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一工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五個一工程,又稱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是由中共中央倡導、中共中央宣傳部組織實施,旨在弘揚主旋律、推動優秀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示範工程、導向工程。首屆於1992年頒發,每年度一次。作品必須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省市自治區、部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等製作、推薦、申報。作品分為6個方面,分別是戲劇、電影(包括動畫電影)、電視劇(包括電視動畫片、電視紀錄片)、廣播劇、歌曲、圖書(包括文學類圖書、通俗理論讀物和少兒思想道德讀物)。
積極作用
「五個一工程」實施以來,對各地、各單位精神文明產品生產的發展與提高,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體現了中央提出的精神文明重在建設的方針, 把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號召落實到實際工作中。「五個一工程」中文藝項目的評選,貫徹了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1]的方針,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對繁榮社會主義文藝創作,催促富有鮮明時代精神和濃郁生活氣息、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的問世,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獲獎作品
共有電影122部、電視劇291部、戲劇243部、歌曲193首、廣播劇159部獲得「五個一工程」獎。這些代表着「五個一工程」實施十幾年來豐 厚收穫的精品力作,凝聚着各級宣傳文化部門和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心血。 「五個一工程」推出了大量深受群眾歡迎的優秀作品,也不斷培 養出了一批批優秀的文藝工作者。形成了一種以作品帶人、以人促作品的生動氣象。「精品迭出,人才輩出」的「五個一工程」,正在發揮 着激勵、導向、示範、精品、育才五大作用,在構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精神大廈、建設和諧文化、繁榮文藝創作的進程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
電影《張思德》、《太行山上》,電視連續劇《恰同學少年》[2]、《延安頌》、《插樹嶺》,話劇《立秋》,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舞劇《紅河谷》,歌曲《吉祥三寶》,長篇小說《笨花》、《國家幹部》……這些近年銀幕熒屏熱映、舞台盛演不衰、群眾廣為傳唱、圖書市場走紅的文藝作品,均在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獲獎作品之列。
可以說,一部部膾炙人口、昂揚着民族精神和時代氣韻的獲獎作品,集中展現了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文藝大團結大繁榮大發展的生動局面,集中展示了我國近年文藝創作生產階段性成果。事實證明,由黨中央倡導、中宣部具體組織實施的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經過10餘年的實踐,社會影響日益深遠,已成為弘揚先進文化、傳承民族精神、打造時代精品、引領審美風尚的重要平台,成為我們國家崇高的文化品牌。
視頻
五個一工程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關於「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方針的緣起,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 ↑ 恰同學少年_電視劇_視頻,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