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仔麵 (擔仔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擔仔麵 (台語發音:tànn-á-mī)[1]是國宴指定的臺灣小吃。有「傳統小吃之都」之稱的台南,是清朝台灣的首府,不僅是當時政治、經濟發展的重心,更保有多元豐富的小吃文化。擔仔麵也是米其林指南裏的台灣小吃。
擔仔麵起源於台南,創始者是祖籍福建漳州的洪芋頭。他在補魚淡季時挑起竹擔,沿街叫賣「擔仔麵哦~」。"擔仔"意思是以扁擔挑著裝置食材和煮食用具的簍子的攤子沿街叫賣。
美食講古
台灣「度小月」源起於1895年的台南,洪氏先祖平時以補魚為生,每年在海象不佳的季節時因無法出海捕魚,漁民俗稱「小月」(生意人稱為「淡季」),為了養家活口,就賣起麵來藉此「度」過「小月」,一開始是以「擔仔」挑著沿街叫賣,於攤前燈籠上,書寫著「度小月擔仔麵」六個字。由於口味獨道,廣為大眾接受,「度小月擔仔麵」卻成為金字招牌,後來直接轉行賣麵這就是「度小月擔仔麵」的由來。目前已傳至第四代繼續經營。[2]
品評
米其林指南
擔仔麵用的是黃(鹼)麵,一般用蝦頭、蝦殼熬湯,因為淋上肉燥,湯色若濃茶,往往要加上一瓢蒜泥以壓過腥味。擔仔麵只有切仔麵的一半,這是因為南部人把擔仔麵當做小吃而非正餐,小吃講究的是吃巧而不吃飽。[3]
Kelly's Blog
號稱台南府城第一平民美食的擔仔麵,傳承上百年老祖先遺留下來的美味精隨:富有彈性的擔仔麵,淋上一瓢香氣四溢的鹹香肉燥,撒上香菜、豆芽菜、蒜泥等佐料提味,再放在蝦子或滷蛋,並淋上用新鮮蝦子熬煮的鮮美湯頭,肉燥與湯的完美結合,風味絕佳,實在令人驚艷![4]
食材
1.高湯 2.韮菜 3.黃麵 4.肉燥 5.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