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营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大营镇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属衡水市枣强县管辖。大营镇在枣强县城南25公里,距衡水市50公里。东邻山东德州市,是邢德公路和肃清公路的交叉口,京九铁路大营站客车停车目前达六对,是同级站停车最多的。
乡镇概括
大营镇辖88个自然村,6.5万人,总面积136平方公里,是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省小城镇改革发展重点镇,省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镇,是省“农业专业化十大专业市场”之一。2004年全镇实现 工农业总产值40亿元,销售收入35亿元,行业自营进出口4100多万美元,间接出口1亿多美元,上交税金8000多万元,占到全县税收的一半以上,连续两年被评为衡水市第一工业强镇。
产业介绍
皮毛业是大营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支柱产业,近年来有了跨越式发展,到目前,大营现拥有皮毛企业和摊点1.1万个,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327家,千万元以上的企业73家,固定门店2160个,流动及固定摊位7000多个,全镇皮毛业的加工产值占工 农业总产值的83%,农民家庭收入的90%来自皮毛业,经营的皮毛种类有各种皮张、半成品、裘皮服装、饰边饰品、裘皮鞋帽、羊剪绒制品、工艺品等七大系列近3000个品种。大营皮毛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现已辐射到周边5市县300多个村庄,形成了以大营为中心方圆上百里的经济圈。
为促进行业发展,尽快形成产业集群,2001年下半年,规划了皮毛工业区,投资1.1亿元加速了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七通一平”,即路、电、讯、上水、下水、有线、宽带通,地平整,目前已有77家企业进区,45家企业已投入生产,固定资产总投资达3.07亿元,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的企业4家,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1家。04年,实现产值30个亿,上交税金达6000多万元,恒兴、竞佳、富尔派、双狮、冰蝴蝶、 维罗纳等十几个品牌的裘皮服装畅销国内外市场。
皮毛业的发展与壮大,为小城镇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到目前,城区累计固定资产投入4.5亿元,城区面积由92年的0.5平方公里发展到4.5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达1.5万人,路、电、通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完善,影剧院、车站、学校、医院、 金融等社会服务设施齐全,群众业余生活丰富,安居乐业,城内商贸楼鳞次栉比,展现出绿、美、洁、亮的新形象。[1]
所属村名
十八行村 东 小营村西崔浒村 姚油故村 南王庄村乔麦 庄村李崔浒村 沙土顶村 北崔浒村 大郑庄村 小李庄村东 刘庄村 许庄村小 郑庄村 黄路村普路屯村 时槐村 马王寺村 顾庄村吴旧路寺村 戴家营村 陡河村 东花里村 白粥庄村 大营村 李旧路寺村 后 马庄村前 艾庄村 西小营村南 姚庄村南军屯村 韩庄村黄路庄村 后艾庄村 冯家庄村 陈庄村老小营村 李花里村 封花里村 前马庄村 南 孙庄村危庄村 焦村村 东张米村 西杨庄村李 富庄村石佛头村 冯村村 岳家圈村 冀王滩村 朱王滩村 西张米村 邢王滩村 石家庄村赵王滩村 范家堤村 孙王滩村 鹿家屯村 老官营村 南石村魏洪流故村 天地 林村 东石村西石村 高家庄村 魏村村 郭庄村 北石村 王儒林村 西刘庄村 张儒林村 郑洪流故村 李洪流故村 刘儒林村 郑庄村 后金子村 前金子村 东油故村 北 白塔村杨白塔村 王崔浒村 巩家庄村 后油故村 芍药村前油故村 东崔浒村 东杨庄村阎油故村
村庄代码
代码131121102:~201 十八行村 ~202 东小营村 ~203 黄路村 ~204 普路屯村 ~205 时槐村 ~206 马王寺村 ~207 顾庄村 ~208 吴旧路寺村 ~209 戴家营村 ~210 陡河村 ~211 东花里村 ~212 白粥庄村 ~213 大营村 ~214 李旧路寺村 ~215 后马庄村 ~216 前艾庄村 ~217 西小营村 ~218 南姚庄村 ~219 南军屯村 ~220 韩庄村 ~221 黄路庄村 ~222 后艾庄村 ~223 冯家庄村 ~224 陈庄村 ~225 老小营村 ~226 李花里村 ~227 封花里村 ~228 前马庄村 ~229 南孙庄村 ~230 危庄村 ~231 焦村~232 东张米村 ~233 西杨庄村 ~234 李富庄村 ~235 石佛头村 ~236 冯村~237 岳家圈村 ~238 冀王滩村 ~239 朱王滩村 ~240 西张米村 ~241 邢王滩村 ~242 石家庄村 ~243 赵王滩村 ~244 范家堤村 ~245 孙王滩村 ~246 鹿家屯村 ~247 老官营村 ~248 南石村 ~249 魏洪流故村 ~250 天地林村 ~251 东石村 ~252 西石村 ~253 高家庄村 ~254 魏村~255 郭庄村 ~256 北石村 ~257 王儒林村 ~258 西刘庄村 ~259 张儒林村 ~260 郑洪流故村 ~261 李洪流故村 ~262 刘儒林村 ~263 郑庄村 ~264 后金子村 ~265 前金子村 ~266 东油故村 ~267 北白塔村 ~268 杨白塔村 ~269 王崔浒村 ~270 巩家庄村 ~271 后油故村 ~272 芍药村 ~273 前油故村 ~274 东崔浒村 ~275 东杨庄村 ~276 阎油故村 ~277 西崔浒村 ~278 姚油故村 ~279 南王庄村 ~280 乔麦庄村 ~281 李崔浒村 ~282 沙土顶村 ~283 北崔浒村 ~284 大郑庄村 ~285 小李庄村 ~286 东刘庄村 ~287 许庄村 ~288 小郑庄村
营皮文化
枣强县大营镇,史属 冀南 古镇,因明代燕王南征在此设大营而得名。现全镇总面积136平方公里,人口6.5万。裘皮加工是这里的传统 特色产业。因商末丞相国神比干在此制裘,故这里是 中国皮毛业和裘皮文化的发源地。悠悠3000载,辉煌贯古今。古之皇封“天下裘都”,今之闻名全国“皮草之乡”。
据县志记载:殷商末年,“比干制裘于广郡”(广郡即今枣强大营一带)。相传,商末丞相比干,曾在大营一带为官。当时此处,遍地荆棘,野兽肆虐,比干贴出告示,励众打猎食肉,将剩下的兽皮收集起来,进行反复泡制,终于发明了热皮技艺,使生硬的各种兽皮变成柔软的皮张。进而将不同色泽、不同毛眼的皮 张分类缝制成衣服,是为裘服。他将这一技艺传授乡里,造福庶民,为人乐道。
古典神话小说《 封神演义》中,比干将狐狸皮熟制后做成袍袄献给 纣王御寒的故事,就是比干制裘的佐证。
后比干进朝为相,忠言谏君,声望极高。因纣王荒淫无道,听信妲己谗言,被逼剖腹摘心而死。乡民们不仅对比干的忠烈赤诚精神所感动,更为他传授制裘技艺而或感恩戴德。曾于公元前841年在大营村北修“ 比干庙”一座,以示纪念。比干发明的熟皮制裘技艺,延续了3000年,至今惠及大营一带百姓。皮毛从业者奉比干为裘祖,世代供奉。1994年大营镇政府投资重修比干庙,使之香火不断。 在全国几处比干墓、比干庙遗址中,大营比干庙是唯一以“裘祖”而祭祀纪念的。 因此,大营无疑是中国皮毛业的发源地。
比干制裘时,曾在枣强县大营镇比干公园用这口古井的水熟制了世界上最早的皮张,因此枣强大营是世界上熟皮技艺传播最早的地方。
“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流传久远,妇孺皆知。 秦始皇封“裘都”的故事就来自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秦朝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抵御匈奴,征百万农夫修长城,并派大将 蒙恬监督。孟姜女的丈夫 范喜良,被征去修长城,春去冬不回。孟姜女徒步千里送寒衣。途经大营遇上大雪,因冻饿昏倒在磨棚里,被大营南街一皮匠所救。恢复健康后,大营父老送孟姜女上路,不仅送她一身皮衣,还让她给丈夫带去一身裘服。 孟姜女到长城后,听说丈夫已死被垒进长城,便号淘大哭,哭倒长城四十里。秦始皇巡长城时,听蒙恬说到这一奇事,亲见孟姜女,并欲纳她为妃。孟姜女机智多谋,假装答应,向秦始皇提出三个条件,其中之一,就是为感谢大营父老救命之恩,要求封大营为“天下裘都”。秦始皇点头答应,并下诏。从此,大营便有了“天下裘都”的美称。
明、清两代几百年是大营裘皮的兴盛时期。 元末明初,大营周围上百个村庄就相继发展起了裘皮业。这时的大营裘皮已小有名气,成为朝廷“贡品”,有“一品窝道,二品貂”之说。大营因皮毛名扬天下,皮毛因大营奕奕生辉。
郑和下西洋时,“营皮”就与 苏州绣品、景德镇瓷器等一同漂洋过海,到达沿途各国,并以“皮板柔软、毛眼遂适、做工考究、款式新颖、色泽协调”的特点,赢得欧亚上流社会的赞誉。
清道光20年(1840年)“营皮”进入鼎盛时期,全国各地皮货商人云集大营,售生买熟,出皮购裘。可谓“四海商贾集大营,举步可得天下皮”。呈现了“街巷无处不经商,铺天盖地是皮张”的繁华景象。英、俄、德、法、葡等10多个国家的客商在大营设立货栈、商行,从事交易,使大量的“营皮”远销海外。
相关视频
枣强县大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