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扎哈哈迪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Wfang讨论 | 贡献2019年3月12日 (二) 18:42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扎哈·哈迪德
扎哈·哈迪德
原文名 Zaha Hadid
出生 1950年10月31日 
伊拉克巴格达
逝世 2016年3月31日
国籍 伊拉克
别名 阿拉伯语: زها حديد‎
职业 建筑师
知名作品 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扎哈·哈迪德[1],Dame Zaha Hadid;(1950年10月31日-2016年3月31日),译音 萨哈·哈帝,台译札哈·哈蒂,生于伊拉克巴格达,后定居英国,伊拉克裔英国建筑师。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AA,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硕士学位。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和埃利亚·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2016年3月31日,因病逝世,享年66岁。

人物简介

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于1983年入选香港T he Peak Club的设计竞标方案,获得广泛赞誉。此后,她在柏林 Kufurstendamm大街(1986年)、杜塞尔多夫的艺术和媒体中心(1989年)和卡迪夫湾歌剧院( Cardiff Bay Opera House)(1994年)的竞图中均获得一等奖。

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在从事理论和学术研究的同时,在1979年自己开业,为伦敦伊顿广场( Eaton Place)设计了一幢公寓。该作品于1982年获建筑设计金牌奖。其他项目还包括为伦敦Bitar设计家具和室内装饰(1985年),在日本设计了几幢大厦,如东京的两个项目(1998)和大阪的Folly(1990年)。1990年,哈迪德还为格洛宁( Gronningen)的视频艺术展设计展馆,1992年在纽约古金汉博物馆设计了"伟大的乌托邦"展览。1988年-1989年,哈迪德受托设计莱茵河畔维尔城的维特拉消防站,建成后为汉堡、波尔多和科隆的港口服务。[2]

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于1983年开始在AA建筑学院展出大型绘画回顾展,此后其绘画作品一直在世界各地展出。大型展出地点有纽约古金汉博物馆(1978年)、东京GA画廊(1985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3](1988年)、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1994年)和纽约中央火车站候车室(1995年)。哈迪德的作品还被众多机构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和法兰克福德意志建筑博物馆作为永久收藏品收藏。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作品并非全然地西化与现代性。在伊拉克长大的扎哈,从小便迷于波斯地毯繁复的花样,借由织工的双手,波斯地毯将现实转化为交缠丰富的世界。无独有偶地,织工也多半为女性。

对扎哈最直接的影响仍是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 AA)。她在那里就学时,该学院可说是处于黄金时期,堪称全世界的建筑实验中心。学院继承 "建筑图像派" 的传统,学院的多位师生——库克、库哈斯、楚米、寇斯,将现代世界的憾动转化为他们作品的主题与造形。他们勇于做为全新的现代主义者,尝试捕捉不断变化的能量,增加新视点,企图为现代性提出新视点。不管是楚米的趣味狂笑、库哈斯的神秘拼贴,还是库克的宣示性,他们都将多向度透视、快速移动而强烈的造形,和科技性的架构,整合为意象-这些意像的表现乃是描述多于定义。

因病逝世

扎哈·哈迪德于2016年3月31日在迈阿密的一家医院中因心肌梗塞而死亡,享年66岁。此前她曾在当地接受了支气管炎的治疗。[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