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顾祖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Sisley讨论 | 贡献2020年1月10日 (五) 20:17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顾祖禹生于明毅宗崇祯四年(1631),字复初,一字景范,(一作:字瑞五,号景范),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今江苏无锡人),居常熟,顾柔谦之子。中国清初沿革地理学家和学者。有《宛溪集》

生平简介

毕生专攻史地

他的高祖顾大栋撰有《九边图说》,曾祖顾文耀、父亲顾柔谦都通晓舆地之学。在家庭的影响下,他毕生专攻史地,以沿革地理和军事地理的研究为精深。生于江苏常熟,卒于徙居无锡宛溪,故称宛溪先生。 他身遭亡国之痛,但却始终坚持志节,不求名于时,不求禄于世,长期生活在“贫贱忧戚”的环境里,寄心事于著述,实在难能可贵。他的目的是很明确的,那就是保存故国文献,以便在将来反清复明的大业中作出贡献。晚年,曾参与编纂《大清一统志》。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十一年(1692),享年六十二岁。有《宛溪集》。

编著《读史方舆纪要》

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起,他参考二十一史、100多种地方志和其他大量文献,并尽一切可能“览城廓,按山川,稽道里,问关律”,实地考核异同,以毕生精力尽于此书, 历时30馀年,编著成130卷、280万字的《读史方舆纪要》。前123卷叙述历代州域形势,以明末清初的行政区划,分述各省、府、州、县的疆域沿革、山川形势、城市集镇、关塞险隘、津梁道路等。后6卷叙述川渎异同,“昭九州之脉络”。末1卷叙述分野,明“俯察仰视”之义。附“舆图要览” 4卷,有当时全国总图、各省分图、边疆分图以及黄河、海运、漕运分图。《读史方舆纪要》著重考订古今郡、县的变迁,和推论山川关隘战守的利害,是中国沿革地理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也是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和军事地理的重要参考文献。 宋以后,专讲地理沿革的著作间有所出,特别是明末以降,学者有感于“空谈心性”的误国殃民,提倡实学之风大盛。顾炎武曾作《天下郡国利病书》一百二十卷,主旨在于“务质之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读史方舆纪要》更是详论“山川险易,古今用兵战守攻取之宜,兴亡成败得失之迹”。前者重在讲地理条件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后者重在讲地理条件和军事的关系。 顾祖禹在一首诗曾说:

“重瞳帐下已知名,隆准军中亦漫行。半世行藏都是错,如何坛上会谈兵。”

此诗的浅意是说,在项羽的军队终都很出名(史记上说项羽重瞳子,重瞳指项羽),在刘邦军中也可以随便走(刘邦外号叫隆准公,就是大鼻子)。可惜半辈子所做的都是错的,怎么能够纸上谈兵。这首诗正可为他一生的追求作注脚。 [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