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伏契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良宵静讨论 | 贡献2019年2月21日 (四) 22:21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伏契克
伏契克
原文名 Julius Fucik
出生 1903年
捷克
逝世 1943年
国籍 捷克
职业 新闻工作者、 作家
知名作品 《绞刑架下的报告》

伏契克(JuliusFucik 1903~1943),生于普通工人家庭,捷克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投身革命活动,18岁加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曾任党刊《创造》和《红色权利报》的编辑。《绞刑架下的报告》[1]。 这部不朽著作,曾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0年在华沙举行的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上被追赠国际特别荣誉和平奖。

人物简介

伏契克1918年参加青年社会主义联盟"青年一代"。1919年领导比尔森的社会民主党马克思主义左派组织,并成为该党青年组织的刊物《真理》的成员。1921年加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同年秋进入布拉格查理大学哲学系学习。1922年在《真理》杂志上发表评论捷克斯洛伐克诗人沃尔格尔的剧本《最崇高的牺牲》,热情讴歌剧本描写的索尼亚为革命利益而牺牲自己生命的献身精神。1923年任《社会主义者》报的编辑。1925年任《先锋》刊物的编辑。同年在捷共中央机关报《红色权利报》发表文章,指出现代文化艺术的进步有赖于工人运动的发展,强调文学艺术要为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服务。1926年夏,写了记述法国海滨城市布列塔尼渔民的罢工斗争的见闻。同年任《树干》杂志主编。1929年任《红色权利报》编委,并任捷共《红色晚报》的编委。11月任捷共的文艺政治评论周刊《创造》的主编。 1930年春,去苏联进行了4个月的访问,回国后写了《在明天已变成昨天的国土上》一书,歌颂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因此遭到反动当局逮捕入狱。1932年春出狱后,到捷克北部摩斯特矿工人罢工现场报到罢工真相。同年秋,被迫服兵役。1934年6月到慕尼黑进行采访,考察希特勒法西斯化的情况。同年8月以《红色权利报》记者身份再次访问苏联,在将近两年中写了许多报道,汇编成《在亲爱的国土上》一书。1936年6月初,回国后用笔名发表文章,揭露把祖国出卖给德国的国内外资产阶级,颂扬苏联是捷克人民的同情者。1938年10月21日捷共的刊物被反动当局查封。

后来写了《战斗的聂姆措娃》、《论沙宾纳叛变》等著名作品。1941年,捷克地下中央委员会被破坏后,和其他共产党员组织了新的地下中央委员会,并负责政策指导和新闻宣传工作。1942年4月24日,被叛徒出卖,在布拉格被捕。

关在布拉格近郊的庞克拉茨监狱的二十七号牢房。在法西斯的监狱里被严刑拷打,在随时都可能被处以绞刑的情况下,用血写成了不朽之著《绞刑架下的报告》被选为2014年语文第三单元课文。他写道:"我爱生活,为了它的美好,我投入了战斗"。"永远不要让我的名字同悲伤连在一起。……我为欢乐而生,我欢乐而死。"他要求幸存者:不要忘记好人,也不要忘记坏人。爱那些为着他人也为着自己而牺牲的人。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意义:"每一个忠实于未来、为了美好的未来而牺牲的人都是一座石质的雕像。而妄想阻挡革命洪流的腐朽过时的人,即使他现在戴着金色的肩章,也只能是一个朽木雕成的木偶。"该书最后一句话是:"人们,我爱你们!你们要警惕呵!"1943年9月8日被杀害于狱中。《绞刑架下的报告》已经译成8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传播。1950年在华沙举行的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上被追赠国际特别荣誉和平奖。

伏契克在狱中经受了种种非人的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贞不屈。1943年9月8日,他怀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高唱《国际歌》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40岁。

主要著作

《绞刑架下的报告》、《战斗的聂姆措娃》、《论沙宾纳叛变》等

主要荣誉

1950年在华沙举行的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上被追赠国际特别荣誉和平奖。

外部链接

  1. [3]豆豆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