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承久之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21年11月30日 (二) 06:30 由 白秀峰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缩略图|[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519050042998026&wfr=spider&for=pc 来自文史呆呆] '''承久之乱''',也称作承久…”)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前往: 導覽搜尋

承久之亂,也稱作承久之變、承久合戰。是日本鎌倉時代承久3年(1221年)後鳥羽上皇為打倒鎌倉幕府,舉兵討幕的一場戰爭。朝廷失敗,後鳥羽上皇遭配流隱岐。結果確立幕府的優勢,朝廷權力受到制限,幕府在京都設置監視朝廷的六波羅探題,甚至擁有決定皇位繼承等的影響力。[1]

1198年開始院政的後鳥羽上皇積極採取加強朝廷經濟實力的措施,並通過恩賜土地的方式吸引近畿地區的武士以及對北條家族不滿的御家人,在「北面武士」機構之外,還設置了「西面武士」組織。上皇拒絕了北條義時允許皇子做幕府將軍的請求,並在1221年5月向各國武士頒布討伐北條義時的院宣。但響應朝廷的武士並不多,而在北條政子的鼓動下,大多數御家人重新集結在幕府旗下,並從鎌倉分兵東海、東山、北陸三路向京都方向進發。面對19萬之多的幕府軍隊,萬餘名的朝廷軍隊一觸即潰,不到一個月,幕府軍就打敗了朝廷軍,並占領了京都。幕府立新天皇,將包括後鳥羽上皇在內的三位上皇流放到離島,並處死參與計劃討幕的貴族與武士。天皇被處罰以及貴族被處死的事情前所未有,因而對當時的社會產生較大影響。幕府沒收了參與討幕貴族及武士的3000所領地,將其作為幕府的直轄領地,並任命在此次內亂中立有戰功的御家人為新地頭,稱為「新補地頭」,同時決定了新地頭的俸祿標準。另外,幕府在京都設「六波羅府」,由北條義時之弟北條時房及其子北條泰時擔任其長官——「六波羅探題」,取代過去的京都守護。其職責除警衛京都、監督皇室活動外,還兼有負責統帥西日本御家人以及執掌西日本的行政、司法等事務。「承久之亂」之後朝廷喪失了擁有軍隊的權力,皇位繼承及朝廷政治也由幕府決定,國家權力嚴重傾向武家

承久之亂是後鳥羽上皇為打倒鎌倉幕府,舉兵討幕的一場戰爭。時值承久三年,因而被稱為「承久之亂」。[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