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竹笋泉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竹笋泉蝇 学名:Pegomyia phyllostachys Fan 类属:双翅目花蝇科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6mm,暗灰黄色,额带黑色,复眼紫褐色,单眼橙黄色,三角区为黑褐色。胸部背面有3条灰褐色纵带,翅透明,翅脉淡黄色。体两侧纵带呈断续状,并各着生有1列粗刺毛,每列5根。腹末端尖削,产卵管呈针状,黑褐色。中、后足腿节及胫节均为橙黄色,基节及跗节灰褐色。

卵:长圆筒形,乳白色,长约1.5mm,排列成块状。

幼虫:蛆型。体长约10mm,黄白色,头部尖细,末端呈截形。口器呈黑色钩状,老熟幼虫尾部变黑色。

蛹:围蛹,深褐色或黑色,近纺锤形,长约7mm。[1]

发生规律

年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3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羽化盛期,以6-10时为最盛,羽化率达38.8%。4月上旬至下旬陆续产卵,喜产于竹笋刚出土1-8cm的健壮笋箨间的内壁,每笋产卵数不等,少者10粒,多至300粒左右。由于成虫大量出现的时间与毛竹出笋盛期基本上相吻合,所以毛竹出笋盛期亦是卵盛期。卵经4-5天孵化,幼虫于6-8天后蛀入笋生长点。刚入笋时,与正常的健康笋区别不大,经5-6天为害后,被害特征明显,早晨笋尖部无露水,笋的高生长开始停止,经10天左右,笋组织发生腐烂。每株毛笋幼虫数在58-300条时,均能使退笋。幼虫期20-25天。5月中旬幼虫老熟,开始沿笋箨向上爬至顶部脱出落地,在笋周围25cm土壤内化蛹,入土深度一般1-6cm,经1-4天化蛹。[2]

分布与危害

竹笋泉蝇(Pegomyia phyllostachys Fan)又叫毛笋泉蝇、笋实蝇、笋蛆,属双翅目花蝇科,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省区,可以为害毛竹、淡竹、刚竹、桂竹、旱竹、石竹、苦竹等竹类。

以幼虫蛀食竹笋,使内部腐烂,造成退笋。

防治方法

(1)加强竹林管理。

科学肥水,及时中耕松土,合理砍伐,保持适当密度,提高植株抗性;注意林区卫生,及早挖除虫退笋,杀死幼虫。

(2)保护与利用天敌。

竹笋泉蝇的天敌种类众多,大约15种,其中蛹期的寄生蜂寄生率可达44.8%,卵期有红蜘蛛、蚂蚁、瓢虫、露尾甲等能捕食大量卵块。

(3)诱杀成虫。

用糖醋或鱼肠、死蚯蚓、鲜竹笋等为饵料,用捕蝇笼诱捕。在产卵前期及后期以鱼肠等腥臭物诱效果最佳,产卵盛期则鲜笋内诱杀成虫的效果十分显著。试验表明在饵料中加入少量农药,并不影响引诱力。

(4)药剂防治。

①大面积的用材竹林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 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喷射,出笋前喷1次,出笋后每星期喷1次,连喷2-3次,能起到杀虫保笋的良好效果。

②郁闭度大的竹林,在成虫出现期间,施放烟剂,每hm用量15kg,杀虫率达90%以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