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刘浩镇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东北部,东与中国闻名的电动工具之乡启东市天汾镇毗邻,西以黄家港河为界,北靠通吕运河和苏335省道,南依通启运河。刘浩镇辖16个行政村,总人口6.24万人,总耕地面积5.556万亩,是一个地广物博的农业大镇。[1]
基本概况
刘浩镇隶属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以抗日烈士"刘浩"命名,位于海门市东北部,东与全国闻名的电动工具之乡启东市天汾镇毗邻,西以黄家港河为界,北靠通吕运河和苏335省道,南依通启运河。境内沟河交错,水网密布,拥有8000余亩丰富的淡水资源优势。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是首批沿海开放卫星镇,南通市新型小城镇,被南通市委、市政府评为南通市社会治安安全镇,2006年度被南通市评为文明镇。 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 显示,该镇辖16个行政村,总人口6.24万人,总耕地面积5.556万亩,是一个地广物博的农业大镇。
名称由来
刘浩镇以抗日烈士"刘浩"命名
刘浩,原名罗世豪,1923年生,浙江省镇海县人,参加革命后改名刘浩。 1936年,少年刘浩远离家乡到上海谋生,抗战爆发后,刘浩报名进入黄炎培先生主办的中华职业补习夜校学习。1938年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一员。1941年初,到海启地区工作,先后担任海二区、海五区、海八区组织委员;1942年初,海门中心县委为加强对通东地区的领导,派刘浩任六甲区区委书记。1943年7月,六甲区和富余区合并,任富余区委副书记。刘浩立场坚定,工作积极,深得党和组织的信任、群众的支持和爱戴。在他领导下,六甲区成立了农抗会、工抗会、民兵、儿童团、妇女等各种群众组织,还在同心乡办起了列宁小学。他组织区地方武装及民兵向敌战区挺进,到处割电线、破道路、拆桥梁、筑暗坝,领导群众开展反"清乡"、反伪化、反抓丁、反编查保甲,展开锄奸斗争,有力地打击了敌人。1944年1月23日,正值农历春节前,刘浩同志忙着慰问抗日志士家属、发放救济粮、救济款等工作,因叛徒投敌告密,日伪军突然包围了他的住所,在突围中不幸牺牲,时年仅21岁。解放后,为了纪念刘浩烈士,海门县人民政府将刘浩烈士生前英勇战斗过的六甲乡改名为刘浩乡,并在六甲坝要道口重建了刘浩烈士墓。
经济建设
该镇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呈现出人心凝凝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的新气象。工业经济发展迅猛,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镇已逐步形成了电动工具、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玩具鞋帽、化工建材、石墨电碳等多门类、多元化的发展体系。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软、硬件投资环境优越,具有较强的外向型经济吸纳和带动能力。同时刘浩镇的建筑业首屈一指,数万名建筑铁军在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屡创辉煌,承建的高层建筑多次获国优、省优、部优工程称号。农业产业化领跑全市,农产品种、养、加基地拓展迅猛。全镇金融、教育、通讯、娱乐、饮食、运输等第三产业兴旺发达。全镇200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546亿元,农业增加值1.425亿元。2007年,刘浩镇在新一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一方面继续保持着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治安形势,另一方面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深度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使刘浩社会经济保持着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2009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27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2.9%。其中一产增加值1.76亿元,增长6.9 %;二产增加值6.8亿元,增长8.2 %;三产增加值5.71亿元,增长21.4%。实现财政总收入34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626元,增长10 %。年末各项存款余额6.5亿元,同比增长12%。在2009年度全市三个文明建设总结表彰中,我镇获得综合进位奖,在22个乡镇场中从08年的第18位上升至第16位。
经济运行平稳上升。三次产业全面增长。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中高效农业面积发展到30786亩,占比达63%。各类设施面积发展到3500亩,其中新增高效设施农业达1250亩,实现了我镇200亩以上钢架大棚高效农业园区零的突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分别达到10.11亿元、9.53亿元、6495万元和3996万元。增幅均超过15 %。实现工业应税销售2.4亿元,增幅较年初回升3个百分点。全面落实扩大内需政策,认真做好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工作,全镇服务业增加值5.7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刘浩、海洪两个农贸市场成交额达到3亿元。建筑经济稳中求升,全年实现建安产值10亿元,增长13%。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6亿元,增长17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投入3.58亿元,增长22.8 %。实现超千万元项目19个,其中新开工超5000万元项目2个。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0.92亿元,同比增长25.5 %,在规模工业产值中的占比提升到8%。新批工商登记注册外资500万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帐353万美元。净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0281万元,增长15.2 %,净增私营企业45家,个体工商户110户,引进南通市外民资4800万元。
镇村面貌切实改善。镇区形象不断提升。全镇镇区新开工建设项目8个,其中竣工项目5个,在建项目3个,完成投资额3408万元。竣工项目包括:镇培训中心建设工程、怡乐路商业一条街建设工程、刘浩中心小学综合楼工程、刘浩幼儿园综合楼工程。在建项目有:六甲农贸市场北延工程,其中一期已完成1200万元;建筑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的海洪大卖场建设改造工程;南通王府花园酒店工程。市场建设中,新开营业门面32个,完成投资额1000多万元。一批知名专卖店相继在镇区开张营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实施农路建设14条路段,新建成农村公路17.8公里,改造建设农桥10座。实施2条河道计3万多土方的水利疏浚。全力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该工程涉及到4个村、1个居委会1.8万人,总投资860多万元,目前已完成了约23000米总管的埋设。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质量上台阶工程成效明显。有效改善我镇办学条件,完成了刘浩中心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镇成教中心异地重建工程,刘浩、海洪两所中心幼儿园均新建了教育楼,添置了必要的教育设施,积极推进教育质量上台阶工程。全镇中、小学义务教育巩固率分别达到99.7%和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在年度全市中小学素质教育百分考核中,刘浩中心小学、六甲初中均获一等奖,刘浩中心小学被市总工会命名为模范基层工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完成农村项目改厕2000座,其中浩中、轧西村各1000座,我镇的改厕工作已通过了南通市的检查验收。食品安全监督切实加强,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对163名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休的企业职工实行一次性奖励。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12年保持负增长。深入推进送书、送戏、送电影"三送"工程,完成送书7600册、送戏12场、送电影32场。为全镇贫困户免费安装了有线广播,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村村完成了体育场地建设。如期完成了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村村建有门类齐全的档案室,实现了"南通市村六有档案室"满堂红,我镇被评为江苏省档案工作示范镇。
农业发展
刘浩镇经济作物占比达75%以上,其中中高效作物占比达54.5%。刘浩镇基本形成八大农业板块,分别为周成、林英3000亩乳黄瓜、蒿菜、雪菜为主的加工蔬菜生产区,池鹏1000亩芋艿、香芋、山药为主的特色蔬菜生产区,六甲、新群1000亩藕、茭白、水芹为主的水生蔬菜生产区,六东1000亩刀豆、菠菜、花菜为主的外贸蔬菜生产区,凤飞、锦明1000亩西瓜、葡萄、冬瓜为主的瓜果生产区,通吕河沿线1000亩优质桑园生产区,以及轧西肉鸡、郎德鹅为主的禽业生产区和天西、头甲5000头生猪为主的畜业生产区。这些农业板块的建成和发展,必将对刘浩镇的农业工作起一个领头雁的作用,也将有力地促进刘浩镇高效农业规模化的良性发展。
刘浩镇凤飞村村民季永平种植的4亩冬瓜2008年又给他带来了近万元收入。冬瓜好管理,易贮运,但是如果仅仅当作蔬菜消费,冬瓜的经济效益十分低。4年前,凤飞村党支部书记徐永新投资兴办了冬瓜糖加工厂,并对周围村民种植冬瓜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收购的定单种植模式。冬瓜登上"大雅之堂",摇身变为月饼等食品的馅料,大大提高了冬瓜的经济价值,该村的冬瓜糖畅销上海、山东、安徽等地。冬瓜糖市场前景看好,冬瓜身价也"水涨船高"。刘浩镇的冬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形成规模化发展趋势,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农户达500多户。冬瓜种植从凤飞村扩展至周边的福良、池棚、周成、锦明等村,甚至"波及"三阳、万年、启东的通兴镇等。冬瓜深加工后,提升了冬瓜经济效益。徐永新用冬瓜加工冬瓜糖,这冬瓜自然成了附近村民的"摇钱树"。冬瓜种植成本低,从4月种植到9月采摘,每亩农资成本只需100元左右,每亩平均产量在1.2万斤至1.5万斤,销到加工厂每斤价格在0.11至0.2元不等,每亩平均收入1500元至2000元,种得好的农户每亩收入达3000元。
特色产业
刘浩镇拥有个私企业300多家,但缺少顶天立地的企业。下一步将狠抓骨干企业培育,不断做强骨干企业经济总量,凸现经济支撑地位。力争2007年新增规模企业6家,培育超5000万元的3家,超3000万元的5家,超1000万元的8家;对纺织、服装、手套、电动工具、电碳、矿机等类型的企业,加大生产性技改投入,确保完成技改投入3亿元;积极扶持海门市汇丰纺织品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扩建2万纱锭项目,海龙纺织品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美元,建办3万吨级的复纺纤维项目,确保2007年这两家企业进入市骨干企业行列。
刘浩镇将做强特色产业,积聚群体优势。电动工具已成为刘浩特色产业,拥有60多家企业,市党代会后,刘浩镇对这些企业重新定位,提升企业运行质量,形成产业集群优势。适时整合行业要素,形成信息、业务、资金、技术优势互补,加强与有关科研院所的联系,引进一些既有科技含量,又有较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使刘浩真正成为远近闻名的电动工具特色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