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佛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古佛鎮位於富順縣東部,地處瀘縣、富順、隆昌三縣交界處,東與瀘縣接壤,西南面與童寺鎮相連,西北接中石鎮,東北接隆昌縣地界。鎮政府駐地古佛場,距縣城36公里。
2019年8月3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自貢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撤銷中石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古佛鎮管轄,古佛鎮人民政府駐桂花路134號。[1]
簡介
古佛鎮位於富順縣東部,地處瀘縣、富順、隆昌三縣交界處,東與瀘縣接壤,西南面與童寺鎮相連,西北接中石鎮,東北接隆昌縣地界。鎮政府駐地古佛場,距縣城36公里。富瀘公路穿境而過,幅員面積30.44平方公里,轄行政村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個,總戶數7333戶,人口2.4萬人。有耕地面積17220畝,農業人口人均耕地面積0.75畝。人均純收入6364元。轄區內有縣道7公里,鎮道14公里,村組道51公里。
地理位置
古佛鎮位於縣鏡東部,地處瀘縣、富順、隆昌三縣交界處,東與瀘縣接壤,西南與童寺鎮相連,西北接中石鎮,東北接隆昌地界。政府駐古佛場。電話區號0813,郵政編碼643214,距縣城36千米。[2]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因「古佛寺」而得名。清朝初年,在一座形似大象的山上建有一寺,稱「白象寺」,因寺內供奉有燃燈古佛一尊,故又稱「古佛寺」。寺廟香火興盛,此地漸成集市,人稱「古佛場」。
建制沿革
乾隆中期,境內設古佛場保和天洋坪保,隸屬在城鄉下東路。民國元年(1912年),分設古佛團、天洋團。1950年,分屬古佛、均田、天洋、許家等4鄉。1955年,合併古佛、均田、天洋、德馨鄉及隆昌縣石楊鄉部分村為建設鄉。1958年,划進芝溪鄉部分成立古佛公社,隸屬代寺區。1962年,劃歸恢復成立的童寺區,並劃出部分屬地另建許家公社。1995年,並許家鄉,更名為古佛鎮。2001年,撤區建鎮,仍稱古佛鎮。2015年末,轄馮坪、鳳儀、均田、鹿鳴、天洋、田邊、玉佛、周家等農業行政村8個,古佛場社區居民委員會1個。
自然資源
鎮境煤炭資源豐富,多分布在羅觀山南麓,探明儲量1200萬噸。有生產玻璃優質原料石英砂,分布於鳳儀、玉佛、田邊等村。鎮域植被豐富,林地面積949.4公頃。其中,成片林地200公頃。土壤以水稻土、黃壤土和沙土為主,常用耕地面積1278公頃,宜林宜農,除水稻、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外,盛產柑橘、甜柚、桂圓等水果。有洪坪、和尚灣、車河田水庫3座,石河堰20道,山坪塘142口,年儲水量約150萬立方米。[3]
經濟
鎮境內資源豐富,私營和個體企業已達150個,可謂星羅棋布,異軍突起。盛產享譽川南的煤、白酒、矸磚、土陶,其中煤年產量可達15萬噸,石灰礦不計其數,工業總產值年達1.75億元。全鎮交通方便,通訊設施一應俱全。溪流、塘堰、水庫、溝渠縱橫交錯,處處山清水秀。教育發達,社會風氣良好,政治穩定,科教興鎮已成氣候,有「煤鄉」之譽,玻璃之源,聞名遐邇的羅貫山堪稱獨樹一幟,3000畝的園林更具有誘惑力,一座天然鹼屏障,林徑幽深,遮天蔽日,鳥語花香,令人流連忘返,具有種養殖業為一體的極好場所。我鎮黨委、政府趁西部大開發和加入世貿的大好機會,加大農業結構調整,近兩年發展筍竹4000餘畝。 2007年,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47451.4萬元,同比增長35.9%,完成年計劃的10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102672.2萬元,同比增長39%,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完成產值44779.2萬元,同比增長29.3%;完成工業增加值48648萬元,同比增長28.56%,完成年計劃的103.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34095萬元,同比增長20.36%,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4553萬元,同比增長54.1%。實現工業銷售產值141553萬元,產銷率達96%。
場鎮交通
鎮境有古佛、馬坳2個場鎮和周家中心村農貿市場。古佛場鎮逢農曆三、六、九趕集,馬坳逢農曆一、四、七趕集,周家農貿市場二、五、八趕集。兩場鎮面積150公頃,均建有綜合農貿市場。古佛場有老街、桂花路、象龍路、煤黃路等街道,居民245戶,人口787人;商鋪102個,入駐商戶90家。馬坳場以馬坳街為主,有居民1654戶,人口4980人;商鋪620個,入駐商戶221家。鎮境交通便利,富瀘公路穿境而過,全境有縣道7千米,鎮村水泥公路120千米(鎮道14千米,村組道106千米)、泥結碎石路10千米,公路網絡通村達組。[4]
名勝古蹟
境內曾因佛教興盛,建有白象寺、照金寺、大靈寺、川主廟等眾多寺廟,以及供奉神明的小廟和神龕。新中國成立後,破除封建迷信,大多拆除,現僅存天洋文昌宮與安和古寨遺址。
安和寨位于田邊村14組王大山上,建於清末民初,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據傳此寨為蔡鍔將軍部旅長郭環武修建,用於招兵買馬、練兵防匪。山寨近似橢圓形,南北330米、東西200米,沿山腰四周築石為牆,設西、南門樓2道,建有炮樓(哨樓)5座。寨內依勢建有院舍、練兵場,並開闢田土、水源等,民宅錯落散布,建造實用,風格簡樸。其地勢高險、寨堡重重、建造穩固厚重、森嚴壁壘,易守難攻。現保留有西門樓、南哨樓(炮樓)、數棟房屋及殘存寨牆,為縣境保留較為完整的古寨,並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