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二首
《元夕二首》是明代诗词中的一首。
明代诗词发展的道路是很曲折的,呈现复杂的状况[1]。在将近300年的明代历史上,诗歌总的来说是相当繁荣的,无论诗人或诗作的数量,都超过前代,但是明代诗歌发展的道路是很曲折的,呈现复杂的状况。
明初洪武、建文年间。明初诗人虽然有的已表现出模拟唐人的趋势,但基本上还能“各抒心得”,做到“隽旨名篇,自在流出”[2]。其中成就较大者是一些经历过元末社会大动乱的诗人,刘基、高启最为著名。刘基以雄浑奔放见长,高启则以爽朗清逸取胜[3]。高启对诗歌的看法也较为全面,认为“诗之要,有曰格、曰意、曰趣而已。格以辨其体,意以达其情,趣以臻其妙”(《独庵集序》),做到体裁、内容、艺术的有机统一。
“ |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
” |
— [明代]王守仁 |
目录
明代诗歌特点
①形成的诗歌创作流派较多。除了具有重大影响的全国性流派前七子、后七子、公安派[4]、竟陵派之外,历朝还有许多地域性的小流派。这种现象显然与明代文士喜结诗社的风气有关。
②面对正统诗文的衰微,明代诗人提出了不少诗歌创作方面的理论主张。比如,高启认为要“兼师众长”;李东阳认为要分辨诗体的声调音节;前后七子主张要学习汉魏盛唐,提倡复古[5];公安派则主张要“独抒性灵”等。这些看法均有一定道理,涉及诗歌创作如何学习前人、如何掌握诗体特点、如何表现诗人主体感情等问题。但是,他们中大多数人提出的理论主张却有如下共同弱点:一是将其认识到的部分真理强调过分,缺乏应有的辩证态度;二是不能正确总结汉魏盛唐以至宋元以来诗歌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三是没有找到提高诗歌创作水平的关键因素,即应到现实生活中寻求诗情。所以,这些理论主张都未能挽救正统诗文的衰微,反而将诗歌创作引向更深的危机。
③明代诗歌在反映现实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既不如唐诗,又逊于宋诗。这里固然有八股取士[6],使"明代功名富贵在时文,全段精神,俱在时文用尽,诗其暮气为之"(吴乔《答万季墅诗问》)等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诗人创作指导思想上存在偏颇。前后七子的模拟成风,公安派的诗意浅露,竟陵派的诗境狭小,都是诗人不能深刻认识生活的重要性而结出的苦果。
视频
元夕二首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明代诗歌有什么特点?,爱问,2018-04-07
- ↑ 明代诗歌的发展 ,诗词俱乐部,2020-10-24
- ↑ 明刘基诗词代表作有哪些,清涧诗词网,2018-08-21
- ↑ 明末文学公安派 ,搜狐,2020-03-03
- ↑ 文摘:明代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 ,搜狐,2016-08-09
- ↑ 明朝八股取士的原因是什么,雨露学习互助,201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