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甘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山甘草

中文名称:山甘草

拉丁学名:野白纸扇、白蝴蝶

目:茜草目

科:茜草科

山甘草,是一种中药名称,别名野白纸扇白纸扇凉茶藤、白头公等。全年可采集,性味甘微苦,凉。生于山坡或灌木丛中。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主要功能有解表,消暑,利湿,解毒,活血。治感冒,中暑,发热,咳嗽,咽喉肿痛,暑湿泄泻,痢疾,疮疡脓肿,跌打,蛇伤。

信息

别名:白蝴蝶白茶凉茶藤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菊亚纲

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凉

形态

土甘草为木质藤本茎棕黄色,有多数黄色瘤状突起;嫩枝被锈色短柔毛。

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1~15枚,对生;叶轴的叶柄均被短绒毛;小叶片长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5~7.5cm,宽2~2.5cm,先端短渐尖而稍钝,基部斜钝形或斜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稍粉绿,两面均被短柔毛。

花束的总轴延伸成一有节、长2~4mm的小枝;花3~10朵聚生;花柄丝状,长4~5mm,与花萼同被紧贴、黄色短柔毛;花萼杯状,5齿裂;花冠蝶形,长10~12mm;雄蕊10,合生成单体,不等长;子房被长柔毛,胚珠多数。

荚果线状长椭圆形,长1~11cm,宽12~16mm,先端短尖,基部渐狭成一明显的柄,被紧贴稀疏柔毛,仅上荚缝有翅,翅宽约2mm。种子1~8颗,长约6mm,宽约4mm。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或灌木丛中。

产地分布

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药材性状

茎圆柱形,直径3-7m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具细纵皱纹、点状皮孔及叶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淡黄绿色,髓部明显,白色。气微,味淡。

药用价值

山甘草,中药名。为茜草科植物玉叶金花MussaendapubescensAit.f.、展枝玉叶金花MussaendadivaricataHutch.的茎叶。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感冒,中暑发热,咳嗽,咽喉肿痛,泄泻,痢疾,肾炎水肿,湿热小便不利,疮疡脓肿,毒蛇咬伤。

功能: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主治:感冒,中暑发热,咳嗽,咽喉肿痛,泄泻,痢疾,肾炎水肿,湿热小便不利,疮疡脓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化学成分

1、玉叶金花茎中含皂甙类:海恩西阿甙元A,玉叶金花甙A、B、C、M。还含β-谷甾醇,豆甾醇,熊果酸,咖啡酸,对-香豆酸,阿魏酸,山栀甙甲酯。此外,还含阿江榄仁酸。

2、叶中含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糖类,豆甾醇,β-谷甾醇,高级脂肪醇,及环烯醚萜甙类:玉叶金花甙酸甲酯和山栀甙甲醚。

药理作用

山甘草的枝叶,福建民间用其煎剂作为避孕药或堕胎药。抗早孕实验证明,本品中所含成分咖啡酸、阿魏酸对小白鼠有不同程度的抗早孕作用,并发现山甘草的水煎液和81%乙醇沉淀物为抗早孕活性有效部分。

相关论述

1、《广西中药志》:“煎水洗疮,有去腐生新之效。”

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表,治流感,感冒,中暑,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咽喉炎,肾炎水肿,肠炎腹泻,蛇咬伤。”

3、《广西本草选编》:“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4、《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暑,凉血解毒。”

5、《福建药物志》:“清热除湿,消食和胃,解毒消肿。预防中暑,感冒,治支气管哮喘,肺痈,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血,痢疾,消化不良,小儿疳积,风火赤眼,中耳炎,急性乳腺炎,痈疽疔疖,以及断肠草、木薯、毒菇等中毒。”

相关配伍

1、治感冒,预防中暑:(玉叶金花)茎、叶60-90g,黄荆叶30-45g。水煎分次服。(《湖南药物志》)

2、治支气管炎:玉叶金花15g,福建胡颓子9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3、治咽喉肿痛:鲜(玉叶金花)叶和食盐少许捣烂绞汁,频咽下。(《广西本草选编》)

4、治急性胃肠炎:鲜(玉叶金花)茎、叶30-60g。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5、治伏暑下痢:山甘草30-60g。水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6、治湿热小便不利:玉叶金花30g,银花藤60g,车前子30g。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7、治小儿疳积:玉叶金花、一点红、白马骨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服30g,和鸡肝或猪肝炖服。(《福建药物志》)

8、治恶疮肿毒:山甘草捣烂敷患处。(《泉州本草》)

9、治烧烫伤,毒蛇咬伤:鲜(玉叶金花)叶60-120g。水煎外洗。(《广西本草选编》)

采收加工:夏季采收,晒干。[1]

参考资料

  1. 山甘草,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