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東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10月24日 (四) 10:45 由 牛逼的土豪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东胡是中国东北的古老游牧民族。是包羲太昊伏羲后裔东夷北迁后与胡人融合后的称谓,自商代初年到西汉,东胡存在大约130…”)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東胡是中國東北的古老遊牧民族。是包羲太昊伏羲後裔東夷北遷後與胡人融合後的稱謂,自商代初年到西漢,東胡存在大約1300年。東胡、濊貊、肅慎被稱為古代東北三大民族。東胡語言屬阿爾泰語系。東胡是一個部落聯盟,包括了當時族屬相同而名號不一的大小部落。

名稱

辭海中這樣描述東胡:"古族名。因居匈奴(胡)以東而得名。春秋戰國以來,南鄰燕國,後為燕將秦開所破,遷於西遼河的上游老哈河、西拉木倫河流域。燕築長城以防其侵襲。秦末,東胡強盛,其首領曾向匈奴要求名馬、閼氏和土地,後為匈奴冒頓單于擊敗。退居烏桓山的一支稱為烏桓;退居鮮卑山的一支稱鮮卑。"

有一種說法認為東胡是"通古斯"的異寫,持這類觀點的人認為古中原史家並不注意歷史詞語的民族含義,往往把漢語與其他民族語言混淆記載,因此,在理解北方民族名稱時不能不考慮這種歷史原因。一般論,從《史記》開始史界都把典籍中的一個民族族稱誤讀了,這就是"東胡",絕大多數甚至於全部歷史學家都把這個語詞看作是漢語詞彙,理解為匈奴東面之"胡"。東胡 "有史學家是一個古阿爾泰語詞(蒙古-通古斯語)Toung-gu(s)的音譯,正確的讀法是"通古(斯)",就是,"東胡"為"通古(斯)"一詞的異寫。在古阿爾泰蒙語中t、d;h、g往往不分,互相通用,因此"通古"被讀成了"東胡"可能是有着一定的語言學基礎的。而"通古"的"通"意為柳樹叢,"古"為河流,"通古"的直譯意為"柳條河"或"河岸上長滿柳樹的河",加上表示多數詞性的詞尾"s"後就演化為居住在河邊的族群的族稱--"通古斯",作為族稱,意思是居住在河岸長滿柳樹河流邊的族群,或者可以理解為是"住在柳河流域的人們",事實上,一開始是指居住在遼河上游柳河流域的族群,是在匈奴東進之前就已經獲得了這一稱謂,這個稱謂應該是他們的自稱,就是自稱為"住在柳河邊的人"。匈奴東進後才成為匈奴的近鄰,並被匈奴所滅。東胡並非因為在匈奴東而被稱為東胡。"東胡"至少包含兩個語族的族群:其一是蒙古語族;其二是通古斯語族。因而,敗走後逐漸分化出兩個或三個(甚至更多)與現代有關的民族。即蒙古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和滿族。近代以後,"通古斯"(東胡)一詞,則專指現代的鄂溫克民族,鄂溫克族又可稱為通古斯族。不過這種說法幾乎沒有史學界學者認同,是部分語言學家提出的說法 。

實際上東胡一名最早見於成書年代可能是先秦的《逸周書》,《逸周書·王會篇》提到"東胡黃羆 山戎戎菽"。古東胡族曾是活動在灤河中上游及其東北部一個較大的部落聯盟,它包括了許多族屬相同而名號不一的大小部落,和匈奴一樣,同屬北方遊牧民族。東胡,並非東胡族人自命之名,因《逸周書》記載了從周文王至東周周景王時期的事情,故成書時間最早是在東周。東周時期匈奴人自稱胡 ,當時中原人把活動在匈奴(胡)之東的部族,皆稱為"東胡",因此《逸周書》的作者把當時人們對東胡的稱呼寫進書中順理成章。而之後的史記匈奴列傳和辭海 都明確指明東胡"因居匈奴(胡)以東而得名"。 實際上東胡出現在歷史上很早,但是因為《逸周書》成書在戰國,作者寫作都會採用當時的稱呼,所以稱之為東胡,至於以前東胡叫什麼,或者說這個部落群有沒有統一的名稱目前已不可考證,期待有新的考古發現來填補空白 。

歷史

在商朝(約公元前十六-十一世紀),就有東胡的活動記載。

"東胡"一名最早見於成書年代可能是先秦的《逸周書》,《逸周書·王會篇》提到"東胡黃羆 山戎戎菽",據近人考證認為,早在商初東胡就活動在商王朝的北方。在老哈河與西拉木倫河流域發掘的東胡人墓葬被認為是對上述說法的旁證。

《晉書》記載:曾在晉代受封為"鮮卑都督"的慕容廆,"昌黎棘城鮮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號曰東胡。"有熊氏,就是黃帝部落。

據《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東胡從有史記載以來,和中原的燕國和趙國的接觸比較頻繁。

春秋時期,東胡居住在燕國北部, 和中原的燕國和趙國的接觸比較頻繁。 東胡曾打敗過燕國,燕國的東北從上谷(河北懷來縣一帶)至遼東一帶,經常遭受東胡的侵擾。東胡和趙國也是戰事頻繁。 戰國時期,東胡居住在燕國和趙國北部,這個時期東胡最為強盛,號稱"控弦之士二十萬",曾多次南下侵入中原。燕國曾大敗過東胡,使東胡向後退卻一千餘里。燕國便從今河北懷來直到遼寧的遼陽一帶修築了長城,以防東胡。並設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用以防禦東胡的南下。趙國的大將李牧在擊敗匈奴的同時,又一次戰敗東胡。

秦漢之際,東胡逐漸衰落。匈奴剛剛興起時,也受東胡的敲詐勒索。匈奴的冒頓單于剛即位時,東胡恃強向匈奴索要寶馬、美女,冒頓單于採用麻痹敵人的做法,對東胡的要求一一滿足。冒頓單于趁東胡王輕敵之際,向東胡發動進攻,大破東胡。從此東胡部落聯盟瓦解,東胡各部成為匈奴的種族奴隸。當然,東胡各族並未就此消亡,如後來退居烏桓山的烏桓族和退居鮮卑山的鮮卑族,就是東胡主要的部落集團。

從此東胡的名字從歷史上消失。1820年代的法國漢學家連薩認為東胡即是通古斯語族,英國人巴克爾與法國人沙畹也有此說法,亦說通古斯民族起源於東胡。

據《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在春秋戰國時,主要活動在當時燕國(現北京一帶)的北部和東北部,也就是西遼河的上游老哈河、西拉木倫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