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嘉峰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嘉峰镇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地处沁水县东南部,东与郑村镇接壤,南、西南、西与阳城县润城镇町店镇、寺头乡相邻,北与端氏镇为邻, 区域面积81.87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24114人。

1949年,属沁水县第六区。1950年,改属沁水县第四区。1971年6月,划归阳城县。1972年3月,复归沁水县,辖27个生产大队。1984年5月,改为嘉峰镇,辖27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嘉峰镇下辖18个行政村。

2018年,嘉峰镇有工业企业177个,其中规模以上1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2个。[1]

地理环境

沁水县嘉峰镇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全镇总面积99平方公里,下辖24个行政村,总人口38000人。嘉峰镇是依托煤炭产业发展起来的新型小城镇,是国务院公布的重点建设的小城镇之一。穿镇而过的滔滔沁河,不仅养育出了享誉中国文坛的人民作家--赵树理,同时也养育了沿河两岸千万优秀的嘉峰人民。

交通优势

侯月铁路,端润一级公路,与境内的武安、侯村铁路专用线,及通往各村高标准的水泥路在嘉峰镇内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大大的缩短了嘉峰与外界的距离。

经济发展

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的两所高标准中学、七所中心小学,拥有床位100张的三所高标准医疗卫生机构,确保了嘉峰人民接受良好教育和医疗服务。全镇八座煤矿,通过多年来大投入的技术改造,已形成年200万吨的生产能力,支撑起了嘉峰经济发展的大半壁江山,依托煤炭为业兴起的精洗加工业、运输业、机电维修供应业方兴未艾,日益成为全镇经济新的增长点。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到2004年底,嘉峰镇名项事业突飞猛进,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7000万元,财政总收入45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83元。

历史沿革

嘉峰镇早在1995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建设的500个小城镇之一。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的城镇建设方针。紧紧抓住规划这个龙头。1995年,编制完成了9.8平方公里的嘉峰工矿区总体规划,2001年为了适应城镇建设的需要,又特意聘请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对规划核心区3.6平方公里进行了修订,新的规划起点更高,更切合实际发展需求。在城镇建设中,坚持高质量严要求,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来进行城镇建设。对建成的设施实行了高标准的管理,镇里专门成立了矿区建设管理办公室,抽调专人对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实行实时监控,对违反规划的行为坚决制止纠正,对规划区内的给排水、绿化、垃圾处理作出详细、专门的发展规划和具体管理细则,使各项事业发展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建设

自1995年来,镇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多方筹资,投资1.5亿元完成了6公里长的滨河拓宽改造工程,2公里长的中心大街建设工程,总计硬化面积达到1.7万平方米;投资0.8亿元完成了近1.2万平方米的农村新居建设,极大的改善了镇区居民的居住、生活条件。投资0.2亿元完成了60公里,高标准的村通水泥路程,投资0.2亿元完成了8眼深水供水井和配套管道铺设工程,解决了近万人的喝水问题;投资0.5亿元修建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了高标准的教学设备配套,极大的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

2005年嘉峰镇党委、政府为了彻底改变嘉峰环境,为降价创造出一个优美的人居环境。结合一级路投资近千万元,完成了"通道绿化"工程,共计绿化面积约100000平方米,安装路灯250盏,使规划中心区绿起来、美起来、亮起来。经过十年艰苦卓绝的建设,嘉峰镇成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社会各项事业飞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型的小城镇。

展望

面向未来,我们将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小城镇的契机,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省一流小城镇的目标。加快以煤炭资源圈定开发为主的接续产业建设;加快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加快以赵树理故居和明清古建筑为主的旅游开发;加快围绕端-润一级路开展的"通道绿化工程"建设,力争把嘉峰建设农业高效、工贸发达、旅游兴旺、科技先进、环境优雅、城乡一体的现代化文明小城镇。不久的将来,嘉峰将成为沁河岸畔一颗璀璨的明珠。[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