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貴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1月27日 (三) 21:39 由 Fan jin ying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体育事业
前往: 導覽搜尋

貴陽,貴州省省會,簡稱築、金築,有「林城」之美譽,因境內貴山之南而得名[1]

地處黔中山原丘陵中部,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海拔1100米左右。屬於亞熱帶濕潤溫和型氣候,年平均氣溫15.3℃,年平均相對濕度77%,2018年森林覆蓋率為52.0%,有森林公園11個。

東南與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甕安、龍里、惠水、長順4縣接壤,西靠安順地區平壩縣和畢節地區織金縣,北鄰畢節地區黔西、金沙2縣和遵義市播州區。 是西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全國生態休閒度假旅遊城市、全國綜合性鐵路樞紐。截至2017年,貴陽市下轄6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1個級市。2018年,常住人口488.19萬人。

是貴州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區重要的交通、通信樞紐、工業基地及商貿旅遊服務中心。 2019年1月,貴陽入選「2018年WFBA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50強」榜單。


名稱演變

古代歷史

春秋時期,今貴陽屬牂牁國轄地。戰國時屬夜郎國範圍,漢初為西南夷轄地。漢武帝開拓西南夷,貴陽始屬中央管轄。兩漢至隋朝隸屬牂牁郡。

唐朝時期,在烏江以南設羈縻州,貴陽屬矩州。

宋朝時期,開寶年間(968-976),彝族土著首領普貴內附,封「矩州刺史」。宣和元年(1119)更矩州為貴州。嘉定間(1208-1224),移州治於貴陽。

宋末元初為羅氏鬼國。不久改羅甸軍民安撫司。元至元十七年(1280)置順元路宣撫司,翌年改為宣慰司;二十年(1283)置貴州等處長官司,為順元路治,先隸四川行中書省,後隸湖廣行中書省;二十九年(1292),順元、八番兩宣慰司合併,設八番順元宣慰司都元帥府於順元城(今貴陽)。

明朝時期,洪武四年(1371)設貴州宣慰使司,司治貴州(今貴陽)。

六年(1373)十二月置貴州衛指揮使司。

十五年(1383)置貴州都指揮使司,下領貴州等十八衛。

二十六年(1393)又置貴州前衛。

明永樂十一年(1413)置貴州等處承宣布政使司,貴州建省,貴陽成為貴州省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

隆慶三年(1569)三月,改新遷程番府為貴陽府。萬曆十四年(1586)置新貴縣,附郭,隸於貴陽府。

二十九年(1601)升貴陽府為貴陽軍民府。

三十六年(1618)析新貴縣、定番州地置貴定縣,仍隸貴陽軍民府。

崇禎四年(1631)廢貴州宣慰司,析宣慰司水東地置開州。

明末,貴陽軍民府轄新貴縣、貴定縣、開州(今開陽縣)、廣順州(今長順縣)、定番州(今惠水縣),親領4個長官司。

清朝時期,順治十六年(1659)設貴州巡撫駐貴陽軍民府。

康熙五年(1666)移雲貴總督駐貴陽。

二十六年(1687),省貴州衛、貴州前衛置貴築縣,與新貴縣同城,改貴陽軍民府為貴陽府。

三十四年(1695)省新貴縣入貴築縣。

乾隆十四年(1749)貴陽府轄貴築縣、貴定縣、龍里縣、修文縣、開州、定番州、廣順州和長寨廳(今屬長順縣)。

光緒七年(1881)增轄羅斛廳(今羅甸縣)。

民國時期,三年(1914年),廢貴陽府設貴陽縣,貴州分為3道,貴陽縣屬黔中道,為道治;移貴築縣駐紮佐,旋移息烽,改名息烽縣。

民國九年(1920年),廢黔中道,貴陽縣直隸於貴州省長公署。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別全省為8個行政督察區,貴陽縣屬第一行政督察區[2]。次年,貴陽縣直隸於省政府。

民國三十年(1941年)7月1日,撤貴陽縣設貴陽市,另置貴築縣駐花溪,直至解放時未變動。

建國以後

1949年11月15日,貴陽解放,11月23日成立貴陽市人民政府。

2006年7月6日,國務院同意貴陽市人民政府駐地由貴陽市南明區市府路遷至貴陽市觀山湖區林城東路。

地理位置

貴陽位於貴州省中部,地處東經106°07′至107°17′,北緯26°11′至26°55′之間。東南與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甕安、龍里、惠水、長順4縣接壤,西靠安順地區的平壩縣和畢節地區的織金縣,北鄰畢節地區的黔西、金沙2縣和遵義市的遵義縣。總面積8034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4.56%。

地勢地貌

貴陽地處雲貴高原黔中山原丘陵中部,長江與珠江分水嶺地帶。總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苗嶺橫延市境,崗阜起伏,剝蝕丘陵與盆地、谷地、窪地相間。相對高差100—200米,最高峰在水田鎮廟窩頂,海拔1659米;最低處在南明河出境處,海拔880米。中部層狀地貌明顯,主要有貴陽-中曹司向斜盆地和白雲-花溪-青岩構成的多級台地及溶丘窪地地貌。峰叢與碟狀窪地、漏斗、伏流、溶洞發育。較平坦的壩子有花溪、孟關、烏當、金華、朱昌等處。南明河自西南向東北縱貫市區,流域面積約占市區總面積的70%。

貴陽地貌屬於以山地、丘陵為主的丘原盆地地區。其中,山地面積4218平方公里,丘陵面積2842平方公里;壩地較少,僅912平方公里;此外,還有約1.2%的峽谷等地貌。境內主要山峰有:青龍山,在清鎮市南部、城關鎮東隅,面積10.5平方公里,海拔1333.5米。

氣候特徵

貴陽市海拔高度在1100米左右,處於費德爾環流圈,常年受西風帶控制,屬於亞熱帶濕潤溫和型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5.3℃,年極端最高溫度為35.1℃,年極端最低溫度為-7.3℃,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7%,年平均總降水量為1129.5毫米,年雷電日數平均為49.1天,年平均陰天日數為235.1天,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148.3小時,年降雪日數少,平均僅為11.3天。

貴陽夏無酷暑,夏季平均溫度為23.2℃,最高溫度平均在25-28℃之間,在最熱的7月下旬,平均氣溫也僅為23.7℃,全年最高溫度高於30℃的日數少,近五年平均僅為35.8天,大於35℃的天數僅為0.3天;紫外線強度僅在中午很短的時間內達到4級,其餘時間均為弱或很弱;夏季雨水充沛,約500毫米,夜間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貴陽冬無嚴寒,最冷一月上旬,平均氣溫是4.6℃。

2016年,全年平均氣溫15.3℃,極端最高氣溫33.7℃,極端最低氣溫零下4.8℃。全年平均相對濕度80%,總降水量1046 毫米,日照時數1160小時。

水系流域

貴陽處於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地帶。以花溪區桐木嶺為界,桐木嶺以南的河流屬珠江水系,以北的河流屬長江水系。貴陽市域境內10公里以上河流共98條,其中長江流域90條,珠江流域8條,主要河流有長江水系的烏江、南明河、貓跳河、鴨池河、暗流河、魚梁河、谷撒河、息烽河和洋水河以及珠江水系的蒙江。

土壤性質

貴陽境內土壤以酸性黃壤為主。與石灰岩、白雲岩、砂岩、頁岩等交錯分布。形成酸性土壤,也發育了各種酸性土壤植物群落。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貴陽全市土地總面積804667公頃。其中,耕地27194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3.8% ;園地7452公頃,占0.93% ;林地273653公頃,占34.01% ,森林覆蓋率39.19% ;牧草地26670公頃,占3.31% ;水面15419公頃,占1.92% (坑塘水面1213公頃,養殖水面223公頃,水庫水面9477公頃,河流水面4490公頃,湖泊水面16公頃);建設用地(含居民點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設施)63017公頃,占7.83% ;未利用地113163公頃(其中:荒草地36278公頃,裸岩石礫地71462公頃,田土坎41294公頃,裸土地615公頃,灘涂267公頃),占14.06%。

生物資源

貴陽境內地帶性植被為中亞熱帶濕潤性常綠闊葉林,城區原生植被已經完全被破壞。以殼斗科、樟科、山茶科為主的闊葉林,在烏當區百宜鄉、花溪區高坡苗族自治鄉等遠郊區及三縣一市邊遠深山尚有小面積殘存。

貴陽境內有普通無脊椎動物7個門類,100餘種;脊椎動物202種(亞種),其中魚綱50種,兩棲綱11種,爬行綱15種,鳥綱85(亞種)種,哺乳綱(亞種)41種。自20世紀60年代以後,各類動物急劇減少。貴陽市遠郊和3縣1市深山中尚存少量國家各級保護動物。計有:大鯢、鴛鴦、紅腹錦雞、穿山甲、八哥(鷯哥)、林麝、彌猴等及多種蛇類、蜥蜴類動物。

貴陽境內歷史上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僅1958年,在貴陽境內採集到藻類植物標本就有24科、40屬、62種。其中大部可食用或藥用。

1978年,貴陽市查明的菌類植物中,可食用的傘菌就有37種,以長裙竹蓀、木耳、牛肝菌、松乳菇、多汁乳菇、羊肚菌、大白菇等為常見食用品種。藥用菌以靈芝、紫芝、茯苓較常見。

苔蘚植物有128種,分屬42科,80屬。現城區已經不多見。蕨類植物有23科,37屬,63種,其中絕大多數可以入藥。紫箕、蕨菜的嫩芽可以做菜,根中的澱粉是珍貴的保健食品。

種籽植物有316種,分屬87科,187屬,常見的用材植物有馬尾松、杉木、柏樹、側柏和各種櫟樹等,珍稀樹種有青岩油杉、南方鐵杉、雲貴鵝耳櫪等數十種。藥用貴重品種有厚朴、杜仲、黃柏等。此外,還有多種油脂植物和芳香植物。比較珍稀的觀賞樹有南方紅豆杉等。各種可藥用的草本植物有127科,近700種。20世紀60年代在城內山上即可採集到多種藥用木本、草本植物。

2016年,貴陽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6.5%。有森林公園11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級10個[3]

人口民族

至2012年末,貴陽市常住半年及以上人口為445.17萬人,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全市常住人口出生率為10.73%,死亡率為4.76‰,自然增長率為5.97%。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141.35萬戶,家庭戶人口為410.39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90人。

貴陽市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城市,漢族人口占大多數,布依族次之,苗族人口居貴陽第三位,除此之外,還有回族、侗族、彝族、壯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

經濟概況

2014年貴陽市實現生產總值2497.27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08.02億元,比上年增長6.6%;第二產業增加值976.59億元,比上年增長13.9%;第三產業增加值1412.66億元,比上年增長14.3%。人均生產總值55018元,比上年增長12.6%。第三產業比重繼續提高。全市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4.3%、39.1%和56.6%。與上年比,第一產業、第三產業比重分別提高0.4個和1.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下降1.6個百分點。

2013年全市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達2085億元,提前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占全省比重提高到26%,增速達16%,繼續在全國省會城市保持前列。

社會事業

城市建設

2018年,全市年末市區道路總長度達到1458.80公里,道路面積2923.54萬平方米。全市客運線路670條,其中高速公路客運線路151條。

2018年,全市自來水廠20個,自來水綜合生產能力172.60萬立方米/日,供水管道長度達到5843.99公里。

2018年,天然氣供氣總量34285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11.7%。

2018年全市27個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130.70萬立方米/日;「三縣一市」污水處理廠9座,污水處理能力14.20萬立方米/日。市區排水管道長度3457.63公里。

科學技術

貴陽是貴州省文化與科技的中心,有眾多的科研院所和豐富的科技人才儲備,多項科研成果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2018年專利申請受理量為17850件,比上年增長26.4%。專利授權量9113件,比上年增長61.5%,其中發明專利1160件,比上年增長8.2%;實用新型專利6871件,增長82.2%;外觀設計專利1082件,增長35.8%。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2.81件。2018年,新增省級備案科技型企業692家、新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13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70餘家,總數較上年度增長94%;新增創新型企業10家。新增重點實驗室2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家、院士工作站2家。新增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10家、科技創新人才團隊17個、農業科技園區2個。

體育事業

全民健身服務開創新亮點。整合了全市體育場地、體育賽事、體育社交、體育培訓等各類信息資源,依託貴陽市「築民生」平台,搭建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平台。成功舉辦2018年「共享新時代·全民健身貴陽行」三大系列共24項子活動,全年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近300場次。成功舉辦2018貴陽國際馬拉松賽、2018ITF國際女子網球巡迴賽·貴陽站、2018年全國田徑冠軍賽暨大獎賽總決賽(亞運會選拔賽)、清鎮半程馬拉松賽、2018中國汽車拉力錦標賽(開陽站)等賽事以及貴陽市第十三屆運動會[4]

交通運輸

貴陽是中國西南地區溝通珠三角、長三角的重要交通樞紐和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之一,西南地區的鐵路樞紐之一、西南地區公路航空、交通樞紐之一,為一類口岸城市,川黔、湘黔、黔桂、貴昆4條鐵路在貴陽形成西南地區鐵路十字交叉,貴廣、長昆、渝黔、成貴等多條高速鐵路客運專線陸續建成。「十二五」期間旅客吞吐量達到5308萬人次,航班起降48.2萬架次,貨郵吞吐量39.4萬噸。

2018年貴陽機場通航點達到118個,比上年增加16個城市地區。其中國際通航點16個,國際通航地區3個。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旅客發送量8253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5%;完成貨物運輸量55446萬噸,比上年增長16.0%。

全市年末民用車輛擁有量149.24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3.6%,其中汽車擁有量115.74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6.3%。私人汽車擁有量90.35萬輛,比上年末增長3.1%

主要景點

紅楓湖

紅楓湖風景名勝區水域總面積為57.2平方公里,蓄水量達6億立方米,為貴州高原人造湖之最,位於清鎮市郊,距貴陽33公里,坐車也就不到一個小時。湖域水面東西達2公里,南北長達25公里。湖域四周遍布紅楓樹。

青岩古鎮

青岩古鎮位於貴陽市的南郊,距市區約29公里,始建於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是貴州最著名的文化古鎮之一。古鎮方圓3平方公里,鎮容布局沿襲明、清格局,建有九寺、八廟、五閣、三洞、二祠、一宮、一院,共30多座廟宇祠堂。

文昌閣

文昌閣,位於貴陽市城區東隅,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文昌閣座東向西,高20米,色調以青灰為主,具有顯著的明代建築風格。其結構為三層三檐九角不等角攢尖頂。

甲秀樓

甲秀樓文物景區位於市內南明河畔,占地4000多平方米,由甲秀樓、浮玉橋和翠微園組成。甲秀樓高約20米,為三層三檐攢尖頂,三樓四角為四條龍頭,二樓四檐角為童子拜觀音,一樓四檐角為四條龍尾。甲秀樓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貴州巡撫江東之、巡按應朝卿於此駕石築堤,攔截水流,並在鰲磯石上建樓,取名甲秀,意為人才秀,甲天下。

黔靈公園

黔靈公園是一座綜合性的遊覽公園,位於貴陽市西北角,因素有「黔南第一山」之稱的黔靈山而得名。距市中心1.5公里,面積426公頃,是國內大型綜合性城市公園之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