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哈林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哈林区(Harlem)位于纽约曼哈顿北部,现在,哈林区被分成三个部分:中西部哈林区大致上北起110街(中心公园的最北部)延伸至155大街,西边以休斯顿河为界[1],东至第五大道,东部哈林区主要是拉丁区,从麦迪逊大道一直到哈林河,在96街以南。据美国200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哈林区共有33.7万人。

中文名:哈林区

外文名:Harlem

其他翻译:哈莱姆区

地 址:纽约曼哈顿北部

共有人口:33.7万人

历史

1628年,荷兰人从印第安人手里抢占了曼哈顿岛,1658年,荷兰统治者皮特根据他家乡的名字把这里命名为“新哈林区”。哈林区和它周边的城市一样,也是一个移民地区,在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一些名人,包括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都在哈林区建造豪宅,这些建筑至今依然矗立着。

19世纪后期,由于铁路运输的改善,使人们可以从曼哈顿最南端的市政厅一直坐火车到哈林区,于是许多上班族选择在这里居住。同时,新教徒贵族们在莫里斯山公园建造了连排别墅。此后迁居哈林区的人多与政治和宗教有关,有罗马的天主教徒,也有典型的犹太人家庭,《纽约时报》出版人的祖父苏兹贝格那时也在哈林区居住过。但自从非洲裔移民开始进入哈林区,白人就开始大量迁出了。

20世纪20年代,哈林区复兴的主要标志是爵士乐和文学,并逐渐出现了一些专职的黑人医生、律师和建筑师。虽然如此,非裔美国人在哈林区仍然受到限制,黑人一般都是给白人打工,取悦白人。

1913年建成的阿波罗剧院直到1934年才对黑人观众开放。棉花俱乐部是另一个著名的音乐演奏场所,那的一幅壁画上画着农场里劳作的黑奴,之所以挂这幅壁画,就是让白人观众有一种优越感,让他们觉得黑人在取悦他们。

哈林区的黑人在工作上也毫无选择权,他们在白人的杂货店里打杂。这些不平等待遇直到20世纪30年代亚当·鲍威尔发起了联合抵制运动才有所缓和,他们打出标语称“如果你不能在那工作,那么不要在那买东西”。直到1944年,鲍威尔当选为议员,哈林区的黑人才取得了国会代表的席位。1992年,克林顿签署了授权法案,该法案为哈林区地区投入了3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发展商业、教育和文化项目。

情感

哈林区虽是个地理坐标,但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情感概念。从这种意义上讲,位于西160大街埃齐库姆大道的莫利斯大宅也可以说是哈林区的一部分,虽然严格上来讲它归155大街以北的行政区域管辖。它是这片殖民地的第一所八角形房子,也是曼哈顿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在1765年独立战争时期,乔治·华盛顿曾把它作为指挥部。这所庄严的房子,在感觉上很像哈林区。如果你在星期日傍晚站在广场的橡树下,就会有一种身在哈林区的感觉。一栋三层楼的公寓里飘出的爵士乐弥漫整个街道,一位女士请来了爵士乐团正在公寓的草坪上演奏。

在哈林区第一次复兴时,夜总会就在这里消失了。在第七大道立了一块匾,以纪念从前的“乐足之家”俱乐部,那里现在是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而著名的棉花俱乐部的原址却没有任何标记。现在的西125大街上仍然有一个棉花俱乐部,但那只是为了满足大批游客的缅怀需要,只播放礼拜日教堂里的赞美诗之类的音乐。

阿波罗剧院也在精神上衰败了,尽管每星期三晚上的业余演奏会依然很受欢迎。1992年,阿波罗剧院的翻修计划曾被取消,现在投资5300万的翻修工程正在进行。

哈林区第二次复兴的规模远远超过任何市政改建工程。哈林区重建的投资巨大,而它的收效也一天天显露出来。这些你能从《哈林区之歌》演出场面的火爆情况察觉到,演出的门票预售一空。演出当晚,周围的观众都是有钱人,有的观众甚至是纽约政、商界名流。整个演出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首歌是《把我扔到哈林区》,这首歌是在1933年哈林区第一次复兴时创作的。

说唱

黑人说唱音乐现在几乎成了美国纽约哈林区的重要文化遗产,在美国哈林区,大量有黑人说唱音乐导游团将带你走遍一般旅客不敢踏足的大街小巷。在这里,黑人街头文化活跃的Rucker Park、麦克尔·杰克逊出道时都表演过的Apollo Theater、黑人民权领袖Malcolm X筹建的清真寺,以及到区内最著名的125街买黑人说唱音乐行头,都是你深入探索黑人说唱音乐文化的途径。

黑人说唱音乐主要由四大元素组成,分别为唱片骑师、司仪、街头舞蹈及涂鸦,其中简称作DJ的唱片骑师,主要借音乐、玩唱片及唱盘技巧及Rap带动情绪;司仪便负责将派对气氛搞活跃;街头舞蹈则由黑人贫民发扬光大;涂鸦更是公开表达自我思想的行动。但最近二十年,黑人说唱音乐更演变为美国音乐主流,每日在MTV台播出。当周杰伦的Rap歌曲也迷倒超多粉丝时,说喝音乐更新增了了衣饰这个元素。

街头篮球

球场边,正有一大群上幼儿园的小孩子打球,当我们向老师说明来意后,就有一位小朋友自告奋勇地表演街头篮球的“自由风格”。他毫不害羞,一手胯下运球技术,惊呆了现场观看者。篮球刚好只能塞在他的胯下,只见他熟练地胯下前后左右地交换运球,这时普莱斯说了一句:“她是个小女孩儿!”

小女孩!这使我对这位黑小妹的节奏与创意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就是哈林区的特色,篮球已经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什么是“自由风格”,哈林的男女老少稍露一手即让我大开眼界。

球场上已经有四五位非洲裔青年在投篮,他们有的打赤膊,露出黝光黑亮的肌肉,一副很生猛的样子。我跟其中一位打招呼,他很豪爽地露了两手,一正一反干净利落。他向我挑战,我连声说“刚吃饱跳不起来”,予以拒绝。不拒绝不行啊!他有1.90米以上的身高,再加上像加内特的球技,我可吃不消。

哈林区遍地是高手,不要说1.90米上的好手随处可见,就是1.80米左右的球员也能上天入地展现哈林的剽悍球风,难怪NBA的球员是全球最好的篮球运动员。

涂鸦

哈林区106街的这个景点。其实它只是106街一家初中的操场围墙。每年7月,世界各地的Graffiti组织成员都会云集纽约,七天七夜拼命涂鸦,好像便有三十余个组织参加,真可称涂鸦界的盛事!细心一看,你会发现那满墙涂鸦是一幅一幅盖上去的,新画盖过旧作,哪管底下的是哪位涂鸦大师作品,统统一视同仁,没时间画就给新画盖住,就算是已故涂鸦大师Keith Haring也是一样。

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为了缓解住房问题,哈林区中心的大部分房子都被划归政府所有,但一些社会问题仍然突现出来。毒品、绝望、游手好闲、缺乏家庭观念等是当时哈林区的真实写照。

仍然有一部分哈林人怀疑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的变化。由于政府鼓励发展,哈林人的部分财富转移到了开发者手中。最典型的例子是,位于第七和第八大道之间的,西140大街。早在1994年时,它曾被报纸评价为哈林区最差的街区。它的36套公寓中,有8套成为了毒品贩子的老窝,毒贩们对其他公寓也虎视眈眈。

但是,在政府对西140大街投入3300万美元的重建资金后,现在它已经完全变了模样。大楼的防火通道都刷成了蓝宝石颜色,小区的人行道两侧都栽满了树,十分整洁。 哈林区和周边的城区一样,犯罪仍然是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哈林区的犯罪率在下降。在哈林区南部的28区,过去8年凶杀案的发案率下降了80%,强奸案减少了54%,而盗窃案则减少了84%。在哈林区中心的32区,1993年发生了56起凶杀案,2001年发生10起,之后就一直维持在了这个水平上。

共同协作的社会责任感也在哈林区复苏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宣布要把莫里斯山公园前面的连排别墅改建成戒毒所。附近的居民联合抗议,最终政府放弃了该项计划。

房价提升,哈林区的房价在急速上涨。1987年时,一栋大的复式建筑价值47.2万美元。比那小得多的房子就能买100万美元。而近期,一栋三面采光的连排别墅能买到200万美元。

哈林区第二次复兴的一个典型标志是年轻黑人居民的回归。与他们的祖辈不同,富裕的黑人可以在他们喜欢的地段购置房产,他们能说出许多喜欢哈林区的原因。

在20年代,白人来哈林区主要是为了寻欢作乐;现在,白人也去哈林区购房。

当哈林区跨入21世纪时,许多居民开始担心哈林区的繁荣会使它丧失自己的特色。有一些在这儿生活已久的工人阶级根本买不起房子,许多老住户因为房东把租金从每月650美元涨到2000美元而不得不搬走。哈林区是要从黑人手里溜走了吗?

哈林区的社会结构在发生变化。据估计,哈林区一半的房子都租给了白人和亚洲移民,这使得房租比五年前翻了一倍。但是,大部分在哈林区租房子的还是黑人,而且,大部分较好的连排别墅还是归黑人所有。在142大街和145大街之间的修道会大道上,一些装修精美的房子近几年来都卖给了黑人。虽然发展哈林区的大部分资金是由白人控股的公司投入的,但同时,哈林区本土的黑人也投资了4000万,在第五大道兴建了一个能容纳128户住户的大厦,这栋大楼是哈林区第一个采用地热供暖的建筑。

视频

LiteFeet 起源于纽约哈林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