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兴化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Mjlk讨论 | 贡献2019年12月31日 (二) 21:43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兴化市是位于中国江苏省泰州市北部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长江、淮河、黄海和京杭大运河之间的里下河地域内,是中国百强县。兴化是商品粮、水产品生产与集散基地,又是一座古老的文化名城和新兴旅游城市。兴化市拥有耕地180万亩,157万人口,非农业人口28.84万人,辖3个街道办事处、24个镇、1个乡、1个省级开发区。

历史

兴化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拥有2500年建城史,古称昭阳、楚水。春秋、战国时期为吴楚之地,周慎靓王时为楚国上柱国昭阳的食邑,五代杨吴武义二年(公元920年)划海陵县北境设招远场,旋改设为兴化县,故有“昭阳古邑”、“海陵旧址”之称。

建国后隶属于扬州地区、地级扬州市。1987年撤县建市,改为兴化市。

地形

兴化地势低洼平坦,地面高程在1.40米~3.20米之间,平均高程1.80米(废黄河高程系,下同)。境内地势东部、南部稍高,西北部偏低,为周边高中间低的碟型洼地,是里下河地区建湖、兴化、溱潼三大洼地中最低洼的地方,俗称“锅底洼”。兴化为里下河浅洼平原区,位于江淮平原的里下河凹陷中心地带,为中新生代断隘盆地持续沉降区,古地貌为大型湖盆洼地。在第四纪,洼地经由江河、海合力堆积,经历了海湾——泻湖——水网平原的演化过程,形成湖荡、沼泽地貌特征,均为第四系全新统湖积层和河流泛滥物所覆盖,其基底是以碳酸盐为主的古生代地层。

水文

兴化属淮河流域,境内河道纵横,湖荡棋布。历史上为适应西有运堤归海五坝,东有入海五港的排水格局,水系以东西走向为主。随着江都水利枢纽和高港水利枢纽的建成,境内水系逐步调整为南北走向,原有东西向河道已成为引排调度河道。境内湖荡众多,面积较大的有:大纵湖、吴公湖、郭正湖、平旺湖、得胜湖、乌巾荡、沙沟南荡、癞子荡、官庄荡、王庄荡、花粉荡、广洋荡、团头荡,俗称“五湖八荡”。建国后,兴化站多年平均最高水位2.10米,多年平均最低水位0.86米,最高水位发生在1991年7月15日,达3.35米,最低水位出现在1953年6月19日,只有0.28米。

气候

兴化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兼受大陆与海洋性气候影响,具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寒夏热和雨热同步等特点,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国家Ⅱ级。年平均气温14°~15℃。无霜期210~220天。兴化历年平均降水量1040.4毫米,但年际变化较大,1991年降水量2080.8毫米,而1978年仅393.6毫米。年内降水量在时空分布上不均,6~9月份降水相对集中,约占全年降水量60%以上。年平均蒸发量为960毫米左右。夏秋之际偶尔会遭受台风和龙卷风的影响。

自然资源

全市境内有石油、天然气、地热、矿泉水等矿产资源。油、气、地热开发价值高、潜力大。石油、天然气储量较大,经中石化华东石油局和江苏油田30多年石油勘探,发现边城、周庄、茅山、刘陆等断块油田,石油赋存在新生界下第三系戴南组Ed地层中。陈堡地区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800万吨,是江苏最大的陆上整装油田。中石油近年也在兴化市合陈、戴窑、永丰、大营、新垛、老圩、安丰、海南、陶庄、大垛、获垛、昌荣、林湖、竹泓、垛田、临城、开发区、张郭等18个乡镇,初步勘探有较大石油、天然气储量,浙江油田分公司现已在合陈地区正常开采。目前兴化市各油田已达到年产近50万吨石油能力。地处主城区有一含溴含锶偏硅酸复合型矿泉水,品位独特,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全省仅此一家。随着开发地热资源热潮兴起,在城区乌巾荡地区、戴南镇永丰地区勘探成功两口优质的地热井。

人口民族

2012年末,全市总人口1572834人,比上年减少158人。全年出生人口16853人(含补报往年出生),比上年增加4979人;人口出生率10.73‰ ,比上年减少3.2‰ ;死亡人数19730人,比上年减少8785人,死亡率12.54‰ ;人口自然增长率-1.83‰ ;全市家庭户数531539万户。 全市少数民族41个,1669人。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纳西族、景颇族、土族、羌族、仫佬族、布朗族、仡佬族、阿昌族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兴化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水乡的特色文化,留传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解放初期,茅山号子曾经唱进中南海,林湖栽秧号子“格上段”被艺术院校选入音乐教材。历代民间艺人薪火相传,大营捏面人、竹泓船艺、麦草编织等民间艺术长盛不衰。庙会等传统文化习俗,随着时代变迁被赋予新的内涵,荡湖船、高跷、莲湘、龙舞等传统文化节目不断推陈出新。

方言

兴化方言属于江淮官话通泰片。明初洪武赶散,一批阊门移民迁入,故兴化方言亦含有吴语成分。

教育:兴化自古重视教育发展,目前拥有从学前教育到普通高中的完整体系。

文学作品

兴化是中国明清小说重镇。四大名著最早成篇的《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的故乡和创作地,现保存有其墓地和纪念馆。《梼杌闲评》(又名 《明珠缘》)的作者是明末清初兴化籍的史学名儒李清。

另《西游记》、《封神演义》、《三国演义》的作者与兴化亦有不解之缘,甚至有观点认为《西游记》的真正作者应是明朝兴化籍的状元宰相李春芳。

明清时期文学、书画大家辈出。主要有明后期,诗文主张复古的“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的宗臣;清代扬州八怪代表画家郑板桥和李鱓;著名文艺理论家、《艺概》作者刘熙载等。

自北宋范仲淹公任兴化知县后形成独特的景范文化。

文化戏剧

兴化是淮剧的主要发源地和流行地区之一。明代兴化就有昆曲联社。清同治年间至民国初年,徽剧和京剧班社盛极一时。1946年,解放区建有农民剧团。建国后,先后成立的班社有二十多个。1955年,在兴化登记有八个剧团。剧种含淮剧、扬剧、京剧、越剧等,另有木偶剧、杂技、曲艺等演出团体。后经撤并调整,于1987年恢复兴化淮剧团至今。

孔尚任名剧《桃花扇》在兴化古城拱极台完成。

自1980年代初,高邮籍作家汪曾祺复出文坛后,在至今的30余年时间内,一大批生于里下河长于里下河的作家,携其“里下河式书写”相继登上文坛,汇聚形成里下河作家群。众多优秀作品先后问鼎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全国重要文学奖项,引起文学界广泛关注。一个正在成长的“里下河文学流派”的标志已经形成。其中,兴化籍人士有毕飞宇、费振钟、王干、顾保孜、朱辉、庞余亮、顾坚、刘仁前等,创造了文学领域的“兴化现象”。

风景名胜

玄武灵台景区

玄武灵台”景区在南宋初具规模,至清末民初,特别是明清时代,修建、扩建多达10多次,先后增建了遗爱祠、景贤祠(后改屈子祠)、昭阳书院及碑堂等建筑,受到历代文人雅士及各级官员100多人的讴歌和赞颂,由此产生了大量诗文作品,其中诗歌100多首,碑记10多篇,赋3篇,词8阙,序(跋)文8篇。同时更产生了由清同治六年(1867年)知县俞麟年组织的文人“雅集”的《拱极台唱和集》和《兴化拱极台志》诗文集,以及具有世界影响的孔尚任名剧《桃花扇》,极大地丰富了“玄武灵台”景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使其成为与扬州平山堂、高邮文游台相媲美的苏北、苏中重要名胜景观之一。

桥竹石园

板桥竹石园位于兴化城英武大桥西南车路河沿岸,主要以绿化与园林景观建筑相结合,总建设用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园内有斑竹、茶秆竹、黄杆乌哺鸡竹、菲白竹、凤尾竹、孝顺竹、早竹、紫竹、辣韭矢竹、水竹、小琴丝竹、南君竹等58个竹类品种,同时园区内配以各类乔木、花草,营造自然生态园林景观,是兴化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场所。

农业

兴化市是农业大市,耕地面积191.04万亩,渔业面积83万亩,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连续11年被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淡水产品产量连续24年全省第一。盛产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近年来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坚持以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规模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同时,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稳妥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培育发展“三大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实施标准粮田改造工程,促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目前,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比重达45.9%,设施农业、设施渔业面积累计分别达17.52万亩、15.77万亩。建成80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省级农业园区2家、泰州市级农业园区4家。

交通

高速公路:盐靖高速公路 S75 盐淮高速公路阜兴泰支线 宁盐高速公路、344国道

125省道(宁盐线) 、 229省道(盐锡线、231省道(阜泰线) 、232省道(射宜线) 、 333省道(兴高线) 、351省道(麋兴线) 、352省道(东邮线)、465省道(安丰互通连接线)

友好城市

日本福岛县浪江町(1996年4月17日缔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