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隴西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隴西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定西地區中部,渭河上游,東接通渭縣,南連武山、漳縣,西鄰渭源縣,北靠定西市。屬溫帶季風氣候。全縣農村貧困面下降到2.8%,3個村達到小康標準。

隴西縣總面積2408平方公里,轄10鎮7鄉,215個村,11個社區,1287個村民小組,戶籍總人口52.49萬人(截止到2018年),耕地面積165.95萬畝,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3.83畝。

隴西縣境內有威遠樓仁壽山李家龍宮等景點,曾榮獲「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書香城市(區縣級)」等稱號。[1]

縣情概況

隴西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定西市中部,屬黃土高原地區,

隴西又是古絲綢之路和新亞歐大路橋的必經之地,面積2408平方公里,人口49.8萬人。她以悠久的歷史彪炳於華夏文明史冊,一直為歷代郡、州、府治所在地,一度成為隴右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和甘肅省最早的省會。

這裡鍾靈毓秀,人文薈萃。古建築威遠樓雄居縣城中心,聲聞四達;省級森林公園仁壽山亭台樓榭,風景秀麗。天下李氏源於隴西,「隴西堂」聞名海內外。

這裡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東達古都西安,西臨省會蘭州,隴海鐵路縱貫東西,寶蘭二線橫跨境內,定隴公路建成使用,連霍高速穿境而過,多條國、省公路與鐵路在「旱碼頭」文峰鎮交匯,成為連結周邊數十個市州縣的交通樞紐。

秦置隴西郡,漢設襄武縣,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隴西一直為歷代郡、州、府治所在,還一度成為甘肅省最早的省會,是隴右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中心。下下李氏源於隴西,歷代英才輩出,隴西李氏文化研究方興未艾,分別於1994年、1997和2000年成功舉辦了「隴西李氏文化全國研討會」、「隴西李氏文化旅遊觀光節」和「隴西李氏文化第二次全國研討會暨西部大開發隴西經貿洽談會」。隴西將成為凝聚中華文化的重點縣之一。

歷史沿革

甘肅省地方史志學會會長張克復先生《古今隴西的區別和沿革》:

隴西得名

「隴西」一詞是怎麼來的呢?原來古代「隴」與「壟」相通,指的是田埂。《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乘勢起於隴畝之中。」這裡的隴就是田埂的意思。

古代人們看到橫亘於關中平原西部的山脈如同田埂一樣,就把它們稱之為隴山。《辭海》中說:隴山是六盤山南段的別稱。又稱隴坂,在陝西省隴縣西,南北走向,延綿約120公里,是渭漢平原和隴西高原的分界。

這個隴山在甘肅古代地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人們將隴東、隴南、隴西稱為三隴之地,後來又變成了甘肅的簡稱。它們的命名同隴山密切相關。古人自然而然將隴山以東劃為隴東,隴山以西為隴西。而今天的隴南市和天水市、甘南的部分地區為隴南。所以甘肅也有三隴之地的說法。到了後來,人們將黃河以東、隴山以西的地區又統稱為「隴右」。

最早的郡

「隴西」一詞引人注目時是在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這一年秦昭王設置了隴西郡,並修築長城,以防禦西部的少數民族,從根本上確保秦人後方的穩定。

史籍和考古發掘證明,秦人就是在以禮縣為中心的廣大地域上發展壯大起來的。遠在夏朝時,他們為夏王室「調鳥獸,鳥獸多馴服」,於是「賜姓嬴氏」。夏亡商興之際,秦人去夏歸商,因軍功使「嬴氏多顯」。至周朝時,秦人為孝王「主馬於汧渭之間,馬大蕃息,」因功封於秦(今甘肅天水)號嬴秦,周王室讓他們「以和西戎」。至秦襄公時,他們護送周王室東遷有功,被周王室分為諸侯,並且逐步發展壯大起來。秦獻公元年(公元前384年)攻滅狄族,設置狄道。

戰國秦長城就是將秦人的發祥地禮縣及其周邊地區圍在了裡面,有了長城自然要設置守護長城的部隊和地方政府。位於戰國秦長城起點不遠處的狄道(今臨洮),自然就成隴西郡的郡治。

西漢時,隴西郡管轄今天甘肅東鄉以東洮河中游、渭水上中游,西漢水上游的廣大區域。所有的史料證明,隴西郡政府所在地狄道就是在今天臨洮縣,由於歲月久遠郡治的具體方位已不可考,《辭海》中也只是籠統地記述為「臨洮縣南」。

長期以來臨洮的名氣很大,然而縣城並不算太大。但地理位置很重要。這裡是絲綢之路通往西寧、蘭州兩地的樞紐,也就是連接唐蕃古道和絲綢之路中南兩線的所在地。古人選擇狄道作為隴西郡治是有他們的道理。

說起來狄道還有一段來歷呢?儘管在戰國時秦人修築了長城,用以防禦西方的少數民族;但並沒有將少數民族驅趕到長城之外。大量的狄族仍舊生活在這塊土地上。《漢書》記載說:「縣有蠻夷曰道」。所以狄道就是狄族居住的縣,似乎和今天的民族自治縣有點類似。

今日隴西

其實,今天的隴西縣是古隴西郡的一部分,到了宋哲宗元五年(1090年),才在今天隴西所在地設置了隴西縣。也就是說,今隴西縣得名比古隴西郡得名晚了1270年!

《辭海》對今隴西縣是這樣記述的,隴西縣在甘肅省東部,渭河上游,漢時在此設置襄武縣,三國時為魏國隴西郡治所。唐時為渭州治所,宋置隴西縣。

儘管今天的隴西縣不是古之隴西郡,但屬古代隴西郡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歷史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元、明、清三代,為隴右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發揮過重要作用。今天的隴西縣即古襄武縣在歷史上也是一個地靈人傑,人才輩出的地方。中國文學史上的「隴西三李」都是今天的隴西縣人,「李公佐、李朝威、李復言」這三人給我們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稱「唐人傳奇留遺不少。而後來煊赫如是者,唯《鶯鶯傳》及李朝威《柳毅傳書》而已」。 從寫作風格看三個人各有特點。李朝威寫的《柳毅傳書》給人們講述了一個完美的愛情故事。千百年來這個故事被改編成了各種雜曲話本。這個誕生於中唐時期的傳奇小說,代表了中國唐代傳奇小說的最高成就。它同《李娃傳》、《霍小玉傳》、《鶯鶯傳》、《枕中記》等流傳不衰。

中國民間傳說中主管男女婚姻的神,稱為月下老、月老。傳說他有赤繩,若把它系在男女兩方的腳上,雖仇人或相隔千里,終會結成姻緣。李復言的《續玄怪錄·定婚店》中就曾提到這件事情:唐代韋固在宋城南店遇一老人,這位老者在月光下翻書。他問老人,回答說,婚書,老人同時帶有紅色的繩子,用來拴住有情人,管宋城的人聽說了這件事後,題其店曰「定婚店」。這就是俗稱媒妁為月下老人的來歷。

以諷世小說著稱的作家又有李公佐,也是隴西人。元和中曾任江西從事。他撰有傳奇:《南柯太守傳》、《廬江馮媼傳》、《謝小娥傳》等。其中《南柯太守傳》記述了遊俠之士淳于棼醉後被邀入「槐安國」,招為駙馬,出任南柯郡太守,守郡二十年,境內大治。不料與鄰國發生戰爭,緊接着公主去世,國王將他遣返故鄉。這時他被驚醒,方知是「南柯一夢」,人生原來不過如此而已。

除了「三李」以外,今隴西地還曾經出過眾多名人,如漢醫術方士封衡,與華佗齊名,著幾本醫書等。漢右將軍廉褒、宋少傅王德,抗金戰功赫赫,都是著名軍事人物。

隴西縣境,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 年)始設隴西郡。

漢初,設襄武縣。高祖二年(前205年),屬雍州隴西郡;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改雍州為涼州;元鼎三年(前114年),分隴西郡地增置天水郡,時隴西縣境內有襄武、首陽、探道、蘭干四縣並存,由隴西、天水二郡分轄,二郡均隸於涼州刺史部。

隋朝,改隴西縣。

唐朝,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廢隴西郡,置渭州;武德七年(624年),渭州隸屬秦州都督府;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屬隴右道;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分襄武縣設置首陽縣;玄宗開元二年(714年),設立隴右節度使;代宗寶應元年(762年),隴西郡淪陷於吐蕃;宣宗大中五年(851年),唐收復隴右後,恢復渭州隴西郡及屬縣的建置。

北宋,皇佑四年(1052)於今鞏昌鎮置古渭寨,元眪五年(1090)升古渭寨為隴西縣。

元代,設鞏昌都總帥府,轄5府21州。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仍設鞏昌府;洪武八年(1375年),在隴西設立鞏昌衛。

清代,康熙三年(1664年),陝西省右布政使司移設鞏昌,轄有鞏昌、臨挑、平涼、慶陽四府;康熙六年(1667年),將設在鞏昌的右布政使司改為鞏昌布政使司,按察使改為鞏昌按察使司;康熙七年(1668年),鞏昌布政使司移蘭州,改為甘肅布政使司,同時,鞏昌按察使司也移至蘭州,改為甘肅按察使。從此,陝甘分省。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改縣時,改蘭州道為蘭山道,隴西縣隸屬蘭山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隴西縣直轄於省政府;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分設行政督察專區,隴西縣屬於第一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省政府重新厘定各縣等級,隴西定為三等縣。;[2]


1949年8月,中共隴西縣委、隴西縣人民政府成立。

行政區劃

隴西縣人民政府駐鞏昌鎮,郵編:748100;代碼:621122;區號:0932

轄9個鎮、8個鄉,215個村,1292個村民小組,10個社區。

隴西縣轄9個鎮、8個鄉:鞏昌鎮文峰鎮首陽鎮菜子鎮福星鎮通安驛鎮雲田鎮碧岩鎮馬河鎮、渭陽鄉、宏偉鄉、和平鄉、柯寨鄉、雙泉鄉、德興鄉、永吉鄉、權家灣鄉。

2016年5月,經甘肅省民政廳研究批覆,同意撤銷定西市隴西縣柯寨鄉,設立柯寨鎮;鄉改鎮後,行政區域界線和政府駐地不變。

地理環境

隴西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 定西市中部,渭河上游,海拔1612米——2798 米。縣界域南北長約60公里,東西寬約52公里,總面積2408平方公里。東與通渭縣相接,西與渭源縣相鄰,南與漳縣、武山縣毗連,北與安定區接壤。縣人民政府駐鞏昌鎮,北經定西至省會蘭州210公里。

位置境域

隴西縣地理位置圖隴西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在定西市中部,地理坐標為北緯34°50′-35°23′、東經04°18′-104°54′之間。縣域東西寬約52公里,南北長約60公里。總面積2408平方公里。東與通渭縣相接,南與漳縣、武山縣毗連,西與渭源縣相鄰,北與安定區接壤。縣人民政府駐鞏昌鎮。

地形地貌

全縣地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1612-2778米,構成南山、城川、北山三塊條狀狹長地帶,北山為黃土梁峁溝壑區,城川為渭河河谷平原,南山為中低丘陵,耕地面積118.57萬畝,人均占地2.73畝,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2.8畝。

自然環境

隴西處西北黃土高原邊緣與秦嶺支脈丘陵地帶之間,為典型的黃土梁峁與河 谷地形。構成南山(二陰地區)、川區(渭河水川地區)、北山(乾旱地區) 三塊條件明顯差異的小區環境。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縣城位於渭河南岸二級階地上,主要為第四系地層,上部以黃土為主,下部為砂礫卵石層。土層除濕陷性黃土外,一般較為穩定,地基承載力每平方米12噸—--15噸。地震基本烈度為七度。

氣候特點

隴西地處中緯內陸,屬黃土高原地區,為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氣候溫和。年平均降水量445.8毫米,蒸發量144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292小時。城區年平均氣溫7.7℃,極端氣溫最高31.5℃,最低-21.5℃。年平均無霜期146天,絕對無霜期僅有97天。由於受東亞大氣環流和青藏高原外圍特殊地形的影響,降水量年際差異大。為農牧氣候過渡地帶,宜農宜牧,以農業為主。川區、北山為溫和乾旱區,適宜小麥生長,為全縣主要產糧區。南山為溫寒半濕潤區,發展牧業有一定條件。[3]

人口民族

隴西縣轄10個鎮,15個鄉,280個村,24個居委會,167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8.7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99萬人,農業人口42.76萬人,人口密度203人/平方公里,居住着漢、回等12個民族。

人口數據

2018年,全縣年末戶籍總人口52.49萬人,年末常住人口46.51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為11.25‰,人口死亡率為3.46‰,自然增長率為7.8‰。

民族分布

截至2013年,隴西縣境內居住着漢、回等12個民族。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大理石礦:位於本縣東四十里舖東南約2公里渭河岸。岩體寬度100米—— 200米,長420米,面積約5.5萬平方米,可供開採的約1.26萬立方米(165萬噸)。磨光後,有深灰色和淺灰色2種,年產大理石板材1700平方米。

石灰石礦:位於縣境東南21公里的石門,工程控制長度達500米,礦體剖面平均厚42.3米,遠景儲量約300萬噸。渭河及各支流河谷石灰石藏量豐富,年產石灰10萬噸,可滿足本縣工業和民用建築之需。

砂和粘土:遼西河的細砂質量最佳,技術指標完全符合建築要求;粘土全縣均有分布,河浦及首陽地區的較好,燒制的磚瓦、瓦器,質量上乘。全縣有20門以上輪窯磚瓦廠20多家,已形成年產1.5億塊機制磚、300萬塊機瓦生產能力。以原料好,造型正,抗壓強度高而暢銷市場。

水利資源

隴西縣地表水、入境水9750萬立方米,自產水8012萬立方米。水資源總量1.78 億立方米,年總開採量可達3300萬立方米,城區人均占有水資源65.8立方米,年開採量為1700萬立方米,僅占可開採量的50%。渭河流經縣內46.1公里,南北7條支流均有灌溉之利。城區位於渭河川區,地下水資源可滿足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水需要。[4]

經濟概述

綜述

中國西部藥都,十大中藥材基地之一。西隴海蘭新線上的璀璨明珠,有着優越的區位優勢、廣闊的發展空間、豐富的產業資源和良好的投資環境,乃海內外客商投資興業的理想之地。

斜體文字「西部藥都」、「千年藥鄉」 「中國黃芪之鄉」, 「隴原三絕」 「中國臘肉之鄉」, 企業:甘肅隴西凱華化工有限責任公司、隴西金茂商務有限責任公司、宇臻物流公司、甘肅凱龍澱粉有限公司、隴西縣恆利塑料製品有限責任公司、甘肅隴原情肉製品有限公司、 隴西縣假日大酒店、隴西華盛集團公司、隴西渭水酒業集團、清吉洋芋等。

2018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687842萬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6.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0689萬元,同比增長6%;第二產業增加值143449萬元,同比增長2.6%;第三產業增加值433704萬元,同比增長8.5%。第一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6.1%,比上年下降6.7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0.9%,比上年增長2.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3%,比上年增長4.4個百分點。一、二、三產業比重調整為16.1:20.9:63,人均GDP為14824.2元。

第一產業

2018年,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127.25萬畝,比上年增加4.35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94.8萬畝,經濟作物播種面積31.08萬畝,其他作物播種面積1.37萬畝。糧食總產量達到20.89萬噸,其中:夏糧3.19萬噸,同比增長14.27%;秋糧17.7萬噸,增長9.31%。

2018年,全縣年末大牲畜存欄6.53萬頭,同比增長6.34%;豬存欄9.87萬頭,增長2%,牛存欄4.74萬頭,增長9.64%,羊存欄15.31萬隻,增長0.98%;雞存欄43.66萬隻,增長2.71%。畜牧業增加值達18918.22萬元,占一產增加值的17.1%。

2018年,年末有效灌溉面積187456畝,新增梯田9294畝,化肥施用量(折純)15367.7噸。農村用電量5321.6萬千瓦時,增長5.29%;地膜覆蓋面積43.01萬畝,增長5.41%。

第二產業

隴西[3]是甘肅重要的鋁冶煉及加工基地。中鋁西北鋁加工分公司為國內綜合性大型鋁加工企業,西北最大的鋁加工基地,甘肅省百強工業企業之一,其電解鋁液電磁鑄軋生產毛化板箔材技術和超高強、高精度鋁合金管、棒材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國防科技、交通運輸、機械電子、包裝建築等行業。東興鋁業隴西分公司是國有中型一檔企業,在西北地區的鋁冶煉行業中占據重要地位。公司產能已達到40萬噸,並與酒鋼集團實施了戰略重組,公司綜合競爭實力得到進一步增強。正在建設的總投資2.56億元的甘肅順泰鋁業有限公司年產10萬噸鋁合金建築型材項目,預計2012年底全部建成投產;總投資5億元的甘肅中盛鋁業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鋁合金建築型材深加工項目即將啟動建設,全面建成後,全縣鋁冶煉及加工能力將達到80萬噸以上。

2018年,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86308億元,比上年增長2.4%,其中,全年2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58806.9萬元,同比增長14.5%;完成工業銷售產值562801.1萬元,同比增長16.5%,產銷率100.7%;實現工業增加值52052.08萬元,同比增長3.6%。完成產品營業收入58.33億元,同比增長12.32%。

2018年,全縣15家資質以上建築企業共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27481.7萬元,同比增長6%,建築業完成增加值57141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2.8%;房屋建築施工面積67.18萬平方米,本年新開工面積29.58萬平方米,年末從業人員2108人。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73237萬元,同比增長12.8%。其中:項目投資412326萬元,同比增長19.2%;房地產投資160911萬元,同比下降0.86%。房地產投資中,全縣31家房地產公司共完成投資160911萬元,商品房施工面積185.88萬平方米,竣工面積2.93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29.23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11.06億元。

商貿

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292103.9萬元,同比增長8.4%。分行業來看,批發業完成銷售額580754.1萬元,同比增長10.1%;其中限額以上批發企業實現銷售額173210.3萬元,同比增長10.3%,限額以下批發企業和個體戶實現銷售額407543.8萬元,同比增長11.5%;零售業實現銷售額523275元,同比增長14.2%,其中限額以上零售企業實現銷售額35763.5萬元,同比增長53.7%,限額以下零售企業和個體戶實現銷售額487511.5萬元,同比增長13.5%;住宿業實現營業額18226.4元,同比增長11.8%,其中限額以上住宿企業實現營業額1961.2萬元,同比增長10%,限額以下住宿企業和個體戶實現營業額16265.2萬元,同比增長12%;餐飲業實現營業額51581.8萬元,同比增長10.7%,其中限額以上餐飲企業實現營業額3915萬元,同比下降10.9%,限額以下餐飲企業和個體戶實現營業額47666.8萬元,同比增長13%。

財政、金融業

2018年,全年大口徑財政收入97493萬元,比上年增收3871萬元,增長4.1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9896萬元,比上年增收2862萬元,同比增長6.08%。大口徑財政收入分部門完成情況是:國稅部門完成56783萬元,增收3173萬元,同比增長5.92%,地稅部門完成28176萬元,增收276萬元,同比增長0.99% ,財政部門完成12534萬元,增收422萬元,同比增長3.48%。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2008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支33767萬元,同比增長11.79%;八項支出22031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支14198萬元,同比增長6.89%。

2018年,全年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536111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3355萬元,同比增長11.9%。各項貸款餘額1749243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122萬元,同比增長1.63%,存貸比達113.87%。[5]

社會事業

旅遊事業

2018年,全縣共有旅行社19個,全年縣內旅遊人數119萬人(次),同比增長15.6%,旅遊收入5.95億元,同比增長17.6%

郵電事業

2018年,全年郵政業務總量2074.17萬元,電信業務總量44123萬元。全縣固定電話機年末用戶18052戶,其中電信用戶18052戶;移動電話年末用戶434600戶,其中電信用戶134600戶,移動用戶250000戶,聯通用戶50000戶。

教育科技

2018年,年末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87所,其中職業學校2所,普通中學47所,其中高中7所,小學113所,幼兒園124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全縣共有教職工7268人,其中專任教師7011人。共有在校學生82503人,其中高中10515人,職業學校1816人,小學34701人,幼兒園19465人,特殊教育學校189人。

2018年,科技管理機構1個14人,鄉鎮科委17個132人,村科技小組215人639人;縣屬科技推廣機構6個736人,其中技術人員326人,鄉鎮機構51個536人;申報技術實驗示範及開發項目13項,當年完成6項,實現經濟效益660萬元;技術推廣項目11項,直接經濟效益1121萬元。

文化衛生

2018年,全縣有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各1所,文聯組織1個,廣播電視台1個、甘肅省廣播電視網絡有限責任公司隴西分公司1個,電影院2個,秦劇團1個,鄉鎮文化站17個,村農家書屋215個。城鄉人民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文化藝術創作和群眾性的文化娛樂活動活躍繁榮。

2018年,年末全縣共有衛生機構27個,其中:醫院4個、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個、婦幼保健站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健康教育所1個、紅十字會1個、愛衛會辦公室1個、合作醫療辦公室1個、單採血漿站1個、藥品配送管理中心1個、120急救指揮中心1個,床位2674張。年末各類衛生人員1568人,其中:管理人員33人,衛生技術人員1438人,工勤人員97人。

資源環境

2018年,全年平均氣溫為9.2℃,降水量532.5mm,日照時數1811.7小時。

2018年,全年農作物成災面積119069.29畝,其中水災71417.69畝,風雹災47651.6畝。糧食作物減產86203.84畝,其他作物減產32865.45畝。

安全生產

2018年,全縣共發生各類安全事故7起,死亡7人,受傷1人,直接經濟損失94.4萬元。全縣未發生較大生產安全事故。

人民生活

2018年,年末單位從業人員17373人,比上年下降4.55%, 單位從業人員勞動報酬117709.1萬元,同比下降1.31%,單位從業人員平均工資6786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36元,比上年淨增1656元,增長7.5%,其中工資性收入17351元,同比增長11.82%;經營淨收入3931元,同比增長5.14%;財產淨收入1159元,同比下降14.9%;轉移淨收入1295元,同比下降11.4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8287元,比上年淨增726元,增長9.61%,其中工資性收入3524元,同比增長22.05%;經營淨收入2779元,同比下降12.43%;財產淨收入58元,同比下降68.34%;轉移淨收入1925元,同比增長46.28%。

社會保障

2018年,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58386人,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4000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262124人,參保率98.83%;基本醫療保險在職職工人數22644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18415人,享受工傷待遇人數242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22280人,享受生育保險待遇人數863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 18106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118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達到4366人,比上年少了2236人,同比下降33.87%;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達到3.75萬人,比上年減少了2.33萬人,同比下降38.32%。

交通運輸

隴西是甘肅中部和南部物資交流、集散的重要場所。東接通渭縣,西鄰渭源縣,南與漳縣、武山縣毗連,北與安定區接壤,北經定西至省會蘭州210公里。隴西也是古絲綢之路和新亞歐大路橋的必經之地,距蘭州180公里,中川機場240公里,天水164公里,是連接蘭州、天水、臨夏、隴南等市州的交通樞紐,隴海鐵路縱貫東西,寶蘭二線橫跨境內,連霍主幹道天定高速穿境而過,在縣內開設4個出口,多條國、省公路與鐵路在「旱碼頭」文峰鎮交匯,具有南拓北展、承東啟西的發展擴散效應,交通便捷,區位優越。

2018年,全縣公路里程1534公里,等級公路里程298.40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8.991公里、二級等級公路169.414公里、等外公路1235.595公里。等級公路里程比重19.45%,行政村道路暢通率100%。全社會客運周轉量16273.14萬人公里,貨運周轉量108364.3萬噸公里;年末共有公路營運汽車1631輛,其中客運車848輛(班線車176輛,公交車172輛,出租車500輛),貨運車783輛。

公路設施

截至2013年,隴西縣境內公路總里程為1438.83公里。316國道和209省幹道在縣境內通過,長度達121.27公里;連霍國道主幹道天定高速公路在隴西設有4個出口;有縣鄉公路19條,通車裡程396.4公里。

鐵路設施

截至2013年,隴西縣境內有隴海鐵路縱貫,長度達75公里,有鐵路專用線9條。

歷史文化

李氏文化

位於隴山以西、渭水河畔的古隴郡是華夏古老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中華李氏的發祥地。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巍巍隴山,泱泱渭水,孕育了內涵豐富、源遠流長的隴西李氏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傳佛教文化齊名的甘肅四大文化之一。

隴西是天下李氏的發祥地。隴西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秦設隴西郡後,隴西便成為歷代郡、州、府所在的西陲要鎮。元代設鞏昌都總帥府,轄5府21州(今蘭州市以東和四川、陝西部分地區),陝甘分省後,甘肅巡撫也曾駐節,成為甘肅最早的省會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悠久的歷史孕育出了許多燦爛的文化,源遠流長的李氏文化是與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傳佛教文化齊名的甘肅四大文化之一,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境內有「隴西堂」、「李家龍宮」、「李賀墓」等多處李氏文化遺址遺蹟。先後有新加坡、馬來西亞和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40多個李氏宗親組織以及大陸多個省市自治區的李氏宗親前來尋根問祖,觀光旅遊,商貿洽談。

齊家文化

仰韶文化是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的代表,在渭河流域,尤其在甘谷、武山、隴西、渭源的渭河上游兩岸,散布很廣,比較集中。在隴西地區,沿渭河南岸的黃土台地保存了許多仰韶文化遺址。這些遺址的分布從西到東,包括首陽鎮的龍頭山文化遺址、昌谷鄉的梁家坪文化遺址、鞏昌鎮的張家坪文化遺址、文峰鎮的暖泉山文化遺址等十多處。

文化遺址中出土的遺物豐富。有石器如石刀、石斧.石鏃、石杵等;骨器有骨刀、骨針等。出土的陶器最多,如陶刀、陶環、陶紡輪、陶器皿等。陶器多屬粗陶,其中彩陶表面紅色,表里磨光,並有彩繪,如弧線三角紋、口沿單線紋等。尤其是尖底瓶的彩陶更為光彩奪目,造型獨特優美,紋飾嚴謹,具有流暢感,充分體現了仰韶文化的風格和特徵,它是彩陶中的瑰寶。齊家文化是新石器晚期的另一類型的文化,因最初發現於甘肅和政齊家坪而得名。齊家文化在甘肅境內的渭河流域分布較廣。隴西地區發同有二十幾處遺址,分布在渭河南北兩岸的黃土台地上,包括首陽鄉韓家坪、梅家咀,菜子鄉沙家莊、牟家台子,鞏昌鎮周家莊,南安鄉唐家坪,雲田鄉紅上溝,文峰鎮營盤坪。堡子坪等文化遺址。

相關視頻

隴西縣文藝演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