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太白城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太白城遺址始建於東漢明帝永平八年(65年),太白城是在太白行祠基礎上擴建的,作為武功古城的衛城存在。其遺址位於武功縣武功鎮西原鳳崗山頂,旁仍存有太白行祠。1920年,靖國軍司令楊虎城駐軍武功縣城時修建。城樓撰刻「拱制西北」四個大字,城牆為夯土結構。今遺址大部分遭破壞,僅東南角和東北角夯土地基殘存,如今在恢復中。

中文名 太白城遺址

外文名 Taibai Cheng Yizhi

地理位置 陝西省武功縣武功鎮西原

附近景點太白行祠、清涼寺、報本寺塔

基本信息

功縣武功鎮西原鳳崗山頂,居高俯瞰古城,瞭望敵情,守衛城池。太白山原為武功境內名山。漢永平八年,建太白行祠於此。明洪武九年(1376)春,都督耿忠「別自為太白祠」,以縣有高祖(李淵)故宅,故祠高祖於太白廟堂之後,並樹碑立石。按照武功古城規劃, 在太白城原址上建成核心區占地面積約5500平方米的將軍台,包括垛口城牆、浮雕牆、炮台、烽火台、銘文台、觀景台、軍訓台、議兵亭、于右任總司令和楊虎城將軍雕像、楊虎城人生足跡文化走廊等建築群體,築起通達山巔的仿木棧道,植以五彩花木環帶圍牆,從而形成重現軍城昔日儀象,聆聽歷史腳步迴蕩,春日鳥語花香,夏日涼風送爽,秋日滿目金浪,冬日銀雪輝映的人文自然和諧相融風光。駐足中亭長川,抬頭仰視西塬,四嶺起伏相連,其中峭壁陡立者曰香山,因東麓建有香山寺而名。昔年稷山、康家山和香山為一體,通稱西山或曰太白山,後因依次建有后稷祠、康家莊園和香山寺而相繼得名。

修建歷史

1920年4月,靖國軍楊虎城率眾1000餘人,全殲盤踞在武功縣城(今武功鎮)的直系張鴻遠部隊[1] 。時隔不久,直皖戰爭爆發,直系軍閥吳佩孚獲勝,派閻相文督陝,除了軍事威脅楊虎城部之外,又安排曹世英和胡景翼前來封官許願、威逼利誘,希望楊虎城接受整編。楊虎城嚴詞拒絕,表明了堅持靖國軍旗幟的滿腔熱情和堅定信心。與此同時,為了擴大武裝力量、應付未來戰事、做好防禦,進駐武功後,楊虎城安排部隊西進,占據了扶風等縣,勸降了敵軍一個營,收編了一些土匪武裝和散兵游勇,部隊迅速擴編成3000多人的武裝。他還向東設立了三道防線,派兵駐守,將城內南街行台(舊時接官應詔處)改建為軍營,營門為樓閣式,下部築劵門洞,上部建樓閣,高大宏偉,十分堅固。又在武功鎮東西原上分別修築「衛星城」,這樣和中亭川道里的武功縣城——武功鎮形成「互為犄角」之勢,以加強防禦,確保大本營的安全。兩座城門橫額分別鐫刻"拱制西北"、"扼據東南"四個大字,其宏圖大略於此可見。這樣三座城犄角相援、駐軍設防,攻守兼備、固若金湯,充分顯示了楊將軍的非凡軍事才能。這些土城牆,到現在還有一些殘垣斷壁,遺址猶存。 [1] 1921年9月21日,偽造的「國民大會」上靖國軍的番號被撤銷,楊虎城將軍及時安排人員,秘密接請于右任先生來武功,共商靖國軍大計。1922年3月23日于右任來武功後,在武功重設靖國軍司令部行營,繼續堅持靖國軍的旗幟,並在兵營轅門親自撰文、書寫了「武力為國家後盾,功名是吾輩前程」的對聯,橫批「營同細柳」,在對聯中嵌入「武功」二字,是為了鼓舞三軍鬥志,抒發自己重整旗鼓的雄心壯志。1922年4月22日,楊虎城部一舉攻占興平馬嵬鎮全殲直系閻治堂2個營,後又遭到郭金榜等3萬人反撲,戰鬥極為激烈。楊由於孤軍奮戰,力量單薄寡不得不退回武功長寧、貞元、大莊一帶堅守。5月初閻治堂傾巢全線猛攻,楊與超過自己10餘倍的閻軍在武功東部從南到北十餘里的土地上血拚了半月之久,終因寡不敵眾撤出武功縣城(武功鎮)西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