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江北區隸屬重慶市,是重慶市主城區之一,地處長江、嘉陵江北岸,重慶市中部北側。位於東經106°26′41″~106°53′20″,北緯29°33′18″ ~29°40′53″。東與巴南區毗鄰,南與渝中區、南岸區隔江相望,西、西北與沙坪壩區隔嘉陵江相望,北與渝北區接壤。
戰國末年,江北作為巴郡首府及江州縣府所在地。1955年,重慶市區劃調整,更名為重慶市江北區至今。
江北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幅員面積221平方公里,戶籍人口60.18萬人(2015年),轄9街3鎮,擁有盤溪無銘闕、明玉珍睿陵、徐悲鴻故居等景點,榮獲全國環保模範城、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和全國和諧社會建設示範城區、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
2018年7月30日,中國信息化研究與促進網、國衡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聯合發布2017-2018年度中國最佳管理實踐智慧城鎮25強名單,江北區在列。[1]
目錄
建制沿革
殷周時,江北區境為 巴國地。
秦漢至 東晉永和二年(346)年,屬 巴郡之 江州縣地域,永和三年(347)年起屬 楚州巴郡 枳縣。《 華陽國志》記載:漢世郡治江州,巴水北有柑橘宮,今北府城是也。
南北朝時期,南朝齊末,改江州縣為墊江縣,為墊江縣屬地。北周武成三年(561年)起,區境為 巴縣所屬。
隋、唐、宋、元,屬巴縣。
明代,為重慶府巴縣之江北里、江北鎮。
清朝,乾隆十九年(1745年)為 重慶府江北廳。
民國,1913年改為江北縣;1933年初,劃入重慶市;1939年5月,縣政府遷至兩路鎮;抗戰時,區境設有第九、第十、第十六區等三個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6月,第九、第十區合併為重慶市第二區,第十六區改為重慶市第七區;1952年,第七區劃入第二區;1955年10月,第二區更名為重慶市江北區 。
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底,江北區轄石馬河街道、大石壩街道、 觀音橋街道、 華新街街道、 五里店街道、 江北城街道、 寸灘街道、 鐵山坪街道、 郭家沱街道9個街道及魚嘴鎮、復盛鎮、五寶鎮3個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江北區位於東經106°26′43″-106°53′22″、北緯29°33′18″-29°40′53″之間,與巴南區、 南岸區、 渝中區、 沙坪壩區、 渝北區毗鄰。轄區東西長42.90千米,南北寬1.49-14.38千米,幅員面積220.77平方千米。其中陸地194.3平方千米,水域26.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江北區地處川東平行嶺谷區,沿江呈「S」形帶狀分布,西南東三面環江,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境內地形以紅層丘陵為主,可分為嶺丘、谷丘、台丘(坪)三類。因受重慶平行嶺谷區的制約,形成環山、鐵山坪、義學大山三條狹長狀山嶺,自北向南平行延伸,形成東西之間的三道屏障。境內最高點位於義學大山,海拔687米;最低點位於御臨河與長江交匯處,海拔152米。
氣候
江北區屬 亞熱帶季風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暖春早、夏熱秋涼,初夏多雨、夏多伏旱,秋多綿雨,冬多雲霧、濕度大、日照少、霜雪少、風力小。多年平均 氣溫18.4℃,1月平均氣溫7.7℃,極端最低氣溫-0.9℃(1991年12月28日);7月平均氣溫28.4℃,極端最高氣溫41.9℃(1995年9月6日)。 無霜期年平均363天,最長達365天,最短為361天。年平均 日照時數1094.4小時。年平均 降水量1100.7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149.6天,最多165天(1989年),最少124天(1987年)。極端年最大 降雨量1508毫米(1998年),極端年最少降雨量814.8毫米(2001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9月,6月最多。多年平均 風速為1.3米/秒,平均 相對濕度79.4%,平均霧日數60.4天。
水文
江北區轄區河道屬 長江、 嘉陵江兩大流域,其中長江流域面積182.2平方千米,占82.4%;嘉陵江流域面積38.9平方千米,占17.6%。主要河道有一級河長江,境內長51.4千米;從南向北沿邊境流經江北城、寸灘、鐵山坪、郭家沱、魚嘴、五寶等街鎮,年均徑流量3470億立方米,平均流量11000立方米/秒。二級河嘉陵江,境內長18.8千米;從北至南然後轉向東沿邊境流經大石壩、觀音橋、五里店、華新街至江北城匯入長江,年均徑流量2110立方米/秒。三級河流 御臨河,境內長13.2千米。四級河棟樑河,境內長8.3千米。五級河有5條,總長22.9千米。河流總長114.6千米,河網密度0.5千米/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總量4129.3億立方米。
自然災害
江北區主要 氣象災害有伏旱、洪澇、風雹等, 地質災害有崩塌、滑坡等,主要分布於庫岸沿線及農村地區。伏旱災害主要發生在6月至9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6年,百年一遇的乾旱從6月27日持續至9月4日,長達69天,其中40℃以上高溫日數達16天。 洪澇災害主要發生在6月至9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7年7月17日,50年一遇特大暴雨從17日2點持續至17點,降雨量達121.5毫米。[2]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江北區有 森林植被81科260餘種,其中喬、灌木樹種及竹資源47科102種; 喬木樹種以馬尾松為代表,約占林場森林面積的95%。
礦藏資源
江北區境內已探明 礦產有磚瓦用頁岩、建築石料用灰岩、天然氣、地熱和礦泉水等。其中磚瓦用頁岩儲量103.2萬立方米,可采量88.8萬立方米;建築石料用灰岩439.4萬立方米,可采儲量133.8萬立方米,僅分布在明月峽—義學大山一線山嶺區;擁有兩個大型地熱水礦點,儲量1.14×1010兆瓦,屬於天然優質醫療熱礦水;轄區東部出露須家河組儲礦地層冷礦泉水儲量巨大,日出水量120立方米,礦泉水以鍶偏硅酸元素組分為主。
人口信息
2017年,全區常住人口87.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84萬人,農村人口3.4萬人。全區戶籍人口61.4萬人,其中,當年出生人口8310人;城鎮人口57.7萬人,鄉村人口3.7萬人;男性30.3萬人,女性31.1萬人,男女人口基本持平。
經濟發展
綜合
2017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79.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10.5%。分產業看,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1.2億元、236.3億元、641.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2.9%、9.9%、10.8%,第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6.0%、74.2%,拉動GDP增長2.7個、7.8個百分點。分行業看,形成多點支撐格局,金融業、工業、批發零售業分別實現增加值209.7億元、187.2億元、205.3億元,增長27%、11.2%、6.0%,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分別為53%、23.3%、14%,拉動GDP增長5.6個、2.4個、1.5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7年,全區實現農業增加值1.2億元,增長-12.9%。實現農業總產值1.8億元,增長-12.7%,其中,農、林、牧、漁、農林牧漁服務業分別實現產值0.8億元、0.5億元、0.4億元、0.1億元、0.06億元。全區完成糧食產量3699噸,蔬菜產量5824噸,水果產量1474噸。
第二產業
2017年,全區實現工業增加值187.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1.2%,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23.3%,拉動GDP增長2.4個百分點。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4家,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892.3億元,增長11.9%。
2017年,汽車製造業作為我區工業最大支柱產業,全年實現工業產值491.3億元,增長22.5%,占全區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55%。魚復工業園區、港城工業園分別實現規上工業產值380.7億元、286.8億元,增長31.2%、-2.7%,占全區規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為42.7%、32.1%。
2017年,着力推進傳統產業提質發展和新興產業培育發展「雙向發力」。支持長安自主品牌戰略轉型,引導海爾加快向智能家居轉型,年產值100億元的海爾智能裝備產業基地順利落戶。加速發展戰略性新興製造業,3D打印應用中心華港工業園落地投產,奧特斯、鞍鋼蒂森克虜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2017年,全區建築業實現增加值49.1億元,增長4.9%。全年納入企業一套表的建築業企業88家,實現建築業總產值161.7億元,完成施工面積949.5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61.1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全年全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12.3億元,增長9.1%。其中,建設與改造投資196.1億元,增長-4.8%;房地產開發投資216.2億元,增長25.9%。從投向上看,房地產開發、工業、基礎設施建設分別完成投資216.2億元、110.3億元、62.2億元,增長25.9%、-10.7%、12.2%,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52.4%、26.7%、15.1%。分產業看,第二、三產業分別完成投資110.3億元、302.1億元,增長-10.7%、18.9%。
2017年,魚復工業園、港城工業園分別完成投資150億元、23.5億元,占全區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36.7%、5.7%。摩比斯、華域大陸等11個重點項目建成投產,海爾重慶智能裝備產業基地、意大利歐菲等24個重點項目順利落地。
2017年,2016年全區出讓土地6宗,出讓面積45.1萬平方米,增長152.2%。2017年全區房地產開發投資額216.2億元,增長25.9%。從投向看,住宅、辦公樓、商業營業用房分別完成投資118.1億元、30.2億元、31.2億元,增長18.1%、-1.3%、37.0%。
2017年,全區實現房地產業增加值38.4億元,增長2.6%。全區房地產開發企業110家,全年完成商品房銷售面積298.8萬平方米,增長7.1%,商品房銷售額347.6億元,增長44.8%。房地產業實現稅收收入54.4億元,增長23%。
國內外貿易
2017年,批發零售業全年實現商品銷售總額3342.8億元,增長11.8%,實現增加值205.3億元,增長6.0%;住宿餐飲業營業額94億元,增長12.7%,實現增加值41.5億元,增長6.7%。全區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4.4億元,增長9.3%。
2017年,龍湖源著天街、龍湖新壹街、萬匯中心、國金中心4大商業綜合體建成開業。鎏嘉碼頭成功申報「市級夜市街區」,「大九街」成為重慶時尚聚集高地。觀音橋商圈、江北嘴中央商務區、北濱路經濟帶等多點支撐的商貿發展格局逐步形成。
2017年,象米國際、配邦、匯革等一批電子商務企業紛紛打造線下消費體驗中心,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龍湖源著等商業綜合體大力發展體驗式交互式新型業態。漫咖啡、火天下·火鍋傳奇大觀園等特色店以及大九街、鎏嘉碼頭、喵兒石創藝特區等市級特色街區成為商旅文融合發展新名片。
2017年,2017年,全區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65.3億元,其中,進口207億元,出口158.3億元。
2017年,深度對接中新項目、重慶自貿試驗區、保稅港區建設,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門戶區。寸灘港獲批中西部唯一進口糧食指定口岸。「渝新歐」果園港班列成功首發,成為中國第一個中歐鐵水聯運班列,「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在果園港實現歷史性交匯。
2017年,全區全年實際利用外資9.2億美元,增長16%。全區全年簽約項目201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14個,50億元以上項目4個。按產業劃分:戰略性新興製造業39個,戰略性新興服務業154個,中新項目7個,特色街區(樓宇)1個。
2017年,培育引進重慶五礦機械進出口有限公司、重慶偉仕宏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總部貿易企業和滬尊榮、大公、珀圖茲維等5家整車進口汽車企業。
財政
2017年,全年全區實現地方財政收入79.6億元,增長5.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7.0億元,增長6.1%。實現稅收收入63.4億元,增長3.5%,占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達82.3%。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契稅分別實現16.4億元、8.9億元、3.7億元、12億元,占稅收比重為25.9%、14.1%、5.8%、19.0%。
2017年,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稅收收入0.5億元、40億元、194.1億元,結構比為0.2:17:82.8。金融業、房地產業、商貿服務業、製造業四大支柱行業「並駕齊驅」,分別實現稅收收入66.6億元、54.4億元、56.2億元、29.9億元,占比為28.4%、23.2%、23.9%、12.7%。
2017年,全年全區實現地方財政支出137.8億元,與去年持平。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2.3億元,其中:民生支出達53.6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52.4%。累計統籌整合資金51.5億元,支持軌道四號線等10個市區重點項目建設。全年安排產業扶持資金8.3億元,扶持重點產業發展。
金融
2017年,全年全區實現金融業增加值209.7億元,增長27%。全區銀行總行、分行、一級以上支行59家。全年全區實現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6132億元,增長49.7%;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6346億元,增長17.3%。證券公司42家,其中,證券分公司10家,營業部31家。保險公司法人機構1家,市級分公司17家,支公司23家,全區全年保險收入77.9億元,增長36.4%,其中人身險43.2億元;財產險34.7億元。
2017年,重慶銀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農業銀行重慶分行、交通銀行重慶分行等6家金融機構和重慶富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重慶新聚華鴻投資中心等5家金融總部企業相繼註冊入駐。目前,已入駐江北嘴中央商務區的傳統金融機構達50家,其中,銀行14家。
服務業
2017年,全區規上服務業企業233家,其中年營業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34家,全年規上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171.5億元,增長21.9%。分行業看,全區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營利性服務業、非營利性服務業分別實現增加值47.8億元、27.7億元、71.5億元,增長7.4%、9.4%、-4.4%。
社會事業
科技
2017年,全年區級科技開發計劃項目22個。高新技術企業88家,高新技術產品117個,分別增長46.7%、19.4%。全年全區專利申請3217件,專利授權1995件。
2017年,登康公司、市勘測院被評為「重慶市工程研究中心」,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被評為「重慶市工程實驗室」;中法環保研發中心被認定為「重慶市新型研發機構」。截止2017年底,全區已建成國家級創新創業平台5家,市級創新創業平台15家,華新智慧經濟產業園被授予「全國青年創業示範園區」,石子山青年創業社區榮獲「全市十大品牌眾創空間」和清華產業首批「星聚空間」等榮譽稱號。
教育
2017年,全區教育經費14.9億元。全區共有幼兒園(不含託兒所)144所,在園兒童數2.7萬人,普惠率65%。小學33所,專任教師1966人,在校生3.6萬人。普通中學20所,專任教師2114人,在校生3.8萬人。職業中學2所,專任教師276人,在校生6075人。高考上線率99.4%,高考錄取率92.3%。
2017年,鯉魚池小學與復盛實驗學校,18中學與御龍天峰中學等5對8所學校實行集團化辦學,觀音橋小學五里坪校區、新村致遠小學等6所新建學校建成投用。組織學生參加重慶市科技創新大賽等比賽,獲特等獎13項、一等獎49項、專項獎3項。
文化
2017年,全區全年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58億元,增長11.6%。國內旅遊總收入達105億元,增長19.3 %。全區有文化館1個;圖書館總館1個,分館11個,藏書量60餘萬冊;電影院14家,影劇院座位數1.5萬座,電影演出場次26.3萬場,電影觀眾人數840萬人次。全區旅遊企業109家,旅行社門市303家。全年國內旅遊人數3860萬人次,增長11.5%;海外旅遊人數19.2萬人,增長6.1%。
2017年,喵兒石、北倉、天怡3個文創園區獲得「市級文創示範園區」稱號。推進江北歷史文化街區建設,將長安1862、大九街、寸灘老街、唐家沱老街等共2204畝區域納入全區九大重點開發片區之一。
體育
2017年,全區大型體育健身場館3個,人均體育占地面積1.9平方米。全區少年兒童業餘體校1所,等級運動員61人,專業教練員10人。
2017年,組隊參加全國賽事,獲金牌53枚、銀牌33枚、銅牌41枚;參加市級賽事,獲金牌72枚、銀牌84枚、銅牌84枚;舉辦中小學生游泳賽、小學生田徑新苗賽等4項賽事,吸引40所中小學校,1000餘名運動員參加;2017年,成功升級鐵山坪森林國際半程馬拉松賽為國際賽事。
衛生
2017年,全區衛生機構447個,其中,醫院、衛生院47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家,婦幼保健站1家。衛生機構床位7163張;衛生機構人員1.3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4077人,註冊護師護士6344人。隨着二孩政策放開,二孩率提升到36.7%,提升8.5個百分點;一孩率61.2%,下降9.4個百分點。合法生育率99.8 %。嬰兒死亡率3.5‰,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3.9‰。
2017年,進一步落實分級診療制度,區內兩家公立醫院與貓兒石、魚嘴、復盛等社區服務中心簽訂雙向轉診協議,落實相關疾病入、出院和雙向轉診標準。鼓勵社會資本舉辦規模適度的醫療機構,口腔、美容、中醫(中西醫結合)等專科醫療機構形成一定規模。
社保
2017年,全區全年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4.3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0.5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0.5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51.9萬人。農村五保人數233人,平均補差水平650元/人/月;農村低保人數325人,平均補差水平335元/人/月;城市低保人數5791人,平均補差水平515元/人/月。城鎮登記失業率2.1%。新建社區養老服務站12個,建設補助資金300萬元,全區社區養老服務站達到97個。
2017年,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全年審核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627萬元,加強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截至2017年底,全區共有國家級、市級創業孵化基地7個。
2018年5月,江北區申報創建2018年「無欠薪」縣(市、區)。
民生
2017年,全年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84元,增長9.1%。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62元,增長8.9 %;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52元,增長9.2%。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由2013年的2.04:1縮小到2017年的1.98:1。
環保
2017年,全年全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85天,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9.3%。全區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53.5分貝;交通噪聲平均值66.4分貝。全區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穩定達到100%。
2017年,啟動「智能環保」建設,通過開發水、氣、聲、渣等環境智能監控系統,結合環保大數據平台,利用環保「一張圖」,打造要素齊全、覆蓋全區的智能環境監管體系,使環境監管信息化、智能化、科學化水平更上台階。
城建
2017年,全區共有公園6個,公園面積達1375公頃。車行道330萬平方米,人行道179萬平方米。園林綠地面積3127公頃,其中,公共綠地面積1828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6.2%。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2017年,智慧城管成功入選「2017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治理創新範例」。江北區市政設施管理所王敏文勞模創新工作室達到「2017年度重慶勞模創新示範工作室標準」。
交通運輸
公路
截至2012年底, 渝長高速公路橫穿江北區區境北部,機場高速公路、主城外環高速公路縱貫江北區區境西部。有高家花園、石門、渝港、嘉陵江、大佛寺過江公路大橋與江南相連。
水路
水運有朝天門、雞冠石、峽口、魚嘴、木洞等過江碼頭。
軌道
根據重慶市軌道建設規劃,江北區境內共有9條軌道線路,總長91.2公里,軌道車站數量達29個。其中3號線、6號線已建成運營,4、5、9、10、環線5條為中期線路(即2020年前應建成),8、11號線為遠景線路。江北的地形條件狹長,中期的5、10及環線為縱向,穿越江北區,4、9號線為橫向,在江北區境內距離較長,影響及作用較大。目前,軌道4號線、5號線、10號線、環線及9號線節點工程已開工建設。
風景名勝
鐵山坪森林公園
鐵山坪森林公園位於重慶市近郊,規劃面積約1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584米。2014年,公園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重慶海洋公園
重慶海洋公園位於江北區洋河路,占地70000餘平方米,以多功能海洋景觀、海濱娛樂為特色。
鴻恩寺森林公園
鴻恩寺森林公園位於觀音橋商圈西側,總面積1100畝,有鴻恩思泉、鴻頂雲霞、江風戀桂等12大精品園林景觀。2013年,榮獲「全國綠化模範單位」稱號。
盤溪無銘闕
盤溪無銘闕位於在嘉陵江北岸盤溪香爐灣,是全國僅存的27個漢闕之一,始建於東漢晚期,195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1961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玉珍墓(睿陵)
明玉珍墓位於重慶市江北嘴。1983年12月,重慶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重慶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優特產
靜觀醋
靜觀醋原產於江北區靜觀場,以大米為主料,麩皮等為輔料,多味藥材配成藥曲,按傳統工藝釀成。產品色、香、味、體俱佳。
土沱麻餅
土沱麻餅是江北區的傳統名點。以麵粉、白糖和麻油為主料,輔以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冰糖等製作而成。底面呈此褐色,塊形飽滿完整。
江北熊鴨子
江北熊鴨子始創於清宣統一年,外形呈橢圓形,表面為深棕色或茶色,皮脆肉嫩,內肉淡紅,脂肪為淡黃色,具有川味烤鴨的獨特風味。
榮譽稱號
2017年11月,江北區獲得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7日,在「2017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頒獎儀式上,江北區智慧城管入選「治理創新範例」。
2017年12月12日,江北區被國家民委辦公廳確定為第三批「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示範城市」。
2018年6月6日,江北區被授予2017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河長制)工作優秀縣(市、區)「大禹鼎」。
2018年7月30日,中國信息化研究與促進網、國衡智慧城市科技研究院聯合發布2017-2018年度中國最佳管理實踐智慧城鎮25強名單,江北區在列。
2020年11月,入選中央文明辦公布的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
2020年12月,入選「2020中國城市創新百佳示範縣市」第28名。
相關視頻
寧波政府宣傳片-江北區宣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