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杆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扫杆埔 |
---|
|
扫杆埔(So Kon Po,旧写 Soo Kun Poo),又名扫管莆,旧称帚管莆,是位于香港港岛湾仔区的小山谷,邻近大坑,渣甸山,北望加路连山,西接跑马地。
名称源自该处从前盛产作帚(即扫杆)用的树木。当地主要设施有香港大球场、奥运大楼、扫杆埔游乐场、印度游乐会、东华东院、万灵塔、马场先友公墓[1](马棚先难友纪念碑)、正民村、卫斯理村及咖啡园坟场等。
1918年,跑马地马场发生大火,死难者安葬于扫杆埔一带。至二战结束后,港英政府将扫杆埔的白骨坟冢迁往鸡笼湾并进行清理工作后,在原址兴建政府大球场,于1955年启用,至于咖啡园坟场则获得保留。
历史
清朝时,扫杆埔一带称为“帚管莆”,当地原来的地主为上水廖氏族人。廖氏掌有帚管莆后,未对该地进行开荒,而是按俗例将土地租予彭氏,约定首10年不收租,待彭氏族人将荒土种成熟田后,方始收租。由于此地位处海边,必须靠海堤防止涨潮海水淹浸农田破坏农作物,然而每当廖氏族人前往帚管莆巡视时,都会看见海堤有缺损,导致荒田一直受海水侵蚀,无法种成熟田,而彭氏则借口海堤有缺而拒付田租,并要廖氏修葺海堤。廖氏怀疑彭氏故意毁损海堤以逃避缴租,但由于从上水到帚管莆路途遥远,廖氏难以长期派人监控彭氏,最终决定将田地赠与当地社学,帚管莆变为公有社田,由官府向彭氏收取田租,彭氏后来就在该地建成帚管莆村。[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