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婆羅門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婆羅門曲

 

 

 

婆羅門曲天竺舞曲,是從西域、中亞諸國的通道傳入唐朝的。據史書記載,東晉永和四年(349),從天竺傳入唐朝鳳首箜篌、琵琶、笛、銅鼓等樂器,以及《沙石經》、《天曲》等樂舞曲。公元383年,呂光西伐龜茲及焉耆一帶,又把西域的許多樂器和樂曲帶到涼州。《婆羅門曲》大約就是在這一時期傳入涼州的佛教樂曲中的一種,受到人們的喜愛並對其進行了改編,成為西涼樂舞的組成部分。唐開元八年(754),突厥侵犯甘涼諸州,將涼州都督(河西節度使)楊敬述擊敗。楊敬述雖戰敗,但是他向唐玄宗進獻了《婆羅門曲》(見《新唐書·禮樂志》和《樂苑》記載),引得唐玄宗歡心,雖被削去官爵,但是仍然檢校涼州都督。

傳入途徑

婆羅門曲為天竺舞曲,是從西域、中亞諸國的通道傳入唐朝的。

歷史演變

據史書記載,東晉永和四年(349),從天竺傳入唐朝鳳首箜篌琵琶、笛、銅鼓等樂器,以及《沙石經》、《天曲》等樂舞曲。公元383年,呂光西伐龜茲及焉耆一帶,又把西域的許多樂器和樂曲帶到涼州。《婆羅門曲》大約就是在這一時期傳入涼州的佛教樂曲中的一種,受到人們的喜愛並對其進行了改編,成為西涼樂舞的組成部分。唐開元八年(754),突厥侵犯甘涼諸州,將涼州都督(河西節度使)楊敬述擊敗。楊敬述雖戰敗,但是他向唐玄宗進獻了《婆羅門曲》(見《新唐書·禮樂志》和《樂苑》記載),引得唐玄宗歡心,雖被削去官爵,但是仍然檢校涼州都督。天寶年間,唐玄宗將此曲稍加潤色後配以歌詞,遂改名為《霓裳羽衣曲》。之後,《霓裳羽衣舞》也隨即誕生。唐玄宗之所以改名「霓裳羽衣」,大約與舞蹈者的服飾有關。舞者扮成仙女的樣子,上衣綴滿了羽毛,下着彩虹般閃光花紋的裙子,所以稱「霓裳」。霓裳羽衣曲分三個部分,36個小段,前6段為「散序」,中間18段為「中序」,後12段為「破」。舞曲悠揚動聽,堪稱仙樂;《霓裳羽衣舞》色彩艷麗,輕盈優美,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1]

參考文獻

  1. 婆羅門曲的介紹,百度, 2021-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