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牛欄 (南投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埔里鎮 |
---|
|
烏牛欄,是台灣南投縣埔里鎮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鎮中部偏西。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包括鐵山里不含西端及東北部、愛蘭里、南村里東北部邊界地帶。烏牛欄之役發生所在地。[1]
歷史
原本在台中豐原烏牛欄的巴宰族烏牛欄社,在清朝時期遷移到埔里一帶,仍舊稱新居地為烏牛欄。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烏牛欄地區為一街庄,稱為「烏牛欄庄」,隸屬於埔里社堡。該庄西北及北與房里庄為鄰,東與大肚城庄為鄰,南邊及西邊為牛相觸庄。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南投廳。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該庄編入「埔西區」,隸屬於南投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埔西區仍隸屬於南投廳。1920年(大正九年),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為「烏牛欄」大字,隸屬於臺中州能高郡埔里街。
戰後埔里街改制為埔里鎮,隸屬於臺中縣,大字亦改制為里。1950年10月,中、彰、投分治,埔里鎮改隸屬南投縣。
聚落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林仔城(籃城)、大肚城、恒吉城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此外,本地區尚有水裡城聚落。
交通
國道6號又稱「水沙連高速公路」,是霧峰至埔里的橫貫高速公路,大致以西南西—東北東走向經過本地區西北部邊界外不遠處,並在最近處設有愛蘭交流道,有連絡道與省道台14線相接。由此向西南西可前往北山坑、國姓、草屯、萬斗六的舊正、丁臺南部並止於國道3號霧峰系統交流道;向東北東可前往埔里市區東北郊的東側端點(埔里端)並止於省道台14線路口。
省道台14線(中山路四段~三段)是彰化中庄子至南投廬山的幹道,大致以西北—東南走向轉西向東再轉西南西—東北東走向再轉西向東經過本地區南部邊界外不遠處,其後於本地區東南端外緣經省道台21線路口轉北北東與其共線後,到達本地區東南部邊界並沿邊界地帶而行,至恒吉城聚落轉東南東出境。由該道路向西北經國道6號愛蘭交流道連絡道路口、國道6號高架橋下後可前往國姓市區西南郊、草屯、芬園、彰化中庄子並止於省道台1線路口;向東南東轉東北東再轉東獨行並繞過埔里市區北側後可前往仁愛(霧社)、廬山等地。
省道台21線(中山路三段)是台中市東勢區天冷至南投縣信義鄉塔塔加的幹道,大致先以東南東—西北西走向與省道台14線共線到達本地區東南部邊界中央地帶後,轉南南西沿邊界而行以至出境。由該道路向東南東轉東北東再轉東經埔里市區北側再轉北北東過眉溪牛眠橋、國道6號埔里交流道連絡道路口後轉西北可前往國姓東北部、新社東南部、東勢南端並止於省道台8線路口;向南南西經省道台14線路口後轉南南東獨行再轉南南西可前往魚池、水里東南部、信義、和社、塔塔加等地。
鄉道投73-2線(鐵山路)是水尾至愛蘭的道路,其東南側端點位於本地區東南部邊界中央處的省道台14線、台21線共線轉角路口。由此向西北西轉西北蜿蜒而行,於本地區北部出境後可前往房里西部、水尾南部偏西並止於鄉道投73線路口。
鄉道投77線(育溪路、南環路)是壽全橋至愛蘭橋的道路,其西北側端點位於本地區東南端外緣南港溪愛蘭橋東北側省道台14線、台21線共線路口。由此向東南東經大肚城西南端轉東南微南可前往生蕃空東北部、水頭西部並止於南港溪壽全橋東側的鄉道投72線路口。
學校
文化資產
- 埔里黃宅(歷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