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襄阳 | |
---|---|
襄阳古城墙 |
襄阳,湖北省辖地级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已有2800多年历史,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
襄阳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之称。3000年的历史中,大小战役难以数计,著名的战例有白起水灌鄢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之战、朱序抗拒苻丕之战、岳飞收复襄阳之战、宋元襄樊之战、李自成进占襄阳之战等。[1]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平原腹地。襄阳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汉水穿城而过,分出南北两岸的襄阳、樊城,隔江相望。两城历史上都是军事与商业重镇。1949年以后两城合二为一称襄樊市,分设襄城、樊城两区。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
地名来由[2]
襄阳是以方位命名的城市,因其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襄阳之名早在西汉时就已经出现,新汉王莽改襄阳为相阳,汉光武帝时恢复襄阳名称,其后襄阳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950年5月,复以襄阳县之襄阳、樊城两镇组建襄樊市,襄樊系襄阳、樊城两城合称,樊城因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而得名,襄阳以地处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樊城始于西周,襄阳筑城于汉初。
襄樊市始建于1950年5月,1979年6月升为省辖市,1983年9月与襄阳地区合并,实行市带县体制。1994年,随州市从襄樊市划出,成为省辖计划单列市,2010年12月襄樊市改名为襄阳市。
历史文化[3]。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12年底襄阳市共有6个项目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8个项目被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1人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人被省文化厅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保康县的民间文学《黑暗传》保康、南漳县的民间音乐《沮水巫音》南漳县的民间音乐《薅草锣鼓》老河口市的民间音乐《老河口丝弦》宜城市的民间舞蹈《赶象》南漳县的民间舞蹈《端公舞》宜城市的传统戏剧《襄阳花鼓戏》宜城市的曲艺《宜城兰花筒》老河口市的民间美术《老河口木版年画》。南漳县传统舞蹈民间舞蹈高跷花鼓、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南漳阴锣鼓谷城县传统音乐民间音乐南河套曲、石花奎面制作技艺、襄阳区酱菜制作技艺襄阳大头菜腌制技艺。
荆楚文化
襄阳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历史800多年在襄阳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长达500多年。自西周初周成王封熊绎于荆山丹阳到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定都鄢郢历时300多年从定都鄢郢先后经历了十代楚王到迁都纪南城历时186年。孕育了楚赋开山鼻祖宋玉“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等典故流传至今。留下了穿天节、端公舞、牵钩戏、锁呐巫音、苞茅缩酒等楚风遗俗留下了西周邓城、宜城楚皇城、南漳楚寨群、枣阳九连墩等楚文化遗址。
三国文化
上承汉末下启魏晋在近百年群雄争战、风云际会的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谋划《隆中对》襄阳成为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源头以羊祜镇守襄阳、杜预上表灭吴方略为标志襄阳成为晋灭吴、完成统一大业的策源地。东汉末年北方战乱刘表领荆州牧公元190—209年“爱民养士从容自保”把襄阳治理得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成为乱世中一片安宁的“绿洲”数以千计的士人纷纷来到襄阳诸葛亮、司马徽、庞德公、庞统、徐庶、崔州平等一批谋略精英经学家宋忠、文学家王粲、书法家梁鹄、音乐家杜夔等一批杰出人物汇聚襄阳。东晋史学家习凿齿著《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等对中国史学发展影响深远。
东晋高僧释道安在襄阳长达15年之久研究佛学讲经弘法统一佛教姓释确立僧律戒规首创中国僧制编撰中国第一部佛经目录奠定了印传佛教中国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儒释道格局的形成乃至整个汉传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使襄阳一度成为全国的佛教传播中心。襄阳是“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三国文化遗产丰富《三国志》86卷中有18卷写到襄阳《三国演义》120回中有32回故事发生在襄阳现存有50余处三国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司马荐贤、三顾茅庐、马跃檀溪、水淹七军、刮骨疗毒等发生在襄阳的三国故事。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和品格三国演义世人尊崇。
汉水文化
古有“江河淮汉”之说汉水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襄阳踞汉水中游东西交汇、南北贯通“汉晋以来代为重镇”是汉水流域最重要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襄阳成为历史上的区域性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成为汉水文化中具有重要影响和代表性的区域。主要体现在商业文明历史悠久。汉水是中国古代内河最便捷、最畅达、最繁忙的“黄金水道”。襄阳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是汉水流域最重要的水陆码头商业文明延绵2000多年。汉代襄阳“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陇坻下接江湖导财运货懋迁有无”唐代襄阳“往来行舟夹岸停泊千帆所聚万商云集”明清时期的襄阳“商贾连樯列肆殷盛客至如林”建有20多个商业会馆、30多个码头商业辐射到黄河上下、长江南北。
古城文化
襄阳古城文化积淀深厚、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在中国古城文化中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古城遗址富集、历史悠久。在市区建成区13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三座古城遗址西周邓城遗址有3000多年历史樊城、襄阳城都有2800多年历史。在一个城市内有三座独立建城的古城且历史都如此悠久在全国是少有的。
古城军事文化印迹深刻、声名远播。襄阳城的前身是楚北津戍是一个大型军事渡口自建城就打上了军事文化的烙印。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曾有172次有名的战争发生在襄阳。其中元宋大战旷日持久长达六年使“铁打襄阳”之称名噪海内外。“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兵家必争之地天下之腰膂”描述了襄阳军事战略地位的重要。
方言
襄阳方言准确来说是指其所属各县市方言的总和语言学分类属于官话中的西南官话鄂北片除入派阳平之外音调与成渝片差别较大又类于中原官话。西南边受秦巴方言的影响语言“清轻略带秦”东北边语言浊得近豫音。从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来看襄阳话与普通话均有差异而以语音差异较大。
由于1960至197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襄阳主城区及下属县市迁入大量使用吴语与东北官话的人口今日市区仍然存在吴语与东北官话的方言岛同时也造成了北部城区以及原三线建设单位附近地区大部分居民普通话语音十分标准但不能使用本地方言进行交流的情况。
风景名胜
襄阳古城墙
襄阳古城墙位于现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境内,起初筑于汉初(具体年代无考),屡经整修(从城墙砖上有“ 邓城”,“太平兴国”、“岳”、“光绪”等字样可证),略呈正方形。其东南隅有仲宣楼(俗称会仙楼)、魁星楼,西南隅有狮子楼,西北隅有夫人城,体现了明代的汉族建筑风格和规划思想。2001年6月25日,襄阳城墙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
古隆中
古隆中是三国时期杰出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代(17-27岁)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陇亩长达10年之久。诸葛亮本是山东琅琊人,幼年失去了双亲,后随叔父至荆州,17岁叔父亡,来到襄阳隆中,躬耕苦读,留意世事,被称为“卧龙”。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全面分析了当时三分天下的局势,提出了一统天下的谋略,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
现在的古隆中是一个以诸葛亮故居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区,在鄂西北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市与南漳、谷城交界处,总面积209平方公里。古隆中形成文物风景旅游区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景区内群山环抱、松柏参天,景色颇为优美。主要景点诸葛草庐、武侯祠、古柏亭、抱膝亭、躬耕田、小虹古桥、六角井、观星台等。1994年经国务院审定列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5]。
春秋寨
春秋寨又名青云寨、陆坪寨,是举世闻名的南漳古山寨群的杰出代表,为中国“百大新发现”之一,它因寨内建有纪念关公的建筑春秋楼而得名。这里 “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蓝天白云,秀水苍崖,敌楼古堡,交相辉映,美不胜收,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珠联璧合,实为罕见的世界奇观。其壮美被专家们誉为“凌驾于泰山天街、华山北峰之上”,中国乃至世界最美的古山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