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粕 | |
---|---|
粕,粕 pò (1) ㄆㄛˋ (2) 米渣滓:糟~(喻没有价值的东西)。
[1]
基本信息 粕
pò
(1) ㄆㄛˋ
(2) 米渣滓:糟~(喻没有价值的东西)。
(3) 郑码:UFNK,U:7C95,GBK:C6C9
(4) 笔画数:11,部首:米,笔顺编号:43123432511
〔5〕五笔:org
详细注解
粕
pò
〈名〉
(形声。从米,白声。本义:酒滓) 同本义 [distiller's grains]
把粮食带着皮(不去糠)压成的碎瓣,如:把一粒玉米用碾子压成4、5瓣。当然,在压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少量的粉面,也在其中。这样加工出来的粮食叫"粕子"。从前,粮食很贵,人们不舍得去掉粮食中的糠,就把玉米或高粱带皮加工成粕子煮粥,称为"粕米粥"。用玉米或高粱做酿酒材料时,也是把它们带皮打碎。酿完酒后剩下的渣滓叫"糟"。尽管"糟""粕"二字经常连用,但从这个意义上说,"糟"和"粕"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并且是先有粕,后有糟。现存的各种字典、词典都没有把这个意思解释清楚。现在粮食丰富了,人们不再吃糠了。加工玉米时,先把糠去除,然后再碾碎。这样加工出来的粮食叫"cha(米+查,读查)子",煮成的粥叫"玉米(米+查)子粥",东北人称"苞米(米+查)子粥"。大粒的称"大(米+查)子",打得很碎的称"小(米+查)子"。对高粱的加工,可能是因为粒小(大粒的粮食不易煮熟,很浪费柴火。过去燃料匮乏,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只去皮(糠),不需要再把它压碎。用整粒高粱米煮的粥叫"高粱米粥"。用作饲料的玉米,打碎时仍不去皮。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匹各切,音膊。《说文》糟粕,酒滓也。《释名》酒滓曰糟,浮米曰粕。 或作魄。《庄子·天道篇》古人之糟魄。《注》魄本作粕,已漉麄糟也。
又《集韵》匹陌切,音拍。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