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仔面 (担仔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担仔面 (台语发音:tànn-á-mī)[1]是国宴指定的台湾小吃。有“传统小吃之都”之称的台南,是清朝台湾的首府,不仅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重心,更保有多元丰富的小吃文化。担仔面也是米其林指南里的台湾小吃。
担仔面起源于台南,创始者是祖籍福建漳州的洪芋头。他在补鱼淡季时挑起竹担,沿街叫卖“担仔面哦~”。"担仔"意思是以扁担挑著装置食材和煮食用具的篓子的摊子沿街叫卖。
美食讲古
台湾“度小月”源起于1895年的台南,洪氏先祖平时以补鱼为生,每年在海象不佳的季节时因无法出海捕鱼,渔民俗称“小月”(生意人称为“淡季”),为了养家活口,就卖起面来借此“度”过“小月”,一开始是以“担仔”挑著沿街叫卖,于摊前灯笼上,书写著“度小月担仔面”六个字。由于口味独道,广为大众接受,“度小月担仔面”却成为金字招牌,后来直接转行卖面这就是“度小月担仔面”的由来。目前已传至第四代继续经营。[2]
品评
米其林指南
担仔面用的是黄(碱)面,一般用虾头、虾壳熬汤,因为淋上肉燥,汤色若浓茶,往往要加上一瓢蒜泥以压过腥味。担仔面只有切仔面的一半,这是因为南部人把担仔面当做小吃而非正餐,小吃讲究的是吃巧而不吃饱。[3]
Kelly's Blog
号称台南府城第一平民美食的担仔面,传承上百年老祖先遗留下来的美味精随:富有弹性的担仔面,淋上一瓢香气四溢的咸香肉燥,撒上香菜、豆芽菜、蒜泥等佐料提味,再放在虾子或卤蛋,并淋上用新鲜虾子熬煮的鲜美汤头,肉燥与汤的完美结合,风味绝佳,实在令人惊艳![4]
食材
1.高汤 2.韭菜 3.黄面 4.肉燥 5.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