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爾克什坦口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伊爾克什坦口岸原稱為「斯姆哈納口岸」,位於我國西陲第一村新疆烏恰縣吉根鄉斯姆哈納村,地處東經73°58′,北緯39°42′,是我國最西部的一個口岸。口岸距烏恰縣城140公里,伊爾克什坦口岸於1997年7月21日臨時開通過貨,2001年7月1日該口岸通過了國家驗收,2002年5月20日正式全面開通。據統計口岸總投資約4000萬元。2011年該口岸遷至距離烏恰縣城3公里的新址辦公。、 [1]
地理位置
伊爾克什坦口岸 地理位置從州首府阿圖什市出發,沿克孜勒蘇河逆流而西行至薩哈勒恰特,沿支流吉根河轉向西北,至吉根鄉,然後轉向西南,沿海拔3 221米的克孜勒套與海拔3 055米的柯爾克昆蓋依套之間的峽谷,向西南而上。這是一個遙遙幾十公里長的大峽谷,南山巍峨,北山聳峙,高峻挺拔,起伏逶迤,山中怪石林立,岣岩交錯。穿行峽谷之間,使行人在驚險之中,得到一種特有的享受。出峽谷至斯木哈納,再沿克孜勒蘇河而上,過克孜勒蘇河大橋,一條南北流向的伊爾克什坦河便擋住了去路,這裡就是伊爾克什坦。 伊爾克什坦原屬我國帕米爾之腹地,從西漢劃人我國版圖,直到清代,一直是我國與中亞各國友好往來的交通要道。
簡介
位於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境內,地處東經73°58′、北緯39°42′,與吉爾吉斯斯坦的奧什州毗鄰。口岸距烏恰縣城150公里,距阿圖什市250公里。與伊爾克什坦口岸相對應的口岸為吉爾吉斯斯坦的伊爾克什坦口岸,位于吉奧什州境內,從該口岸至吉國奧什州僅210公里,比從吐爾尕特口岸出境到奧什近800公里。2011年該口岸遷至烏恰縣,緊鄰烏恰縣城,占地10萬平方米。 伊爾克什坦口岸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通道和驛站,於1997年7月21日臨時開通過貨,於2002年5月10日正式對外開放,允許中吉兩國及第三國的人員、貨物、交通工具通行,為常年開放口岸。 2003年,口岸出入境人員4800人次,完成進出口貨物18萬噸,實現貿易額1.46億美元。
伊爾克什坦口岸原稱「斯姆哈納口岸」,位於我國西陲第一村新疆克孜勒蘇克爾克孜自治州烏恰縣吉根鄉斯姆哈納村,地處東經73°58′,北緯39°42′,是中國最西部的一個口岸。距烏恰縣城153公里,距克州首府阿圖什市250公里,海拔2830米。口岸對面為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的奧什州,距該州首府奧什約220公里。
伊爾克什坦口岸定址於崑崙山山脈與西天山山脈交界處的克孜勒蘇河流基座階地上(俗稱國民黨老營房),海拔2845m。在國家有關部委和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幫助和支持下,口岸建設於1999年元月全面開工。截止2000年底口岸「一關兩檢」、貨場、商業、客運、通信等基礎建設已全部建設完成。據統計口岸總投約4000萬元。
經濟貿易
伊爾克什坦口岸通商歷史較長,歷史上曾是南疆地區最大的貿易口岸。新中國成立後,中蘇雙方國際郵件班車曾在該口岸入出境。1993年經新疆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開始建口岸設施。口岸對應地區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的奧什州,工業比較發達,對兩國口岸的開放有迫切的要求。在1996年江澤民主席訪問中亞國家期間,應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多次要求,經中吉兩國政府1997年5月簽署的協議,伊爾克什坦口岸已從1997年7月20日起臨時開放。
伊爾克什坦口岸有着良好的發展前景。伊爾克什坦口岸地處中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交界區,口岸經濟貿易可輻射西亞、歐洲、中亞及其他獨聯體國家。經濟貿易的發展有較強的經濟互補性。毗鄰國家是原蘇聯的重工業基地,有色金屬、木材及畜產品十分豐富,但電子工業、輕工業發展相對滯後,對食品、日用消費品、輕紡工業產品需求量大。2004年,過貨量27.66萬噸,貨值26751萬美元。主要出口貨物有紡織品、輕工機械、農產品、陶瓷等等。主要進口貨物有農產品、畜產品、廢舊金屬等。
伊爾克什坦口岸的開放對加強我國同中亞各國的聯繫,進一步促進我國同中亞各國的經貿合作和友好往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口岸過貨情況良好,運轉基本正常,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正加緊進行。 2011年12月19日,中國最西端的口岸---伊爾克什坦口岸,舉行了盛大的遷址儀式。新口岸地址位於烏恰縣縣城以西3公里,這裡的平均海拔比口岸舊址下降了1000多米。 伊爾克什坦口岸於1997年臨時開通,2002年5月20日正式全面開通,口岸設計規模為年過貨量為30萬噸,年客流量為10萬人次,是國家一類永久性陸路公路口岸,允許中吉兩國及第三國的人員、貨物、交通工具通行。
伊爾克什坦口岸原址位於克州烏恰縣吉根鄉斯姆哈納村,距南疆重鎮喀什市約252公里,距阿圖什市約260公里,距吉國重要城市奧什市約260公里。而奧什市是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3國一個位置適中、經濟繁榮、商貿輻射能力強的中心城市,那裡公路交通發達,鐵路通往各國。
自2002年口岸正式開放以來,到2010年口岸過貨總量達300多萬噸,貿易額105.9億美元。2011年預計過貨量突破60萬噸,貿易額40億美元,將創歷史新高。伊爾克什坦口岸進口貨物主要有廢舊金屬、動植物產品、乾鮮水果,出口貨物主要有小五金、日用百貨、陶瓷製品、服裝布匹、機電產品、大型機械設備等。 受自然及地域條件制約,伊爾克什坦口岸原址缺少相對完善的配套實施,在後勤保障、綜合服務等方面存在許多不利因素。
伊爾克什坦口岸已連續多年超負荷運轉,快速增長的進出口業務與吞吐能力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口岸面臨難以逾越的發展瓶頸,同時由於遠離縣城,地域限制,無法發揮口岸對當地經濟的輻射帶動作用。2006年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伊爾克什坦口岸下遷工作正式立項。新址確定在烏恰縣城以西3公里,距喀什市、阿圖什市約110公里,規劃面積6.4平方公里,項目設計年過貨量150—200萬噸,年客流量為50萬人次。
口岸新址建設面積3.5平方公里,實際投資約2.6億元,主要啟動口岸通關區、一部分物流倉儲區和部分單位的生活辦公區,建設項目有7500平方米的聯檢大廳和車輛查驗通道、4800平方米報關報檢綜合樓、10公里燃氣主管網、10公里主要幹道、供排水管網20.6公里及防洪壩等市政基礎設施。其中,海關綜合辦公樓、H986查驗設備、運管局、派出所、國檢局綜合樓已經建成,水、電、路、暖氣基礎設施建設齊全,已經具備正常辦公條件。根據《國務院關於支持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建設的若干意見》及2011年公布的《喀什特殊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2010—2030)》,將有10平方公里經濟特區位於伊爾克什坦口岸下遷區,按照《意見》的產業布局要求,伊爾克什坦口岸重點發展進出口商品物流倉儲集散中心、進出口產品加工區等口岸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