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观区为安庆市辖区,位于安徽省[1]西南部,安庆市市区西部。东沿龙山路、菱湖南路、湖心中路与迎江区毗邻,南与东至县隔长江相望,西至皖河农场与怀宁县接壤,北抵集贤北路与宜秀区相连,总面积204平方千米,总人口27万人(2013年)。全区辖7个街道、1个镇、2个乡:德宽路街道、玉琳路街道、龙山路街道、菱湖街道、集贤路街道、石化路街道、花亭路街道、海口镇、十里铺乡、山口乡。区政府驻十里铺乡。
主要有石英石、白云石、方解石、石灰石、大理石、铁、铝等矿藏。陆运以安(庆)合(肥)公路为主,水运得长江之便。名胜古迹有大观亭(是“宜城八景”之一,大观区即由此而冠名)、杨氏试馆(系熊成基密谋起义会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谯楼、邓石如碑馆、菱湖公园、狮子山公园、革命烈士纪念馆、姜高琦墓、严凤英墓、焚烟亭等。
历史沿革
因古迹大观亭而得名。清时,境地为怀宁县在城和渌水乡。民国19年(1930),怀宁县乡改区,设区公所。民国20年,改为自卫区,并设保甲制度。在城和渌水乡分别改为第一区、第二区。民国24年,第一、第二两区与第三区(山口乡)合并为第一区,区内设署,下设乡、镇、保、甲。至解放前夕,安庆城内共设有4镇、37保,其中大观镇下辖9个保。
1949年4月23日,安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命令接收国民党怀宁县政府下属的大观镇公所,并以大观镇的行政区划为基础,设立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成立大观区政府。1952年5月,大观区改称城西区。1955年9月,城西区改为西市区。1960年5月22日,西市区改称大观区(安庆市人民委员会1960年4月报告备案)。1968年8月28日,成立安庆市西市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2月27日,撤销西市区革命委员会,恢复建立西市区人民政府。1980年,西市区复名大观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大观区常住总人口167860人,其中,德宽路街道16965人,玉琳路街道17642人,龙山路街道25117人,菱湖街道45604人,集贤路街道24071人,高花亭街道28093人,花亭路街道10368人。
2001年5月,大观区将57个居委会调整为37个社区,7个家委会(即蜡烛山、华亭、大湖、马山、菱北等5个石化总厂家委会,纺织南村、纺织西村两个华茂集团家属会)。 德宽路街道:马山社区、德宽社区、腊树园社区、大观亭北社区、大观亭南社区、大王庙社区。 玉琳路街道:滨江苑社区、玉虹社区、沿江社区、四眼井社区、太平寺社区、龙门社区。 龙山路街道:龙山社区、北正社区、荣升社区、三祖寺社区、杨家塘社区。 菱湖街道:柏子桥社区、公园社区、菱湖新村社区、湖滨新村社区、戏校南路社区、东二巷社区,纺南家委会、纺西家委会。 集贤路街道:碟子社区、工农社区、南庄社区、旗杆社区、高花社区、免锣社区。 花亭路街道:花亭北村社区、花亭南村社区、黄土坑社区、湖心社区、燎原社区。 石化路街道:联盟社区、茅青社区;石化马山家委会、石化华亭家委会、石化大湖家委会。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大观区常住总人口275003人,其中,德宽路街道22108人,玉琳路街道22953人,龙山路街道24943人,菱湖街道40292人,集贤路街道32438人,石化路街道24526人,花亭路街道22522人,海口镇35045人,十里铺乡23464人,山口乡7226人,大观开发区271人,皖河农场19215人。
视频
大观区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江苏与安徽区域划分,东南部的1个县,为何划入了安徽省? ,搜狐,2019-12-08
- ↑ 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空巢家庭31.77% 十年增9%,搜狐,201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