,唐代进士。性沉健善谋,通晓春秋,常言古代兴亡诸事,有救世之心。唐文宗年间,于举贤良对策时,极力劝谏皇帝诛杀权奸、宦官,惜不为皇帝赏识,遂落第。典出新唐书˙卷一七八˙刘蕡传。比喻考试不中,名落孙山。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刘蕡下第千年恨,范丹守志一生贫。
  • 按:翁方纲的金石学
  • 按:教育部国语辞典【覃】襾-6-12 注音一式 ㄊㄢˊ  解释 1.延及、蔓延。诗经˙周南˙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颂赞:比类寓意,又覃及细物矣。 2.深。如:覃思、覃深。ㄑ|ㄣˊ chn(06519) 【覃】襾-6-12 注音一式 ㄑ|ㄣˊ  解释: 姓。如明代有覃应充。ㄊㄢˊ tn(02543)
  • 按:翁方纲之失
  • 按:李慈铭与翁方纲
  • 按:翁方纲
  • 按:翁方纲与汉学
  • 按:朱彝尊
  • 按:翁方纲与朱彝尊
  • 按:纪昀
  • 按:阮元
  • 按:陈寿祺
  • 批:重二而字似嫌冗冗赘
  • 按:陈寿祺与翁方纲
  • 按:丁杰
  • 按:翁方纲的学术成就
  • 按:翁方纲之失
  • 按:李慈铭与翁方纲
  • 按:当作戌字!
  • 按:翁方纲丁杰
  • 按:王聘珍
  • 按:王聘珍与翁方纲
  • 按:丁杰
  • 按:翁方纲
  • 按:翁方纲
  • 按:翁方纲
  • 按:翁方纲
  • 按:教育部国语辞典【散馆】 注音一式 ㄙㄢˋ ㄍㄨㄢˇ 解释: 旧制翰林院庶吉士于登第入庶常馆肄业,三年期满,以考试分别授职,称为散馆。 典试江西、真按:教育部国语辞典【典试】 注音一式 ㄉ|ㄢˇ ㄕˋ 注音二式 din sh 相似词 相反词 解释 主持考试之事。明史˙卷七十˙选举志二:故事,阁臣典试,翰、詹一人副之,时已推礼部尚书顾秉谦,特旨命国祚。
  • 按:教育部国语辞典【国子监司业】 注音一式 ㄍㄨㄛˊ ㄗˇ ㄐ|ㄢˋ ㄙ |ㄝˋ 解释: 职官名。国家设立最高学府的副校长。儒林外史˙第七回:一直来到京师,周学道已陞做国子监司业了。 迁洗马。真按:教育部国语辞典【洗】水-6-9 注音一式 ㄒ|ˇ 注音二式 sh 相似词 相反词 解释 以水或溶剂涤除污秽、污垢。如:洗衣、洗碗、一贫如洗。诗经˙大 雅˙行苇:或献或酢,洗爵奠斝。西游记˙第四十八回:只见陈家老者,著 两个僮仆,扫开道路,又两个送出热汤洗面。清除、洗雪。如:洗罪、洗冤。后汉书˙卷六十五˙段颎传:洗雪百年 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 杀、抢。如:一帮抢匪把全村的人都洗了。古代用以盛水的盥洗器具,似今日的脸盆。仪礼˙士冠礼:夙兴设洗,直于东荣。ㄒ|ㄢˇ shin(07109) 【洗】水-6-9 注音一式 ㄒ|ㄢˇ  注音二式 shin  相似词 相反词 解释 植物名。即大枣。鼠李科枣属,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边缘具钝锯齿。夏季开 淡绿色花,成聚伞花序。核果呈长椭圆形,成熟时为金红色。尔雅˙释木:洗,大枣。 姓。如明代有洗光。ㄒ|ˇ sh(06827) 真按:教育部国语辞典【洗马】 注音一式 ㄒ|ㄢˇ ㄇㄚˇ 解释:职官名。汉为东宫官属,太子外出,则导威仪;晋以后职掌图籍,隋称司经局洗马,历代因袭,清末废。【太子洗马】 注音一式 ㄊㄞˋ ㄗˇ ㄒ|ㄢˇ ㄇㄚˇ 解释:职官名。汉始置,太子外出时,在前导威仪。见续汉书志˙第二十七˙百官志四。按:洗、先,字形结构有无部首尔!又先、前叠韵,甚且同声.词:【洗2马】1.在马前作前驱。《韩非子‧喻老》:“ 句践 入宦于 吴 ,身执干戈为 吴王 洗马。” 王先慎 集释:“洗、先,古通。谓前马而走。《越语》‘其身亲为 夫差 前马’是也。古本贱役,至 汉 始以此名官。”2.官名。本作“先马”。 汉沿秦置,为东宫官属,职如谒者,太子出则为前导。晋时改掌图籍。隋改司经局洗马。至 清 末废。
  • 按:教育部国语辞典【扈跸】 注音一式 ㄏㄨˋ ㄅ|ˋ 解释:随从皇帝出行。唐˙韦嗣立˙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乘春祓禊逐风光,扈跸陪銮渭渚傍。亦作扈驾。
  • 按:教育部国语辞典【鸿胪】 注音一式 ㄏㄨㄥˊ ㄌㄨˊ 解释:职官名。周置大行人之职,秦称为典客,北齐称为鸿胪寺。主掌朝贡庆吊的赞导相礼。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颂赞:故汉置鸿胪,以唱拜为赞,即古之遗语也。 教育部国语辞典【鸿胪寺】 注音一式 ㄏㄨㄥˊ ㄌㄨˊ ㄙˋ 解释:古代掌朝贡庆吊典仪的官署。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过了奉天门,进到奉天殿,里面一片天乐之声,隐隐听见鸿胪寺唱:‘排班。’
  • 按:教育部国语辞典【琼林宴】 注音一式 ㄑㄩㄥˊ ㄌ|ㄣˊ |ㄢˋ 注音二式 ching ln yn 相似词 相反词 解释 本指宋代皇帝于琼林苑设宴款待进士。后泛指在礼部宴请新科进士的宴会。亦称为恩荣宴、闻喜宴。戏曲剧目。宋代故事戏。见打棍出箱条。
  • 按:翁方纲之生卒
  • 按:翁方纲的书法
  • 按:当作昭字!
  • 按:文选
  • 按:昭明文选
  • 按:教育部国语辞典【卢文弨】 注音一式 ㄌㄨˊ ㄨㄣˊ ㄔㄠ 注音二式 l wn chu 相似词 相反词 解释 人名。(西元1717~1795)字召弓,号矶渔,又号抱经。清浙江馀姚人。乾隆时进士,官至侍读学士。著有群书拾补、仪礼注疏详校、抱经堂文集等。
  • 按:【新正】 注音一式 ㄒ|ㄣ ㄓㄥ 解释 1.农历正月。唐˙方干˙新正诗:每见新正雪,长思故国春。宋˙欧阳修˙蓦山溪˙新正初破词:新正初破,三五银蟾满。2.农历正月初一。唐˙薛逢˙元日田家诗: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宋˙陆游˙壬子除夕诗:老逢新正幸强健,却视徂岁何峥嵘。
  • 按:教育部国语辞典【眊】目-4-9 注音一式 ㄇㄠˋ  注音二式 mu 相似词 相反词 解释 老人。汉书˙卷六˙武帝纪:哀夫老眊孤寡鳏独或匮于衣食,甚怜愍焉。眼睛看不清楚的样子。孟子˙离娄上: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 按:翁方纲之生卒
  • 按:翁方纲的金石学
  • 按: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