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念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吳念真(WU Nien-Jen,1952年8月5日- ),本名吳文欽,吳念真是他的筆名,臺灣知名導演、作家、編劇、演員、主持人。全方位的創意人、電影人、廣告人、劇場人。
一九七六年開始從事小說創作,曾連續三年獲得「聯合報小說獎」,也曾獲得「吳濁流文學獎」。並著有多本暢銷經典作品,如《臺灣念真情》系列等書。
一九八一年起,陸續寫了《戀戀風塵》、《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無言的山丘》、《客途秋恨》和《悲情城市》等七十五部電影劇本,曾獲五次「金馬獎」最佳劇本獎、兩次「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改編父親故事而成的電影處女作《多桑》,獲頒義大利「都靈影展」最佳影片獎等獎項。
主持TVBS「臺灣念真情」節目達三年。導演企畫及代言的廣告無數。
二○○一年,舞臺劇處女作《人間條件》獻給了「綠光劇團」,隔年又編導了《青春小鳥》。二○○六年,推出《人間條件2:她與她生命中的男人們》與《人間條件3:臺北上午零時》;二○○九年推出《人間條件4:一樣的月光》;二○一二年推出《人間條件5:男性本是漂泊心情》;二○一四年推出《人間條件6:未來的主人翁》等系列作品,再次成功詮釋「國民戲劇」。二○一八年首次執導音樂劇《再會吧北投》,開啟新領域亦大獲好評。現任「吳念真企劃製作有限公司」董事長[1]。
目录
生平
1952年出生於台北縣瑞芳鎮的九份,九份是臺灣知名的礦區,吳念真的父親即為一名來自臺灣南部的礦工。1967年吳念真初中畢業,因家中經濟狀況不佳,故輟學到台北工作且利用工作之餘完成高中學業。1976年吳念真開始從事小說創作,並進入輔仁大學夜間部會計系,白天則擔任台北市立療養院圖書館管理員。其小說多以描繪社會中下階層人民的生活為主,頗受好評,曾連續三年獲得聯合報小說獎。
1978年,吳念真開始接觸劇本創作。1980年,吳念真進入中影擔任編審,並在期間與時任中影製片企劃部副理兼企劃組長的台灣作家小野結識成為好友,一起合作推動台灣新電影運動。1989年,吳念真離開中影擔任自由編劇。近年來吳念真轉向廣告業擔任廣告導演,拍攝許多膾炙人口的廣告片,也在舞台劇方面多所活耀,擔任台灣綠光劇團舞台劇編劇。另外,以吳念真親自充當廣告主角的廣告頗受好評,近年來他曾擔任多部廣告的演員,也為不少廣告擔任配音員的工作。2005年起,吳念真在台灣公共電視主持這些人那些人訪談節目,介紹台灣各階層人物的奮鬥小故事。現任吳念真影像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及大象影片製作有限公司董事長,並為台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之兼任教師。
吳念真在寫作、主持、編導的成績婓然,曾獲金曲獎、金鐘獎、金鼎獎的肯定,執導的舞台劇亦深受歡迎。以編劇建立名聲跨入影壇,一共入圍過十二次金馬獎最佳編劇,並以「同班同學」(第18屆)、「老莫的第二個春天」(第21屆)、「父子關係」(第23屆)、「客途秋恨」(第27屆)、「無言的山丘」(第29屆)囊括五座金馬,與上屆終身成就獎得主張永祥並列編劇紀錄保持者。但他作詞的「桂花巷」(第24屆)讓他多添一座最佳電影歌曲獎。除了六座正式獎項,他首部執導的電影「多桑」也拿下第31屆金馬獎觀眾票選獎。2017年出任第54屆金馬獎評審團主席。[2]
私立輔仁大學夜間部會計系畢業後,先任職於台北市立療養院圖書館。在學時已為知名小說家,曾出版小說集「抓住一個春天」和「邊秋一聲雁」。
1978年與林清玄、陳銘磻合編電影劇本《香火》而開始編劇生涯。1981年以《同班同學》獲得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成為炙手可熱的編劇新秀。同年進入中央電影公司擔任企劃部編審,以企劃電影作品為務,其上司兼好友為小野(李遠)。
1982年,與小野、陶德辰企劃《光陰的故事》一片,為「台灣新電影」催生。其後吳念真與「新電影」導演合作無間,許多「新電影」作品的編劇都出自其手,如《兒子的大玩偶》(1983)、《海灘的一天》(1983)、《殺夫》(1984)、《戀戀風塵》(1986)、《悲情城市》(1989)等,其中《戀戀風塵》更為吳念真本人的成長故事。
1989年離開中影,成為自由編劇,編劇作品高達七十多部。
1994年,吳念真首次執導演筒,拍攝《多桑》一片,1996年導演《太平天國》,其後成立廣告公司,拍攝多部膾炙人口的廣告片,並親自擔任廣告片演員,以其親和力成為電視廣告常見的臉孔。曾主持《台灣念真情》等發掘台灣本土文化的節目。近年更將觸角延伸至舞台劇導演上,為一全方位的文化人。
除了編劇作品屢獲金馬獎肯定之外,也曾以《客途秋恨》、《無言的山丘》獲得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為電影《桂花巷》歌曲作詞獲金馬獎最佳電影插曲,文學作品亦曾獲頒聯合報小說獎、吳濁流文學獎。影像導演方面,廣告作品數次榮獲中國時報廣告金像獎(TVBS台灣之美 - 伯勞鳥、麒麟啤酒、桂格奶粉)等,並且以錄影帶《MIT跨越新世紀》、《台灣婦女》分別獲得美國休士頓影展金像獎、銀像獎之肯定。
此外,吳念真也參與多部國片、廣告等幕前演出,本身擁有獨特的聲音語調,常擔任紀錄片旁白工作,如《看見台灣》、《老應想飛》等知名紀錄片作品[3]。
閱讀最重要的就是讓人覺得有樂趣呀!
「記憶就是你的人生啊。」吳念真說,「閱讀可以提醒你,一個人的人生沒有想像得那麼單薄。」
不過,總有人認為閱讀人口日漸減少,「每次有人問我為什麼,我就說台灣天氣太好——好天氣大家都會出去玩啊,你看那個俄國冷得要死,大家才會在屋裡讀那麼厚的小說嘛,哈哈」吳念真大笑,「有次去國中演講,老師問我要給學生讀什麼來培養閱讀習慣,我就說讀金庸啊!因為很好看嘛,閱讀最重要的就是讓人覺得有樂趣呀!」
用文字、用影像,吳念真持續地講故事,他的故事或許有往昔現實的苦澀,但仍會充滿幽默(例如《多桑》),或許呈現鄉村住民的知識水準不高,但沒有嘲弄的姿態(例如《太平天國》)。有人認為吳念真的作品有時太過訴諸情感、缺乏現實控訴(例如一直以勞動階級為主角的保力達B廣告),吳念真的小說與散文當中,也的確鮮少出現完全負面的角色。 「我不會用故事去講什麼人生道理,我就是寫我知道的。」吳念真想了想,「但我寫作時總想傳達一個理念,那就是:人是良善的。[4]」
一碗「照起工」的什錦麵
大概是遺傳了媽媽的基因吧,過了55歲之後,吳念真也開始慢慢失去嗅覺,一如她當年。
沒嗅覺,不說旁人不知道,唯獨自己清楚,身體接受「感覺」的某一根天線已經硬生生地被折斷。沒了嗅覺之後,祂補償我的是「記憶」,祂讓我從過往某些情境裡去拼湊或還原食物原有、應有的氣味和感覺。舉個例,說說大家都熟悉的什錦麵。
人生對什錦麵的第一個印象,是50幾年前,九份昇平戲院旁邊的老麵攤。那時候九份正繁盛,村子裡的礦工們三不五時會相約去那兒稍作「解放」。 父親和他的朋友們習慣看完電影之後在隔壁的麵攤吃碗什錦麵,然後續攤去小酒家喝酒尋樂。 麵攤樸素、雅氣,沒招牌,不過好像也多餘,因為終年冒著白煙和香氣的高湯鍋,加上掛在「見本櫥」上頭那把白綠分明的青蔥,讓人一聞、一看就難忍飢餓。
老麵攤的什錦麵很有名,因為「照起工」。淡黃的油麵上依序擺著白色的肉片、帶花的魚板以及顏色厚重的豬肝,旁邊是身體淡紅而殼和尾巴呈現深紅色的蝦,淡綠的蔥段則在麵裡怯怯地冒出頭來當點綴。
冒煙的大碗旁擱上一個土色的小碟子,裡頭裝的是蘸作料的醬油膏。
老闆一聲「趁燒」之後大家開始吃,先喝湯,一片嘖嘖聲,或許是湯頭鮮又燙,更有可能是讚嘆。然後一口作料兩口麵,除了咻咻的吸麵聲之外沒有人交談,整個畫面有如一種儀式,那頭師傅煮得虔敬,這邊客人吃得感恩。
要死,也要先吃一頓飽
礦業衰落之後,生活難,父親連九份都少去了,更別說什麼什錦麵,即便去,也不是去解放,而是家裡有急需,拿東西去典當。其實家裡少數有典當價值的也就他手上那只精工錶。
有一年我中耳炎,硬拖幾天後,不但發燒,連走路都失去平衡。父親下工後拿牙膏磨錶面,說:「帶你去九份看醫生。磨錶面是為了讓錶看起來新,能當多一點錢。」
那個傍晚我等在當鋪外,卻聽見裡頭有爭吵聲。沒多久父親走出來,臉色鐵青,一邊套著手錶一邊朝裡頭罵,說:「我是押東西跟你周轉,又不是乞丐討錢不還,你講話不必這麼侮辱人!」
之後父親沒帶我去看醫生,而是帶我去麵攤,叫了兩碗什錦麵。我看著他,心裡想:有錢嗎?父親好像看懂我的意思,低聲說:「要死,也要先吃一頓飽。」
那天我們吃得安靜,一如往昔。
記得父親把肉和豬肝往我碗裡夾,大口吃完麵,然後點起菸,抬頭時,我看到的是他模糊的臉。
回程時天很暗了,父親走在我後面,一路沉默,好久之後才聽見他說:「回去⋯⋯我們用虎耳草絞汁灌灌看⋯⋯可能會很痛⋯⋯你要忍一忍。」
這之後到現在,走遍臺灣各地,我好像再也沒吃過一碗及格的什錦麵,無論是色水、氣味或是氛圍[5]。
拒絕無效醫療!吳念真:子孫未來不用掃墓,心裡有我就行了
2019年66歲的導演吳念真,2016年擔任安寧照護基金會代言人,推廣安寧療護、預立醫療自主計畫(ACP),鼓勵大家拒絕無效醫療,到了生命末期能尊嚴離世。
吳念真導演把曾獲「普立茲劇本獎」的故事「心靈病房」,改編成《當妳轉身之後》搬上舞台,2016年由綠光劇團在國內巡演。這是吳念真首度以戲劇探討死亡議題。
吳念真說,2015年在浴室跌了一跤,導致顱內出血住進加護病房,醫院甚至一度發出病危通知,幾與死神擦身而過,也讓他悚然一驚:原來,死亡說來就來。「回頭想那天晚上:如果就這樣走了,事情將如何?」不過,他也說,「當然,走了,也就沒記憶了。」這起意外經驗,讓他無可迴避地直視死亡,且對生命有更了深一層的省思。
吳念真說,他有一堅信不疑的信念,就是把每天都當做最後一天來過,希望生命不要留下任何虧欠和遺憾。「這個想法看似理所當然,卻很難做到。這次大難不死,給了自己很深的體悟:想想從16歲起工作至今,自己好像從沒有好好enjoy,應該要好好享受生命,才對呀!該做的事也要快快做,不要拖延了!不會有無盡的明天等著你。」
所以,「我很早即告訴兒子:我的人生最後安排,希望由我自主決定!」假如罹患了癌症到末期,即使侵入性治療可以讓人多活半年,但是,換回來的是臥床、插管,毫無生命品質和尊嚴,「拜託!不如讓我在這僅餘的半年裡,不要再接受那些無效醫療。只要幫我用嗎啡止痛,有效控制疼痛,讓生活品質好一些,讓我有尊嚴、愉悅地過完生命中的每一天,我就很知足了。」
因此,處理完媽媽的後事,他索性也向兒子一併交代未來身後事處理方式。「不用太麻煩!找些朋友,大家說再見,把遺體燒化成灰,用樹葬就行了。半年後,樹葬位置還可騰出來,換人使用,你們也省去了年年掃墓的麻煩。」
吳念真說,他不希望後代將他的骨灰存放在寶塔或某些地點,日後子孫一忙起來,連探望都沒有,反而讓他因被遺忘了而難過。「我寧願在你們心裡占一席之地,這樣就夠了!」吳念真在《當妳轉身之後》記者會上,還公開這樣對兒子吳定謙感性告白[6]。
视频
吳念真【感謝先生篇】完整版
參考資料
- ↑ 念念時光真味. 博客來. [2019-07-29].
- ↑ source: 聯合報 陳建嘉. 六座金馬獎得主吳念真 出任金馬54評審團主席. UDN 噓!星聞. 2017-08-04 [2019-02-24] (中文).
- ↑ 吳念真 WU Nien-Jen. 台灣電影網. [2019-07-29].
- ↑ 專訪吳念真:我寫作時總想傳達一個理念——「人是良善的」.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 [2019-07-29].
- ↑ 兒時生一場病,爸爸沒帶我就醫,卻去了麵攤...吳念真推薦全台最美味的什錦麵,叫做「父愛」. 商周.COM. [2019-07-29].
- ↑ 拒絕無效醫療!吳念真:子孫未來不用掃墓,心裡有我就行了. 遠見天下文化. [2019-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