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日友好园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XND讨论 | 贡献2021年6月5日 (六) 04:18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中日友好園林'''<br><img src="https://static01.nyt.com/images…”)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日友好园林
图片来自nytimes

中日友好园林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伊汉通乡吉兴村东、炮台山北麓,原名“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196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批准兴建(有质疑)。1994年更为现名。该园林内埋葬了死于方正县等地的前满洲开拓团的成员,以及开拓团日本遗孤的中国养父母,园林内还有为中日友好所立的纪念碑、纪念馆等建筑。1999年1月10日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该园林是方正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介绍

虽然有文章称中日友好园林“免费供游人凭吊、游览”,但方正县人民政府官方微博在2011年8月3日发文表示“中日友好园林并不是一处开放的旅游景点,而是专门接待来访日本团体的。平时大门都是紧锁的,入内需经过县外事部门批准。这里每年都接待日本民间访问团体20余个,其中也有不少日本的中小学生,该园林已成为向他们揭示侵略战争对其本民族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和展示中华民族博大胸怀的重要场所。”

历史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为达到长期侵占中国东北的目的,日本开始向中国东北大规模移民,即日本政府每年招募大批日本平民组成开拓团,派往中国东北进行“开拓”。1932年到1945年,日本共向中国东北派遣了900多个开拓团,移民22万人。当时方正县是日本在中国东北最大的移民基地,有一个时称“红部”的开拓团总部。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原居住在桦南县桦川县汤原县林口县依兰县等地的开拓团民约1万5000多人结伴取道方正县回国,其中绝大部分为妇女、儿童和老人等。这些日本妇孺聚集在已经被当地中国居民拆成断壁残垣的“红部”原址。在冬季严寒来临时,因严寒、饥饿和疾病,其中5000余人死在荒郊野外,尸体遍布“红部”及其附近。1946年3月,为防止瘟疫蔓延,方正县当时的治安维持会会长、原满洲国方正县县长郭福翰组织当地人民收集开拓团民尸体,运往炮台山东侧一个天然大坑内就地浅埋。[1][2]

1962年,已经嫁给中国人的“残留妇”(方正县民间对留在当地的日本妇女的称谓)松田千尾在和丈夫开荒时,在炮台山脚下掘出大量白骨。这些白骨正是当年被草草掩埋的原开拓团民的尸骨。松田千尾找到当地政府,希望政府能将这些尸骨安葬起来。当地政府的报告经过层层递交,最终到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国尚未建立外交关系。而且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1952年订立的《中华民国与日本国间和平条约》,所以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认为中日仍处于战争状态。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日本国友好人士推动了兰花外交,对中日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 中日友好园林. 哈尔滨文物网. [2011-08-06] (简体中文). [失效链接]
  2. 中国人民宽容的见证黑龙江方正县日本人公墓,老人网,2010年07月30日. [2011年8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4月24日).