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元江蘆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元江蘆薈為阿福花科(Asphodelaceae)蘆薈屬植物,又名亞哈菲、和達、逼火丹、碧合草、火煉丹等 。它是由熊佑清等人提出的一個蘆薈屬新種,在我國雲南乾熱河谷、廣東雷州半島、海南、廣西、台灣以及緬甸、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分布 。該新種的提出具有爭議,未被主流數據庫收錄。

生長環境

根據實地考察(1992~1998年), 元江蘆薈生長分布在雲南紅河河谷的元江、新平、石屏、紅河,金沙江的元謀,珠江水系的文山,瀾滄江、怒江、滇西德宏,還有廣西百色地區,海南以及緬甸等乾熱河谷或熱帶地區,海拔700米以下, 河川兩岸沿江的半荒漠沙土、石沙土上,有的還生長在懸崖上,有的生長在石堆縫隙中或樹草叢中、成片、成叢或零星分布。[1]

[]

分布範圍

在我國海南、廣東雷州半島、福建南部等地有分布。

主要價值

具有開發成蘆薈化妝品、飲料、保健品等產品的潛在價值

栽培技術

元江蘆薈最佳種植區域是雲南紅河等乾熱河谷流域, 海南、廣東、廣西、四川、福建等熱帶地區是露地栽培的適宜區。 選擇含腐殖質高的肥沃土壤,合理密植, 科學施肥澆水,加強田問管理,既保證蘆薈單株與單位面積產量高產,有效成分含量高,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勞動效率。

採收

依據元江中國蘆薈生長快的特點,適時採收是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栽培18個月即可分次採收。成熟葉的外觀標準為:葉片飽滿,光滑。內在標準為:膠汁清澈透明,大黃素含量高,苦味濃。未成熟葉的葉片扁平,光澤差,葉肉乳白,膠汁混濁,大黃素含量低,苦味淡。 ①採收方法 用小刀或專用采割刀從葉基部輕輕環割採下帶鞘葉片,采割時應注意用力不宜過大,以免折斷不成熟葉和傷及假莖。 ②採收時間 選擇晴天採收最佳,切勿雨天採收。避免病菌從傷口侵入。 ③裝車運輸 葉片採下後應立即裝入蘿筐或專用塑料筐,輕裝輕放,保證葉片完整無損,每筺裝15千克為宜,做到隨采隨運,不宜久貯,以免影響加工和內含物的轉化 。

爭議

元江蘆薈分類的研究多局限在外部形態上, 結果存在爭議。 該蘆薈新種學名僅局限於國內部分文章中使用,未被國際的植物數據庫收錄及承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