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仙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仙居縣隸屬於浙江省台州市。東晉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仙居立縣,名樂安。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宋真宗詔改仙居縣。

仙居地處浙江東南、台州西部,東連臨海、黃岩,南接永嘉,西鄰縉雲,北與磐安、天台分界。縣域面積2000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山地(1612平方公里)占全縣80.6%,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氣候屬亞熱帶季風區。年平均氣溫18.3℃,1月份平均氣溫5.6℃,7月份平均氣溫28.5℃。全年無霜期240天左右。

仙居是產業特色鮮明、潛力巨大的創業熱土。仙居是甾體藥物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是全國重要的醫藥中間體產品出口基地縣,主導產品激素類藥物出口居全國第一;仙居工藝美術行業名揚海內外,是全國最大的木製工藝品基地縣,榮獲「中國工藝禮品之都」和「中國工藝禮品城」的稱號。[1]

建制沿革

仙居歷史悠久。6000多年前,在永安溪中下遊河谷平原上,就已聚居着仙居人的祖先—甌越族人。

戰國時,仙居為越國領土。秦統一全國後,屬閩中郡鄞縣回浦鄉。東漢時,仙居是國內高僧名道涉足之地,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建造的「石頭禪院」(即石牛「大興寺」),比國清寺建寺早400多年。

東晉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仙居立縣,名樂安。隋、唐間幾經廢置,至五代吳越寶正五年(公元930年),改名永安。宋時,仙居是國內著名的宗教聖地之一。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宋真宗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衛,而多神仙之宅」,詔改今名。立縣至今已有1600多年。

行政區劃

1996年,轄7個鎮、12個鄉:城關鎮、官路鎮橫溪鎮田市鎮白塔鎮朱溪鎮下各鎮、上張鄉、大戰鄉、廣度鄉、雙廟鄉、安嶺鄉、楊府鄉、步路鄉、埠頭鄉、淡竹鄉、湫山鄉、溪港鄉、皤灘鄉。

1997年,撤銷埠頭鄉,設立埠頭鎮。

2001年7月5日,浙政函126號批覆同意仙居縣撤銷楊府鄉建制擴大城關鎮行政區域:撤銷楊府鄉建制,併入城關鎮。調整後,全縣轄8個鎮、10個鄉。

2003年4月24日,浙政函63號批覆,同意仙居縣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同意撤銷仙居縣城關鎮建制,設立福應街道、南峰街道、安洲街道。調整後,全縣轄3個街道、7個鎮、10個鄉。

現轄3個街道、7個鎮、10個鄉,418個行政村(包括403個村、15個社區),福應街道、南峰街道、安洲街道、橫溪鎮、白塔鎮、田市鎮、官路鎮、下各鎮、朱溪鎮、埠頭鎮、安嶺鄉、溪港鄉、湫山鄉、皤灘鄉、淡竹鄉、步路鄉、上張鄉、廣度鄉、大戰鄉、雙廟鄉。[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仙居地處浙江東南、台州西部,東連臨海、黃岩,南接永嘉,西鄰縉雲,北與磐安、天台分界。縣域面積2000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山地(1612平方公里)占全縣80.6%,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

地形地貌

地形屬浙南山區一部。仙霞嶺延伸至縉雲分叉,綿亘本縣南北邊境,成鉗形對峙。南為括蒼山,主峰米篩浪,海拔1382.4米。北為大雷山,主峰青梅尖,海拔1314米。全縣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9座。永安溪自西向東穿流而過,境內全長116公里。全縣地形從外向內傾斜,略向東傾,其間有大小不等、錯落相間的谷地和盆地,其中下各、城關、田市、橫溪等4個河谷平原面積較大。

氣候環境

氣候屬亞熱帶季風區。年平均氣溫18.3℃,1月份平均氣溫5.6℃,7月份平均氣溫28.5℃。全年無霜期240天左右。雨量充沛,歷年平均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呈雙峰型分布,前峰為梅雨,後峰為秋雨,降水的空間分布不均勻,南部多於北部,東部多於西部。[3]

自然資源

仙居是旅遊資源豐富、景色秀麗的人間仙境。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9.6%,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5A級旅遊區158平方公里,遍布奇峰異石,流湍飛瀑,是高自然度、原生態的風景名勝區,清翰林院編修潘耒遊仙居後曾留言「天台幽深、雁盪奇崛,仙居兼而有之」。目前逐漸形成了以中國最美綠道——仙居綠道為紐帶,串聯起以游山為主要特徵、被稱為「浙江一絕」的大神仙居景區和響石山景區,以玩水為主要特徵的永安溪漂流景點,以探林為主要特徵的淡竹原始森林景區,以訪古為主要特徵的皤灘古鎮、高遷古民居、桐江書院景點和以賞月為主要特徵的景星岩景區等特色景區框架。

仙居是產業特色鮮明、潛力巨大的創業熱土。中共仙居縣委、仙居縣人民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的工作部署,開拓創新,克難攻堅,狠抓產業轉型升級,使全縣經濟社會保持了較快發展。工業方面,形成了醫藥化工、工藝美術、橡塑、機械四大支柱行業,仙居是甾體藥物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是全國重要的醫藥中間體產品出口基地縣,主導產品激素類藥物出口居全國第一;仙居工藝美術行業名揚海內外,是全國最大的木製工藝品基地縣,榮獲「中國工藝禮品之都」和「中國工藝禮品城」的稱號。農業方面,仙居經農業部、國台辦批准設立了浙江省首批台灣農民創業園,是財政部、農業部基層農技改革建設試點縣,是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是浙江省「三位一體」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試點縣,已形成楊梅、三黃雞、綠色蔬菜、綠色稻米等主導產業,榮獲「中國楊梅之鄉」、「中國有機茶之鄉」的稱號。服務業方面,在旅遊休閒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仙居的景觀房產、商貿流通、現代物流、總部經濟、金融服務、文化創意、養老服務等新興服務業正在加快發展。

區域人口

2017年,全縣戶籍總人口514974人,其中男性人口267041人,女性人口247933人,男女性別比為107.7:100。全年共出生8568人,死亡3450人,人口出生率為16.71‰,死亡率為6.73‰,人口自然增長率9.98‰。據2017年1‰人口變動抽樣調查,年末全縣常住人口35.4萬人,城鎮人口比重為57.8%。[4]

區域經濟

綜合概述

2017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1.1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0%。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5.47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89.02億元,增長8.1%;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06.64億元,增長6.5%。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7.3︰42.2︰50.5。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為41186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6100美元),比上年增長6.0%。

2017年全縣完成一般預算總收入30.52億元,比上年增長14.3%,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8.53億元,增長15.0%。在一般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16.20億元,增長23.5%,其中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分別增長27.1%、-96.6%、30.7%和5.9%。全縣財政總支出為49.93億元,增長15.3%。其中教育支出9.28億元,增長20.6%;醫療衛生支出4.22億元,增長16.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29億元,增長23.2%;農林水事務支出9.11億元,增長7.0%;一般公共服務支出4.88億元,增長22.9%;城鄉社區事務支出5.39億元,增長4.2%。

第一產業

全年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5.5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0%。其中,完成農業增加值10.73億元,增長4.8%;林業增加值1.70億元,增長7.6%;牧業增加值2.69億元,減少0.4%;漁業增加值0.35億元,增長3.3%;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0.09億元,增長6.8%。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3.55萬畝,比上年增長11.5%,糧食總產量9.63萬噸,比上年增長5.3%。畜牧業生產回落,年末生豬存欄6.77萬頭,比上年減少6.2%;家禽存欄78.27萬隻,減少24.7%。全年肉類總產量1.47萬噸,增長2.2%。

獲評省級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規範化縣,成功創建省級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仙居楊梅被評為浙江省「十佳楊梅」;仙居雞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農旅融合深入推進,成功舉辦油菜花節、楊梅節等農事節慶,「四季花海」影響力不斷提升。民宿產業蓬勃發展,新增省市級農家樂特色村4個。台創園被評為2017中國產業園區成長力百強單位,列入首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創建名單。

「美麗鄉村」建設深入實施,建成美麗鄉村精品線2條、省市級精品村6個、省A級景區村莊26個,淡竹鄉被評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鄉鎮。創成省級森林城鎮2個、省市級森林村莊20個。農村污水納管工程全面完成,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創成省級垃圾分類試點村12個。新建生態養殖小區29個。改造農村D級危舊房502戶。全面完成80處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搬遷地質災害移民1957人,拆除舊房1300間。

第二產業

2017年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73.6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43.29億元,增長11.4%。抽水蓄能電站貢獻巨大,實現增加值6.48億元,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3.4個百分點,對全縣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79.8%。企業生產形勢基本穩定,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153.99億元,比上年增長15.6%,產銷率達97.6%,比上年提高3.5個百分點。企業效益呈現穩步向好態勢,全縣139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稅21.18億元,比上年增長25.1%;實現利潤13.28億元,比上年增長33.3%。

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活動經費支出3.32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2.2%。實現新產品產值50.97億元,增長59.3%,新產品產值率達32.3%,比上年提高9.7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增加值分別為22.06億元和11.81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6.7%和6.8%。「機器換人」成效明顯,勞動生產率達16.6萬元/人,增長11.7%,人均創利稅8.13萬元,增長25.5%。創新動能不斷積聚,與北大、浙大等高等院校合作,組建創新平台4家,君業藥業成立陳芬兒院士工作站。2017年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家,省科技中小型企業56家,122家企業列入省「專精特新」企業增育庫。

2017年全縣具有資質等級建築企業完成建築業產值142.66億元,比上年增長11.0%,其中完成省外建築業產值72.21億元,增長4.3%。全年總承包及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本年新簽合同額135.78億元,增長3.5%。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65.53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6%。

第三產業

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6.62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商品房銷售面積42.49萬平方米,增長21.7%,商品房銷售額42.43億元,增長50.0%。

2017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8.32億元,比上年增長11.0%。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67.29億元,增長15.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1.03億元,增長2.6%。按消費類型統計,商品零售額84.95億元,增長10.4%;餐飲收入額13.36億元,增長15.1%。網絡零售額28.04億元,增長39.2%。

全縣實現旅遊總收入183.31億元,比上年增長21.7%。接待入境旅遊者4.97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1249萬美元;接待國內旅遊者1689.54萬人次,增長19.0%;國內旅遊收入182.47億元,增長22.0%。景點門票收入2.29億元,增長15.8%。[5]

社會事業

科技創新

啟動科技新長征「234」戰略,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8家,新增省級企業研究院1家,新認定省級科技型企業56家,新增省級工業新產品新技術開發項目57個,新農化工實現「浙江製造」認證仙居企業零的突破。全縣獲得專利授權397件,其中發明專利57件。

教育事業

2017年末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50所,在校學生總數85168人。其中,普通高中5所,在校學生8632人;職業中學2所,在校學生6906人;初中17所,在校學生20990人;小學40所,在校學生35817人;幼兒園85所,在園幼兒12667人;特殊教育1所,在校學生156人。教育質量穩步提升,高考一段錄取495人,錄取率18.7%,居全市第四。特色辦學再創佳績,獲世界冠軍1項、全國冠軍15項。教育資源不斷優化,外語學校初中部、船山小學開工建設。教育基本現代化縣完成申報工作。 摺疊人才開發 2017年全縣新增各類人才953人,年末全縣人才總量達70717人,新增技能人才自主評價企業10家,全年完成技能人才培訓6500人次,培養高技能人才3356人。全縣新增高層次人才168人,其中新引進市外「國千」專家2名、「省千」專家1名、「500精英計劃」人才15名,年末高層次人才總量達1839人。

文化建設

深入開展文化強縣建設,文化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城市文化綜合體、檔案館開工建設,下湯遺址保持規劃完成編制。廣電傳媒集團正式成立,廣電技術服務用房投入使用。新建農村文化禮堂23家,農村文化廣場25家。

衛生事業

城鄉居民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成功創建省級慢性病防控示範區,成立台州恩澤醫療集團仙居醫共體,省中醫藥研究院仙居分院、「柴可群名中醫工作室」掛牌,縣人民醫院康復樓完成改造投入使用,廣仁醫院正式營業,安州醫院一期主體工程完工。年末擁有衛生機構286個,實有病床1925張,衛生技術人員2827人,其中執業醫師(含助理)1239人,註冊護士1115人,按戶籍人口統計,每千人床位數、衛技人員數、執業醫師(含助理)數和註冊護士數分別達到3.74張、5.49人、2.41人和2.17人。

體育事業

體育事業取得新成績,被省命名為體育強縣。群眾體育深入開展,縣體育館建成開館。成功舉辦仙居綠道國際馬拉松、環浙自行車公開賽、全縣機關運動會等一系列賽事。全縣運動員參加國際國內各項賽事取得了較好成績,共奪得世界級1銀1銅,亞洲級2銀,國家級15金11銀13銅,省級36金24銀33銅。

居民收支

根據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60元,比上年增長9.6%。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7127元和19129元,增長9.0%和9.6%。全年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0951元,比上年增長8.4%。其中,城鎮常住居民和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分別為24958元和16233元,增長8.8%和7.1%。

社會保障

2017年末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0.25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7.20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4.66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7.19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4.89萬人。年末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0.51萬人,基本養老參保率達84.1%。企業退休人員年人均養老金為1890元/月;失業保險金髮放標準增至1328元/月。

民生保障

全年民生支出39.57億元,比上年增長13.2%,占一般性財政預算支出的79.3%。2017年新建養老機構2所,改造敬老院2家,新增床位430張,新建社區居家養老照料中心55家,實現了居家養老全覆蓋。年末全縣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8739戶、14434人,發放低保資金5285萬元,實現了「應保盡保」。完善困難群眾大病救助機制,救助城鄉患病困難群眾11672人次,支出醫療救助資金1499萬元。建成保障性住房572套。

慈善事業

大力弘揚慈善文化,發揮慈善在改善民生促進社會的作用,設立慈善冠名救助基金4.35億元,實際到位慈善款(物)3470萬元,發放救助款(物)2450萬元。全縣有義工服務隊60支,註冊義工3500人,全年共開展各種義工服務時間累計達22萬小時。

生態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成功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生態環境質量等級為優,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圓滿舉辦第二屆中國縣域綠色發展仙居論壇,被評為「2017中國綠色發展優秀城市」。「五水共治」工作長抓不懈,在全市率先剿滅V類小微水體,全縣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100%,羅渡出境斷面水質穩定在Ⅱ類標準,通過省水生態文明試點縣驗收。永安溪全流域鐵腕治砂,依法取締非法採制砂場38個,非法採制砂得到全面禁止;完成經濟開發區現代工業園區「零直排」整治工作,實現環保基礎設施全覆蓋、企業全納管、污水「零直排」,實現「一灣清水出仙居」,永安溪以最高分獲評全國十大「最美家鄉河」。創成省級永安溪濕地公園。永安溪綠道榮獲2017年世界休閒組織國際創新獎,獲評浙江省「2017年度最美綠道」稱號。「五氣共治」工作深入開展,城南工藝品企業整治提升全面完成,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95.9%,榮獲「全國2017百佳深呼吸小城」稱號。

平安建設

「平安仙居」建設深入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健全,「廠中廠」整治等專項行動大力開展,安全形勢總體穩定,安全生產事故起數、火災起數、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分別下降36.3%、19.0%和40.7%。食品安全保障有效加強,建成陽光廚房191家、農村家宴中心110家,縣級食品檢驗檢測中心資源整合通過驗收。基層治理「四個平台」建設不斷深化,組建「全科網格」626個,實現行政村(社區)全覆蓋。十九大維穩安保任務圓滿完成,榮獲省「平安金鼎」。[6]

歷史文化

仙居文化

仙居文化源遠流長,底蘊豐厚,早在4000-7000年前,就有人在這塊土地生息繁衍,據考古發現,下湯新石器遺址與本省河姆渡、良渚文化的遺址相比,毫不遜色,相繼顯露了中華早期文明曙光。仙居建縣於公元347年,公元1007年即北宋景德四年,真宗皇帝趙恆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圍」下詔命名為仙居。

仙居山川疊翠,風光旖旎,以其與人文景觀相融合的文化史跡遍布全境。有虛幻莫測的韋羌山蝌蚪文、居全國之冠的崖刻大「佛」字、全國道家第十洞、宋代古塔、明代石燈柱、皤灘古街和近年新發現的後山根恐龍化石等,許多名勝古蹟錯落其間。地上地下文物資源豐富,現有省級文保單位5處,縣級文保單位26處,現已收藏文物器件2000多件。

仙居歷代文化名人輩出。晚唐有著名詩人項斯;宋代食用菌專家陳仁玉寫下了世界第一部《菌譜》;元代大畫家奎章閣監書博士柯九思善詩文、工書畫,時人稱為「三絕」;現代出了玻璃雕花大師吳子熊、書法家徐子久等。

仙居長期的民間文化活動,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如捲地龍、長板龍、跳跳馬、疊羅漢,以及各類民歌小調久傳不衰。近年挖掘、整修、創新的有:長板龍燈、「退彈蝦」、長旗燈、水口山捲地龍、五獅挪球,參加台州市民間藝術大賽獲金獎、銀獎殊榮;仙居無骨針刺花燈,參加全國民間藝術博覽會獲金獎,並被專家們稱為「中華瑰寶」、「中華第一燈」。經過文化部門和廣大群眾的幾年努力,仙居特色文化的開發與利用,取得了卓著成果:2000年6月文化部授牌仙居縣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針刺無骨花燈)」。

2005年,仙居針刺無骨花燈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9個項目列入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0年,下鄉送戲234場、送電影3440場,送書1.86萬冊,新建社區服務站7家、改造7家、租用5家,新建基層文化俱樂部14家,建成省級文化示範村1個,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率116%。

人文景觀

境內列為省級重點保護單位的文物有7處,列為縣級重點保護單位的文物有43處,其中下湯新石器文化遺址、世界上最早的照明路燈石柱燈、國內八大奇文之一的蝌蚪文、「中華第一燈」針刺無骨花燈、「華東第一龍型古街」皤灘古街、道教第十洞天括蒼洞等,歷史文化價值很高,特別是針刺無骨花燈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外,還有距今約9000萬年的恐龍化石、全國單字之冠摩崖石刻大「佛」字、填補浙江無岩畫歷史空白的朱溪漢代岩畫、宋代大理學家朱熹送子求學的桐江書院、田市鎮明朝石刻運河圖、廣度春秋古越文字等。[7]

名優特產

仙居三黃雞:仙居三黃雞又名仙居雞,浙江省優良蛋用型雞種之一。主產於仙居縣。特徵是,體形結實,體態勻稱,小巧玲瓏;羽毛緊密,尾羽高翹;頸細長,背平直,翅緊貼。性活潑,覓食力強,較早熟,產蛋多。經測定,最好個體年產蛋高達269枚。肉可食用,毛可綜合利用。

仙居楊梅:仙居楊梅具有成熟早,色美、味甜、核小、高產穩產等特點。1994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著名科學家嚴濟慈品嘗後,親筆題寫了「仙梅」二字。在『99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仙」牌仙居楊梅被評為「名牌產品」,不僅遠銷大江南北,還直闖俄羅斯等國際市場。為了不斷提高仙居楊梅的品質,增強市場競爭力,全縣全面實施「楊梅梯度開發」工程,利用海拔高差來拉長楊梅的採收期。在低山、低丘上發展早熟的荸薺種楊梅,6月中旬就成熟上市,在中高山區發展東魁楊梅等晚熟品種,7月中下旬成熟上市,將楊梅採收期延長到2個多月。經與上海、浙江農科院、浙江大學等科究單位聯合開發保鮮技術,在不使用任何保鮮劑和情況下,保鮮期延長10天以上。

仙居蜜梨:「仙綠」牌仙居蜜梨產於風光秀麗、素有人間仙境之稱的浙江省仙居縣。這裡山青水秀、空氣清新、氣候溫和、日照充足,是發展生態農業,生產綠色無公害果品的最佳區域之一。仙居蜜梨是從台灣引種的日本梨良種,果實外形美觀、風味獨特、肉質細嫩、汁多味甜、品質極佳,經國家果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試,在國內同類產品中居領先水平,1998年獲浙江省優質農產品銀獎,1999年在99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被認定為名牌產品。

仙居板栗:仙居板栗種植面積5餘萬畝,年產量500餘噸,是當地山區農民的一大主要產業。仙居板栗以魁栗、毛板紅及部分地方良種為主體,「仙綠」牌魁栗,1998年度被評為浙江省優質農產品。

仙居黃花菜:產於浙江省仙居縣。地處浙南丘陵山區,土壤以沙土為主,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其種植黃花菜已達300餘年,傳統優良品種為仙居花,適應性廣,抗逆力強,根系發達,耐旱、耐瘠,適宜山地種植,具有早熟、抗病、豐產、優質等特點。其植株粗甜而香,條形粗壯,質量上乘。銷於國內一些省市。

仙居獼猴桃:仙居為全省12個獼猴桃基地縣之一。野生果品資源分布廣泛,人工栽植始於1985年,主要品種有海沃特、阿里林和中華獼猴桃等。[8]

風景名勝

神仙居景區

神仙居景區是仙居國家公園核心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景區。古名天姥山,又稱韋羌山。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吟誦的就是神仙居的奇幻美景。百度百科已經官方審核通過「天姥山——神仙居(韋羌山)」,這是大自然饋贈的地理遺產與千年史書客觀嚴謹的公正記載,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里描繪的「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等大量的神幻景象,都在神仙居景區一一找到對應,令遊客無不驚嘆。山上留有清朝乾隆年間縣令何樹萼題「煙霞第一城」,意雲蒸霞蔚之仙居,景色秀美,天下第一。

神仙居地質構造獨特,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流紋岩地貌集群,一山一水、一崖一洞、一石一峰,都能自成一格,形成「觀音、如來、天姥峰、雲海、飛瀑、蝌蚪文」六大奇觀。神仙居景區分南海、北海兩塊,」西罨慈帆」、」畫屏煙雲」、「佛海梵音」、」千崖滴翠」、」犁沖夕照」、」風搖春浪」、「天書蝌蚪」、「淡竹聽泉」被稱為神仙居新八大景。景區南北兩側,為江南峽谷風光,林泉相依,以岩奇、瀑雄、谷幽、洞密、水清、霧美取勝,千峰林立,氣象恢弘。從北海索道上去,自南天索道下來,數公里的旅程均在數百米高的棧道上進行。其間依次行走在菩提道、般若道、因緣道、觀音道、飛鷹道與無為道這六條道上。途中鳥鳴婉轉,移步換景,如置身畫卷之中行走,雖有陡坡亦不足道哉。景區內負氧離子含量奇高,平均達2.1萬個/每立方厘米,最高處達8.8萬個/每立方厘米,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得閒即是仙,行走其間,尋心朝聖,觀得本心,自在愉悅。

皤灘古鎮

與所有古鎮一樣,皤灘的崛起,同樣是因為商業的繁榮。而商業的繁榮,又多半源於交通運輸的優勢。眾所周知,古代的交通運輸,其優勢從來不在於陸路而仰仗於水路,這便造就了水鄉江南的無數繁華。

皤灘地處浙南山區的仙居縣,位於永安溪的河谷平原上,是萬竹溪、朱姆溪、黃榆坑、九都港的交匯之處,向下的水路直達椒江海口,向上的山道則通往浙西和贛南。所以,自唐以來,這裡便是著名的鹽商之埠。海鹽曬成之後,通過浩浩蕩蕩的商船逆流而上,直抵皤灘,然後改成身背肩扛,假蒼嶺古道運往浙西以及內陸省份。久而久之,皤灘遂成浙南重鎮,其奢華之氣,淫糜之風,整整瀰漫了宋元明清等數個朝代,可謂名震江南。

不料的是,隨着浙贛鐵路的建起,以及陸路交通的發展,皤灘的水路優勢漸漸喪失,繁華之路也便走到了盡頭。滄海桑田,近百年的光陰淘洗,皤灘在大多數人的心中,終於成為一個陌生的存在。

永安溪綠道

綠道由城區永安公園到神仙居景區,途徑福應、南峰、步路、官路、田市、白塔六個鄉鎮(街道);連接新區、台灣農民創業園、神仙居度假區三大主平台;串聯神仙居、高遷古村、永安溪漂流、石倉洞及薰衣草、草莓、藍莓基地等自然與人文的景區。車騎慢行於永安溪綠道,走累了就歇歇,新建10個驛站,不僅能提供休息,還為遊人提供自行車租賃、快捷餐飲服務。置身田園郊野,移步換景,每一步都有綠意相伴,每一節都會有風景相伴。

永安溪漂流

美麗的仙居有條美麗的永安溪,美麗的永安溪有個令人神往的旅遊項目——竹筏漂流。

竹筏,這種原始的水上交通工具,被現代人們用來遊覽山水,便充分體現了她無窮的親和力。竹子生於大自然,長於大自然,「纖纖之軀,質樸無華;君子臨風,淡泊山野」,它的體貌稟性,歷來為人們所喜愛。由它的纖細修長之軀組合而成的竹筏,與那些木排木船相比,不但具有纖巧秀麗之美,而且更具原始的古樸和裸露的野性。

「水真綠淨不可唾,魚若空行無所依。」看着永安溪清澈透明的溪水,看着水裡魚游蝦躥,逍遙自在,於是便痴迷於水底世界,心痒痒的,身上也「痒痒」的,便欲脫掉衣衫,做一回溪里「活魚」或「蹦蝦」。

低頭看溪,抬頭看山,兩岸怪石奇峰有的像臥獅,有的像大象,有的像飛鳳,有的像奔馬……心頭便如小鹿撞撞,讚嘆大自然美麗得勾人魂魄。

在陶醉中,思緒無羈,於是便會想起竹筏下這條溪流的悠久的歷史,想起這條溪流所孕育的豐厚的文化。

景星岩景區

中秋,十餘位文友相邀游景星岩,景星岩是仙居的八大風景之一,名曰:景星望月。

賞月的最佳處,歷來有二:一是水邊賞月。「天上一明月,水裡一月明,兩月長相依,不言別離情。」詩情畫意,盡在其中。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即是水邊賞月的著名景點。二是山巔賞月。山巔賞月,妙在月之晶瑩皎潔,其大無朋。

「萬山在下躍玉盤,不洗銀盆手自寒。玉兔歡跳亂人眼,嫦娥揮袖戲金鸞。」明月近在咫尺,唾手可得,天上人間,仿佛無鴻。此時此景,令你如痴如醉,恍若神仙,妙趣橫生,其樂無窮。仙居的「景星望月」,便是山巔賞月的佳處之一。

淡竹原始森林

淡竹原始森林位於仙居縣西南部,距縣城45千米,是仙居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核心景區之一。景區內蘊藏着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和完整多樣的生物圈,擁有2000多個生物種類,其中保存完好的原始溝谷常綠闊葉林在國內罕見,尚有南方紅豆杉、香果樹、長葉榧、浙江楠、杜仲、厚朴木、金剛大、八角蓮、金錢豹、穿山甲、五步蛇、蠑螈等上百個國家保護野生動植物,享有「綠色基因庫」和「天然藥物寶庫」之美譽。

淡竹原始森林分溪谷休閒區、科普觀賞區和森林探險區三大主要功能區。景區從石頭古村到茅草山莊的7千米溪谷休閒區中您可盡情地享受農家樂、天然浴場、茶館品茗和休閒度假等農家田園情趣;從茅草山莊到龍潭虎穴這段溝谷清泉交匯線為科普觀賞區,悠閒自得地漫步在這2千米的小徑時,將會感受到生物的多樣性和大自然的和諧旋律,呼吸到森林氧吧的負氧離子,教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如果尚未過癮,再往深山老林邁進,即為森林探險區,那裡可真正體驗到原始森林的蒼老和神秘,但需要注意安全!

高遷古民居

高遷古民居簡介高遷古民居群位於風光秀麗的仙居縣西部白塔鎮,距縣城19公里,擁山環水,交通便捷。

古民居群規模宏大,布局精巧,保存完整,遞數百年而不衰。古民居外型優美,立面簡潔,構架堅固,尤以鑲嵌在門窗欞台上精美的石、木雕刻聞名遐邇。這些石、木雕刻玲瓏剔透,風格多樣,或古拙,或勻稱、或簡潔,或繁複,或遒勁雄奇,或細密工整,是我國古代民居雕刻藝術的集中體現,具有高度的觀賞和研究價值。尤以木透雕動物花卉,木浮雕人物故事讓人嘆為觀止。

高遷古民居是吳氏一族集居地,保存有十三座明清年間仿照太和殿建成的古宅院,是典型的江南望族居住地。吳氏一族始於五代(梁)光祿大夫銀青,史上曾湧現出北宋龍圖閣直學士吳芾、南宋左丞相吳堅、明代左都御史吳時來等傑出人才,至十七世浙東副元帥、懷遠將軍兼仙居縣尹熟公來高遷居之。

高遷古民居至今仍有村民在其中生活起居。群內村民天性開朗,心靈手巧,生活淳樸,尚留有相當多的傳統習俗,如紡紗、結帶、編草鞋、搗年糕,做佛事等。人與古居相得益彰,一幅與世無爭的和平景象令遊客羨慕不已。

響石山

響石山,原名猴山谷。位於我縣橫溪鎮猴山根村附近的山上。關於它的來歷,在當地流傳着一個美麗傳說:當年胡公大帝得道成仙欲尋找一登天之徑,他左找右找看準了猴山,便點化了一堆石頭化為烏豬,爬山涉水來到猴山山頂的天門處欲搭建登天之梯,不料在山腰上間碰到一位樵夫,胡公為驗證自己的法術,便試探樵夫:「此為何物」?樵夫答日:「此乃一群岩石。」胡公見法術被識破,便騰雲駕霧離開此到永康方岩成仙升天而去。而猴山上遺留下來的一群群岩石,便散落在各峰之上,化成了各種的奇觀。

響石山景區為丹霞地貌,景區內絕壁挺立、石樑懸空、溝壑縱橫、溪流潺潺、植被茂盛、鳥語花香,境界以清幽取勝。東南大學旅遊研究所長喻學才教授旅遊至此,有詩讚日:一洞連百洞,千峰共一天。穀穀油茶碧,處處峰巒丹。山水為骨架,仙人做肺肝。人巧合天巧,意增勝荊關。

響石山景區面積約10平方公里,內有金猴、情侶谷、虎踞峽、天生橋、月亮潭、石破天驚6個景區,80多個景點。仙猴迎賓、恐龍化石、九龍洞、神龜思夫、浮丘室、會仙閣、棄馬澗、拜馬澗、升仙壇、王子喬成仙處等景點,如群仙排隊,時隱時現的猴子聲聲叫喚,讓人留連忘返。[9]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