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風雨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5月2日 (四) 21:09 由 Lingd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特色
前往: 導覽搜尋
風雨橋 原圖鏈接

風雨橋(也叫城陽橋)建於1916年,是中國侗族風雨橋中最有名的。這座橋橫跨林夕河,現今仍然使用頻繁。這座橋沒有用釘鉚全部用的木頭和石頭建造。是風雨橋中最大的。柳州不僅有山清水秀地乾淨的讚譽,更有百里柳江,百里畫廊的美景。柳州的山、柳州的水、柳州的風雨橋……都像是在畫裡,而風雨橋從遠處看,更像。

經典之作

風雨橋橫跨潯江,始建於1916年,總廠398米,寬16米,高10.6米,設有七個樓亭,最高8米,堪稱世界第一風雨橋。風雨橋獨特的木質結構,不僅古樸中透着美感,構造更為神奇,整座橋樑不用一釘一鉚,只在柱子上鑿通無數大小不同的孔眼,大小條木,鑿木互相吻合,以榫銜接,結實牢固。精美的雕刻藝術,稱得上橋樑經典之作。

風雨橋的橋面全部由成排的杉木鋪設而成,上面建有古典長廊,廊頂覆以灰瓦,為每一個走在橋上的行人遮風擋雨。長廊兩旁設有欄杆長凳,宛如古代遊園內的畫廊,可以讓的行人觀賞休息。 筆直的長廊內兩側均勻密布的圓形柱子,恰似兩排等待檢閱的士兵,無形中給橋上的遊人增添了一種莫名的安全感,走在上面,就像在自家閒庭漫步,那種愜意感想想都充滿了美好。

特色

風雨橋由下、中、上三部分組成。下部是橋墩,用大青石圍砌,以料石填心,呈六面形柱體,上下游均為銳角,以減少洪水的衝擊。中部為橋面,採用密布式懸臂托架簡支梁體系,全為木質結構。橋樑跨度一般不超過10米,以適應有限的木材長度。上部為橋面廊亭,採用榫卯結合的樑柱體系聯成整體。廊亭木柱間設有座凳欄杆,欄外挑出一層風雨檐,既增強橋的整體美感,又保護橋面和托架不同於一般的大橋,風雨橋上築有7座樓亭,五層的方形樓亭,多角重檐,形似寶塔,氣勢宏偉,瓦檐上雕刻的花鳥龍鳳,栩栩如生,玲瓏有致,充分展示了侗族建築藝術的特色。[1][2]

花龍的故事

三江風雨橋 原圖鏈接

侗族人民智慧的結晶三江風雨橋。有着一段美麗的神話傳說。古時候,侗家只有十幾戶人家,裡面有一對恩愛的夫妻,布卡和培冠,一天清晨,急着去幹活的夫妻倆人不顧突然猛漲的河水,過橋去對岸,不料一陣大風,美麗的妻子被河中的螃蟹精掠走,後來一條花龍搭救出了培冠。為了紀念勇猛正義的花龍,侗鄉人建造了這座帶有木質藝術的三江風雨橋。大橋四條中柱上雕刻的花龍圖案,每天都在向踏上橋的行人講述着這個動人的故事。

美景

站在風雨橋上放眼遠望,千山碧水,藍天白雲。美麗的侗寨,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詩情畫意,山清水秀」這就是所有到過柳州三江侗族的人的心聲。

視頻

參考來源

  1. [1]這座橋樑始建於1916年,堪稱世界第一風雨橋 百度 2017年12月
  2. [2]風雨橋的建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