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栅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丁栅镇是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辖镇,是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的交汇处,与上海零距离接壤,北邻上海市青浦县,西北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隔太浦河相望,东接俞汇乡,西毗大舜镇,南连西塘镇,距嘉善县城16.8公里,是嘉善县东北部一个水陆交通便捷,环境整洁的省级卫生城镇。区域面积4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00公顷,水域面积约占总区域面积的1/3,地面平均高度为海拔3.8米,下辖13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2000年总人口23054人,常年流动人员近万人。[1]
区域概况
丁栅素有"水乡明珠"之美称,境内河流纵横,水网交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盛产大米、蔬菜、莲藕、玉米、鱼、虾、鳖、河蟹,禽畜等多种名特优农副产品,并享有"水产品之乡"、"甲鱼之乡"、"中国蕃茄之乡"的美誉。同时淳朴的民风、丰富的民间文艺(如:田歌、庙会、社戏、调龙灯、串马灯等)以及无边的原野上点缀着的村落、集镇,乡村田园气息浓重,能满足都市人回归自然、修身养性的需要。
2000年来,丁栅镇工业经济依托工业区建设蓬勃发展,各类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韩商、台商、港商独(营)资企业竞相落户丁栅,已初步形成水泥构件、造纸、玩具、木业、纺织等五大特色产业。2003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5.0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0.27亿元。[2]
历史沿革
丁栅镇原名六塔镇,原址在剑字圩东北湾上。明朝万历、崇祯年间(1542~1633)的工部尚书丁宾进京做官后,其家属在屠家浜北岸建造府宅,并在镇四周河、港水面建栅栏,以防盗贼,镇因此得名。清光绪《嘉善县志》载"丁家栅,治东北三十里,明丁氏居此。"光绪初年形成市镇,民国时名丁家栅镇,1947年春与俞汇镇合并为俞丁乡。1949年5月解放初,建立俞丁乡人民政府。1950年5月,分设为丁栅乡、俞汇乡和沉香乡,均隶属西塘区。1956年2月,撤区并乡,丁栅、沉香、俞汇3个乡并为丁栅乡。1958年10月,丁栅乡并入西塘公社。1961年4月,调整公社规模,建立丁栅公社,又隶属嘉善县。1991年9月28日,丁栅乡改为建制镇。
名优特产
番茄
大棚番茄已成为丁栅镇效益农业的优势产业,从事番茄种植农户有3000多户,全年大棚番茄种植面积达到12000亩,均采用大棚多茬设施栽培模式,选用优质番茄品种,总产量达到5万吨。2003年在全镇范围内实施无公害番茄生产,东泉牌番茄经农业部(杭州)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测试中心检测达到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被认定为浙江省绿色农产品,畅销上海、苏州、温州、杭州等地。2004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番茄之乡"。
六塔鳖
六塔鳖属太湖水系品种中华鳖,背上有对称小黑点10~18个,体色油绿,裙边宽,腹部有黑色白斑纹,肉质结实,含水率低,优于温室、浅水养殖成鳖。
自1977年开始试养,至1998年全镇建成2095亩国家淡水养殖基地,摸索出"鱼鳖混养"科学养殖法,被列为省淡水养殖412工程示范基地。1998年有38家六塔鳖养殖基地,养殖亲鳖1.3万只,年产幼鳖60万只,荡鳖15吨,总收入820万元,形成了稚鳖繁育--温室培育--鱼鳖混养--商品鳖产出一条龙生产线。组建六塔鳖业有限公司,把38家鳖场联结,通过统一管理,规模生产,有序销售,打响了"六塔鳖"品牌,在1998年市农展会上被评为市级名牌产品,在省农展会上获农副产品银质奖。六塔鳖业公司被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十佳先进中介组织。[3]
大事记录
1984年起,全镇普及自来水。
1989年,投资23万多元建成丁栅至大舜公路,陆路交通发展跨出第一步。
1991年12月至1992年1月,协助完成国务院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骨干工程--太浦河人工挖掘工程。
1993年,集镇闭路电视网建成开通,1997年在完成与县联网基础上向各村延伸。
1995年3月,建成邮电大楼和1000门程控电话组装工程。
1996年5月,投资200万元的工业园区建设和建筑一公里长,32米宽的新街全面完工使用。
1997年5月,投资40万元,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的丁栅镇农副产品市场启用;同年起,改良太浦河沿岸滩涂为良田1580亩,通过验收774.1亩;投资60万元建筑面积1180平方米的丁栅卫生院门诊大楼建成使用。
1997~1998年,"创建"成绩突出,先后被命名为省、市级卫生城镇。
1998年,投资75万元,面积3654平方米的镇中心小学2幢教育楼完工交付使用。
1998年被评为县文明城镇、县副业"致富杯"银杯奖,省级卫生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